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4 条
-
谈谈一件误传的“成都交子”图片
-
作者:
屈小强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名学者
乡土教材
文化史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成都交子”图片
浮雕
钱存训
-
描述:
教材)》[2]、《巴蜀百年》[3]等近几年出版的本土图书中。(图二)不过,这样的错误,即连境外的一些知名学者也未能幸免,如李约瑟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钱存训撰写的《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4
-
浅论传统莲纹的文化意义
-
作者:
徐媛媛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文化意义
传统
文化内涵
历史进程
中国人
民间艺术
原始社会
莲文化
-
描述:
赋予各种涵义,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莲文化”。莲的多重文化内涵,从众多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年画、织绣、陶瓷、砖石木雕、彩塑、印染以及日用器皿、家具陈设等物品的莲纹图案即可窥见一斑(见图1)。一、生殖崇拜:鱼
-
与敦煌结缘的四大文杰
-
作者:
顾炳枢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昌炽
莫高窟
文化名人
艺术家
学问家
敦煌文化
敦煌艺术
结缘
敦煌学
发现者
-
描述:
,也是敦煌文化能够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在这些人中间,有4个名字,无疑是最为显赫而响亮的,他们是:叶昌炽、李丁陇、张大千和常书鸿。这几位都是文化名人,是敦煌艺术的朝谨者和崇拜者,又都是敦煌文化最杰出的保护人
-
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苹婆
-
作者:
唐登齐
来源:
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肥猪
南方
园林绿化树种
常绿
乔木
梧桐科
苹婆
-
描述:
苹婆在我国南方栽培很普遍,它又名凤眼果、肥猪果等,是梧桐科梧桐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10~20米。苹婆树冠优美,树干褐色,粗糙健壮,木质脆。叶宽大,互生,薄革质,两面平滑无毛,油绿秀丽;叶柄两端均膨大呈关节状。圆锥花序从2年生枝条抽出,倒悬于叶腋间,数十朵小花集成一穗。花有单性和两性,两性花白色或略带红晕,雄花多数,无花瓣;萼筒呈钟状,萼片5裂,细狭,先端又复连于顶点,使全花外观成四方玲珑的灯笼状,别致无比。蓇葖果木质,饺子形,密被短绒毛,初时绿色,熟时变红色。苹婆根系强壮,直根性,生长迅速。根部能发生不定芽,当露出地面时会蘖生小苗成株。分枝多,年发新梢2~3次。
-
浙江名家中国画作品展览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花鸟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家协会
美术作品展览
文化大省建设
精品创作
美术事业
浙江
美术创作
中国画
发展趋势
-
描述:
为反映浙江当前美术创作状况和发展趋势,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加强精品创作,推出名家名人,繁荣美术事业,为加快浙江文化大省建设出力,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启动举办"浙江名家"美术作品展览系列工程,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等画种在五年内先后完成。
-
李桐访谈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花鸟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训练模式
水墨画
绘画艺术
创作原则
李桐
文化思考
-
描述:
朱德华:你的作品一种是水墨的,一种是工笔设色的。水墨你是从那些方面去思考的?
-
捕捉图像背后的现实隐喻:记人物画家崔进
-
作者:
鲁虹
来源:
中国花鸟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画展
画家
南京艺术学院
人物
民族文化
捕捉
协会会员
隐喻
图像
崔进
-
描述:
第一届民族文化风情中国画展”特等奖,“第四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展”优秀奖等。获中国文联颁发的“‘97中国画坛百杰”称号。[编者按]
-
苏百钧花鸟画展研讨会摘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花鸟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画展
文化修养
独特风格
摘要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成就
工笔花鸟画
作品
-
描述:
学上非常认真,为培养下一代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所以我看了画展以后,我很惊讶,因为工笔画是非常费时间的。他在认真教学的同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这是令人钦佩的。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静逸、典雅的气息、反映出他多方面的文化修养。[第一段]
-
上海古瓷收藏家金晓东
-
作者:
谷梁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龙泉窑
保管箱
古瓷
上海文化
邢窑
-
描述:
上海文化界的几位朋友相邀,长假中抽空去金晓东家一聚,品赏他珍藏的古瓷。那天,他特地从银行保管箱中取来了平日从不露脸的宝贝。当他打开一只只锦盒,取出一件件珍宝,大家几平都惊呆了。那件方口圆底的唐开成
-
青花福禄寿图棒槌瓶
-
作者:
孙灵芝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陶瓷
德化
青花
-
描述:
德化窑福禄寿三星图棒槌瓶(德化是陶瓷博物馆收藏)为清代康熙晚期德化典型器物。画面上的三星人物站在一析桑树下,左侧为寿星,扶杖,椭圆凸头,须髯飘拂。[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