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绝望看生活 蔡尚君万里人山人海悲观写爱情廖一梅千场花落花开
作者: 叶未央   来源: 北京青年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原则   立体感   国际   时尚设计   互见   流行   小尺寸   设计效果   包袋   外观效果   饰件   虚拟   手工制作   裁剪   浮雕效果   色泽   形状  
描述: 名家。男的高大威猛名叫蔡尚君,女的娇小玲珑唤作廖一梅。二十年前,他们偏安于东棉花胡同一隅,以中央戏剧学院先锋派的姿态挑战戏剧舞台旧秩序;如今,当年的实验戏剧主战场已经被南锣鼓巷的小资浮躁情调所包围
短靴的凡尔赛情结
作者: 张扬   来源: 北京青年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原则   立体感   国际   时尚设计   互见   流行   小尺寸   设计效果   包袋   外观效果   饰件   虚拟   手工制作   裁剪   浮雕效果   色泽   形状  
描述: 虽然寒冷枯燥的冬天才刚刚开始,凡尔赛宫喷泉花园里的阵阵芳香却已迫不及待地袭袭飘来,Chanel的2013年早春系列正伴随着浓郁的凡尔赛宫情结款款走进你的视野。清新优雅的白色基底上,奢靡华贵的金色蕾丝勾勒出的藤叶与宛如缠绕于藤叶间的金色“枝蔓”的鞋带,共同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情景。最具个性化的设计还当属它那形同凡尔赛宫内金铜色石柱的鞋跟,做旧的古铜色与精美硬朗的浮雕,凡尔赛宫大殿金碧辉煌的样子如影随形,扑面而来的是凡尔赛宫的花香。
“新”“芯”向荣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北京青年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原则   立体感   国际   时尚设计   互见   流行   小尺寸   设计效果   包袋   外观效果   饰件   虚拟   手工制作   裁剪   浮雕效果   色泽   形状  
描述: HUBLOT宇舶表 “BIG BANG 法拉利”限量腕表中国首发 宇舶表于2012 BASELWORLD上正式问世的BIG BANG法拉利腕表,将宇舶表的革新制表科技与法拉利的赛车品质以前
时间之声四重奏
作者: 杨聃   来源: 北京青年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原则   立体感   国际   时尚设计   互见   流行   小尺寸   设计效果   包袋   外观效果   饰件   虚拟   手工制作   裁剪   浮雕效果   色泽   形状  
描述: “时间,随你掌控”传递了天梭品牌(TISSOT)的精髓——致力将前沿科技与时尚设计在钟表制作中完美融合。天梭作为瑞士的国民品牌,从1853年创立以来便秉承了“创新,源于传统”的品牌理念。今年,天梭深情上演了一出“精准、经典、气质、潮流”四重奏,为爱表人士带来更多价值和感动。 力洛克系列自动机械天文台腕表精准——扣动心弦的优雅气息 该款独具匠心的腕表展现了制造者在创制高精准机械机芯方面的深厚造诣,并且荣膺了C.O.S.C.(瑞士天文台表测试机构)所颁发的认证。通过雕刻精美的透明表后盖,可以观察到这枚华丽腕表的尖端机芯。该款力洛克系列自动天文台腕表采用具有双层防眩目涂层的蓝宝石水晶玻璃表镜,让您可以更近距离地观赏指针划过表盘的优雅律动,以及采用扭索状饰纹的表盘。表盘上的阿拉伯数字独具现代感,玫瑰金PVD镀层款更具优雅怀旧气息。 Classic系列男款金表经典——随时随地的专属名片 每一位成功男士都需要一枚经典款腕表,而天梭Classic系列男款金表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之选。表盘的细节设计拥有深受欢迎的外观与造型:圆形表盘上浮雕式的条字刻度,令腕表更显深邃;12点位置采用罗马数字刻度,彰显优雅的经典风格。
蔚蓝海岸色彩假日
作者: Shirley   来源: 北京青年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原则   立体感   国际   时尚设计   互见   流行   小尺寸   设计效果   包袋   外观效果   饰件   虚拟   手工制作   裁剪   浮雕效果   色泽   形状  
描述: 阳光下的色彩源泉 缤纷色彩随处跃动,生活悠闲而惬意……这种度假情结,激发着澎湃色彩灵感。作为阳光下优雅生活的追随者,Christian Dior迪奥先生早在1948年就已创造了Dior迪奥早春度假系列。这一满足美丽欲望的衣橱由优雅的泳装和闪亮的套装构成,带来一种精心缔造的轻松悠闲感受。独特的户外时尚风格:一款阳光的Dior迪奥时装风格,令女性光彩照人更胜往昔。女人味十足的飘逸裙摆,衬托出微微泛古铜色的肌肤。 今天,Dior迪奥将这一克鲁瓦塞特大道的情结重新演绎,Dior迪奥彩妆艺术总监Tyen从明媚的阳光和宝石般的湛蓝海水中获得灵感,推出全新夏季妆容。清新鲜艳的背景氛围,在热情的暖色块和海水的碧蓝色块之间,眼角的那抹鲜亮色彩,便是肌肤介于沐浴日光与亲近海水之间的界限。色彩的碰撞中,展现一种法式的性感优雅姿态。微微泛古铜色的肌肤,在阳光般绽放的裙褶下愈显美丽,尽享这一刻的夺目光彩。 法式蔚蓝假日风范 这个夏季,Dior迪奥五色眼影盒刻上了太阳光芒形状的浮雕,绽放的褶纹仿佛一袭经由精湛技艺剪裁而成的Dior迪奥定制裙摆。这款眼影盒,将法式里维埃拉风情解读为两款色调: “清凉泳池”带你探索各种海水系粉蓝色调,水一般的清新色泽,释放双眼神采,如同水一般波光粼粼的闪耀妆效。
雕塑的根本是忧伤
作者: 李净   来源: 北京青年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原则   立体感   国际   时尚设计   互见   流行   小尺寸   设计效果   包袋   外观效果   饰件   虚拟   手工制作   裁剪   浮雕效果   色泽   形状  
