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1485 条
-
谈色浅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
作者:
田志君
来源:
科教探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历史
民族文化
中西方文化
颜色词
-
描述:
,有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文章试图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中西方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
浅谈写意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作者:
李世锋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意
传统文化
油画
-
描述:
多年来,写实具象一直占据着中国美术教育与绘画艺术的主流。作品风格、观念和形式的陈旧与单一令人触目惊心,误使人们以为油画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油画家们只是在特定模式的写实技巧上比试高低,却没有在风格与个体面貌上进行探索和发挥。
-
乡土文化对景观设计风格的影响
-
作者:
张源铭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风格
乡土文化
-
描述:
乡土文化是千百年来人类对土地及自然过程适应的智慧结晶,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在日益提倡民族文化的今天,乡土文化进而影响到景观设计领域.景观设计师因此不断从乡土文化中吸取无穷的营养,创造丰产、健康而且美丽的新景观,一种白话的、新乡土景观.
-
刘令华的“国粹”油画
-
作者:
高占祥
来源:
人民公安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国粹
西方绘画艺术
二三十年代
中国
文化艺术
刘令华
油画
-
描述: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一门源远流长、意蕴深厚的传统艺术,如从1790年徽班进京算起,至今也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而油画,作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主流,尽管在西方已经走过了六七百年的发展历程,但是中国从西方引进油画,并且真正融入中国的文化艺术之中,
-
用中国文化诠释奥运精神:专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著名工笔人物画家孙玉敏
-
作者:
王慧
孙玉敏
来源:
人民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女画家
中国工笔画
鲁迅美术学院
奥运精神
中央美术学院
文化诠释
中国美术家协会
孙玉敏
中国画系
-
描述:
孙玉敏,著名女画家,1954年出生于吉林四平,1977年就学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9年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
吐鲁番市煤窑沟过河渡槽设计方案优化
-
作者:
孜拉吾东
刘兴辉
张万祝
白生贵
热依汗古丽
来源:
人民长江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拱圈
拱式渡槽
吐鲁番市煤窑沟
平面钢铰
优化设计
-
描述:
吐鲁番市煤窑沟河过河渡槽是煤窑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进第二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结构设计中,对相对关键性部位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创新优化,例如主拱圈与槽墩、槽台的连接采用无铰拱和双铰拱之间的一种新
-
油画《父亲》与大巴山
-
作者:
凌承纬
来源:
人民周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意思维
现代感
视觉享受
文化底蕴
梦工厂
新颖独特
现场表演
后期剪辑
客户答谢会
新产品发布会
-
描述:
油画《父亲》与大巴山
-
张艺谋:急流勇退是大智慧
-
作者:
李娟
来源:
名人传记(上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身份
张艺谋
开幕式表演
民族文化
电影导演
政协委员
奥运会
中国本土
大智慧
-
描述:
因为忙活奥运会开幕式的事儿,这两年都很难看到张艺谋的身影,最近看到他是作为政协委员接受记者的采访。老谋子坦言,自己最担心、最头疼的就是开幕式当天下雨,他双手合十希望到时有个好天气,看来他确实是攒足了劲要奥运开幕式表演五彩斑斓、千姿百态,比雅典更精彩。老谋子是中国本土的国际级电影导演,尽管他第五代的身份和作品惹来
-
景观雕塑的叙事性设计:论益阳茶文化公园的设计方案
-
作者:
张鎏
陈飞虎
张雯
来源:
建筑与环境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性
景观雕塑
茶文化
-
描述:
本文以益阳茶文化公园的景观雕塑设计为依托,探讨了文学中的叙事性概念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提出了叙事性的景观设计手法,希望能为景观的叙事性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谈学院介入
-
作者:
龙翔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人
介入
理性层面
有形
文化内涵
城市公共艺术
学院派
艺术创作
城市文化建设
雕塑
-
描述:
文化如水,无影无形,却又无所不在。雕塑有形,可丧失了深层的文化内涵,纵是金属打造,也难留存人心。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不仅要有形,更要有触动人心的文化内涵,一种与之一致的精神气质和时代诉求。随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兴起,作为专业院校介入城市人文公共艺术的创作与建设,自当不会背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