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1583 条
-
邹亮:《心升》与《冥·思》
-
作者:
邹亮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思维
心理状态
色彩
空间理念
形态语言
金属的
人性化
作品
不同状态
雕塑
-
描述:
最近创作的一些作品,我喜欢称这些作品为精神性雕塑.旨在传达对人生存背景及状态的思考,试图把人物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化符号.以人物的姿态为切入点,从时间、空间、社会意识、心理状态等方面展开综合的、全面
-
iGuzzini·光与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制品
欣赏
意大利
艺术作品
项目
文化艺术
人类
布拉格
文化研究
雕塑
-
描述:
光在人类生活的各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光和环境的复杂关系值得人类研究。照明研究的重要性在视觉艺术领域尤其突出,这是因为照明不仅和娱乐,艺术作品的保护与诠释息息相关,也和建筑与城市规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勾勒空间和建立物体与环境的联系时,光不仅创造气氛,也帮助我们理解艺术作品。光不仅对艺术品的保存,而且对它们的解读、欣赏和认识都产生不可思议的影响。
-
图画手工 新文化阶段中的艺术态度
-
作者:
阎安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
艺术态度
图画
手工课
技术知识
中国知识界
西方文明
艺术观念
-
描述:
上有了明显的转变,开始由器物性转而关注精神性,美术界也由初期单纯技术知识的片面接受转化为技、艺合一的全面理解和接受,由工艺向绘画、雕塑、建筑等学科全面铺开。
-
盛世今来画廊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策展人
相结合
西洋风格
艺术家
文化集团
艺术形式
艺术评论
推广平台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盛世今来画廊隶属于盛世今来国际文化集团,坐落于故宫东华门外,是一座古建工艺和西洋风格相结合的百年建筑.画廊与国内外艺术机构、艺术媒体、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等密切合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画廊代理的艺术家作品涵盖了绘画、影像、雕塑、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
-
群星职业技术学校:动漫社大放异彩
-
作者:
群星
来源:
当代学生:资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造型
职业技术学校
文化节
观众
动漫
女战士
中学生社团
浦东新区
-
描述:
红色、蓝色、绿色、黄色、黑色……如同天空中散落的五彩流星,如同绽放的七彩焰火,光彩照人,艳丽夺目。在2009年浦东新区中学生社团文化节上,群星职校动漫社的美少女战士cosplay和彩绘脸谱人物造型
-
写意和意象:油画中国化的切入点
-
作者:
李娟丽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中国化
写意
意象
油画
-
描述:
本文通过对油画的由来以及油画中国化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论述,提出了写意和意象是油画中国画的切入点,并分别对写意和意象的概念,中西方油画中所体现出的写意和意象的共性和个性加以论述,最后指出了油画中国画的长期性和可行性。
-
如何“重现”绘画经验?
-
作者:
汪民安
来源:
当代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性进程
绘画语言
现代性经验
绘画史
中国语境
现代主义
中国绘画
中国文化现代性
二十世纪
中国油画
-
描述:
用最为概要的说法,20世纪中国的油画传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西方的绘画传统(这一传统又包括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写实主义传统和19世纪之后出现的现代主义传统),另一个是五十年代之后的苏派传统,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统。西方绘画传统在20世纪早期主宰着中国油画经验。这一时期,从日本和欧洲回来的留学生,将西方的各种油画经验在中国铺展开来,写实主义和诸种现代主义展开了对话和竞争,油画风格上的异质性得到了激励和播撒。不过,在这种丰
-
推介词
-
作者:
左靖
来源:
当代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境
影像
中国历史文化
任教
当代艺术
介词
作品
创作方式
回归
雕塑
-
描述:
高世强出生于1971年,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1995年,高世强与陆磊、高士明组成了一个创作小组,展开了他们自称为情境雕塑的艺术实践。这一时期他们的作品与各种复杂的情境形成互文关系,被赋予了更多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文化上的象征意义,从而试图摆脱
-
“难道我们不都站在地球表面吗?”:Carol Lu interview with Liang shuo
-
作者:
卢迎华
梁硕
来源:
当代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部世界
文化语境
思维方式
艺术家
创作
艺术史
地球表面
作品
行为
雕塑
-
描述:
卢迎华:2008年你在北京的西五艺术中心的个展名字叫《不是梁硕》,集中地呈现了你从2005年到2008年之间的创作。很明显这个阶段的艺术语言和你之前的写实主义的民工雕塑有很大的转变,能否请你谈谈这个阶段的创作以及你的转变,是什么促成了这种转变?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