描述: 瘦长的男孩,忧伤的身体曲线,于凡的雕塑让人过目不忘,汇集他十几年的心血展“置上于凡作品(2000-2012)”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此次展览也是一年一度的中央美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展
武士走进家具店
作者: 李净   来源: 北京青年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原则   立体感   国际   时尚设计   互见   流行   小尺寸   设计效果   包袋   外观效果   饰件   虚拟   手工制作   裁剪   浮雕效果   色泽   形状  
描述: “伪经典”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泛滥,正在使真正可以传世的文化精神和艺术设计变得几将缺失。我们庆幸,有些艺术与设计并未被浮躁、功利的社会环境所摇摆。任哲的雕塑作品,以及跨界中心代理的国际设计大师的经典设计,就是这种缺失的补充。 2011年12月22日,由矢量文化鼎力推动,跨界中心与著名雕塑艺术家任哲合作的主题展览“跨界艺术第四季——特约艺术家任哲”在跨界中心旗舰店拉开帷幕,艺术家任哲崇尚雕塑的经典精神,他的雕塑单纯而简洁,和跨界中心代理的国际设计大师的经典设计一样有内在的联系,将经典精神赋予了全新的诠释。 2011年任哲先后举办了北京、上海、台湾、香港、新加坡五站的亚洲美术馆级巡回展,获得海内外艺术行业人士和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从北京出发再次回到北京,这次展览更将艺术带入生活中,这为全年的巡回展画上圆满句号,并赋予了新的意义。此次任哲在跨界中心共展出18件雕塑作品,分别展出《武士》、《武术》、《四圣兽》三个系列,此次展出的雕塑作品采用了代表过去和现在的两种材质,铜和不锈钢,生动地表现了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精”、“气”、“神”的美学意味,并将中国京剧中武生的动作美学融入其中,重新界定了新的古典雕塑语言,是任哲雕塑与跨界设计的一次完美结合。
隋建国 逃不开这个时代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北京青年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原则   立体感   国际   时尚设计   互见   流行   小尺寸   设计效果   包袋   外观效果   饰件   虚拟   手工制作   裁剪   浮雕效果   色泽   形状  
描述: 前五十年 被时代左右 一开始,隋建国是没想过自己会搞雕塑的。17岁的他,在青岛国棉一厂当工人,因为不甘心以此一生,所以拜师学了山水画。那时候国画因为“文革”的关系处境很尴尬,但用隋建国的话说,“在做工之余,潜心进入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平复和安慰了我当时年轻且求知的心灵”。 从绘画转到雕塑很偶然,考大学的时候有老师说他做雕塑感觉很好,隋建国也寻思着这年头画中国画的人太多,考雕塑系的人太少。就这样,1980年隋建国考入了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当时中国正值文化启蒙和寻根的热潮,他深受庄子齐物论的影响,“做中国的现代雕塑”成为他的宏愿,他将雕塑泥这种最终材料直接处理,打破了以往的学院规律,这类方法直到现在的作品中还能看到。 不过现在问隋建国,他更愿意把北京当作他雕塑的起点。80年代末矛盾冲突的社会环境,让隋建国很恐惧,也很兴奋。那会儿他每天都拿着望远镜观察,“第一次感受到做出来的艺术,是跟自己相关的艺术”。而在雕塑材料上,普通的雕塑泥已经无法承受他直接的抒情,他渴望更坚硬冷峻的材料,更社会的表达。 对世事灰心的隋建国,便带着学生跑到天津的蓟县开始砸石头,“当自己的心跟外物碰撞时,对物质是有要求的”,如果这时候给隋建国一团棉花,这种物质无法承受他打出的拳头,所以必须硬碰硬,“只有石头和钢铁才能承载我的心”。
克拉格,物质的艺术
作者: 郑钦   来源: 北京青年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原则   立体感   国际   时尚设计   互见   流行   小尺寸   设计效果   包袋   外观效果   饰件   虚拟   手工制作   裁剪   浮雕效果   色泽   形状  
描述: 作为当代艺术界久负盛名的雕塑家,托尼-克拉格(TonyCragg)的作品自然也牵动着世界艺术的趋向。而英国人也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评价:亨利-摩尔(Henry Moore)之后“英国最伟大的艺术家”。此次,这位大艺术家带着他的49件雕塑以及127件纸本来到北京,举办他在中国以及亚洲的首次个展。 克拉格的名字是当代艺术界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于1988年获得英国最重要的艺术家大奖——特纳奖,并于当年代表英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艾敬爱是生产力
作者: 张纳   来源: 北京青年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原则   立体感   国际   时尚设计   互见   流行   小尺寸   设计效果   包袋   外观效果   饰件   虚拟   手工制作   裁剪   浮雕效果   色泽   形状  
描述: “I LOVE 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经过两年多创作与准备,在11月19日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艺术家艾敬再次以“爱”为主题呈现出装置、雕塑、绘画等近200件作品,这也是国家博物馆首次推出当代艺术展。艾敬给她的展览起名“我爱:艾敬”,而不是简单的“爱”,并非偶然。艺术家要的是爱的行动。
< 1 2 3 ... 8 9 10 ... 16 17 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