关键词
对提高小城镇道路绿化品位的几点认识
作者: 鲁先双   来源: 江苏绿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街头绿地   品位   城镇道路   观赏乔木   小城镇   道路绿化   城市文化底蕴   雕塑   广告用语  
描述: 绿化美化已经成为小城镇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重头戏之一,开辟绿地广场、修扩园林和栽种花草,倍受市民亲睐。人们在草坪热的反思中也越发欣赏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环境,寄希望于绿化工作者添加文化含量,以增强对城镇
感受纳西族风情
作者: 施友明   来源: 江苏政协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形文字   文化底蕴   民族传统   民族服饰   女子服饰   纳西语   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地区   纳西族  
描述: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丽江古城,是一座古老而文明的城市。丽江地区的主要民族是纳西族,有27万人口。纳西族的服饰、文字、音乐和居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凸现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纳西风情。披星戴月的女子
我为巴金塑像
作者: 徐秀棠   来源: 江苏政协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像   文化内涵   巴金   上海市   第一印象   大学生学习   创作   文史研究   学习民间   雕塑  
描述: 美协陶瓷艺术委员会的委员,由于注重文化内涵的素养,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我18岁学习陶刻时为师父、陶刻名艺人任淦庭雕了个头像,形神兼备,为此被工厂推荐去北京学习,有缘从事雕塑。我在挤受为巴老塑像任务
论文化广场设计
作者: 朱建   来源: 江西化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设计   环境   轴线   交通   城市   统一   协调  
描述: 本文首先介绍了设计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它强调了可达性,吸引性,环境,协调这四个方面.然后着重写了文化广场与周围建筑环境,街道环境,周围整体环境,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最后本文也介绍了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多种表达方法.如自然环境,公共雕塑等等方式.
浅议油画的民族化及其它
作者: 郑云龙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油画艺术   中国文化精神   文化语境   画家   传教士   学院派绘画   油画创作   徐悲鸿   中国油画  
描述: 浅议油画的民族化及其它
横看成岭侧成峰:沪上六八绘画作品谈
作者: 何鸿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培德   绘画作品   孙化一   应海海   画家   程俊杰   韩巨良   童建颖  
描述: 绘画的创作与雕塑等美术形式一样不外乎依托了物质、精神和灵魂的媒介-这三界也枸成了我们自身生活和艺术表现的全部.任何一个画家的创作其不同的视点必定带来我们审美上的差异个体成为我们作品欣赏中的“峰”,而群体的峰则成为了“岭”。“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境有益于我们解读文化中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追溯徐悲鸿精神——廖静文访谈录
作者: 宫建华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访谈录   中国近代   现代绘画艺术   文化大革命   纪念馆   中国古代人物画   徐悲鸿   中国美术   艺术学院  
描述: 徐悲鸿,是杰出的艺术大师,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开拓者、实践者,同时又是西方油画的传播者,被国际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为纪念徐悲鸿逝世五十周年。我受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艺术交流》的委托,前去看望《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全国政协常委、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 廖静文女士为弘扬徐悲鸿精神而亲手创办了《徐悲鸿纪念馆》,并在担任馆长的同时,还有继承徐悲鸿遗志、发扬光大徐悲鸿美术事业的另一贡献,即:“徐悲鸿美术学院”的十七年伟业。她为国家培养千余名美术专门人才,为徐悲鸿先生的未竟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了整整半个世纪。
再读辽东学院教师们的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版画艺术   艺术价值   艺术家   艺术特征   艺术语言   理解性   语言文化   文化思想   黑白  
描述: 。为发展专业设置的艺术设计工作室、艺术设计工作车间、教学实训基地、图书馆、艺术阅览室、教研资料室、艺术展览厅。给产、学、研一体化为教学体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围绕培养高级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的目标
"油画民族化"是中国油画的歧途
作者: 颜亮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风格   中国   民族化   艺术创作   艺术形式   油画  
描述: 试图树立"油画民族化"这一路标,就像明知水往低处流而仍要倡导让水向低处流一样可笑.这样做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嫌油画民族化进程太慢,想加速油画民族化的进程?
油画和地理风度
作者: 徐累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部   国画   现实主义   标准化   艺术接受   中国当代   地理   社会变革   美术馆   油画  
描述: 较之国画,油画看上去更容易使人感觉像是盲人摸象。就中国当代而言,无论国画轻重如何,毕竟有过去的历史和准则作依托。油画则不同,百多年以来,我们试图建立各种标尺予以衡量,但是,这种标尺不是建立在浅滩上,就是建立在政治的岩石上。我们没有造就再出发的码头,但也一直没有停止了望。 其实,并不只是油画有如此困惑,如今将艺术仅仅视作材料行业的局部议题已经不切实际。好的艺术,永远只是天才的行为,所以,就油画泛泛而谈,我无法找到天才和庸才的共同点。
< 1 2 3 ... 23 24 25 ... 66 67 6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