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包】搜索到相关结果 1295 条
-
几何雕塑概念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创新性研究
-
作者:
黄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性
几何雕塑造型
茶叶包装
-
描述:
现代审美意识形态的变化,促进了茶叶包装设计的提升。几何雕塑作为一种非具象雕塑造型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及文化内涵。将几何雕塑的艺术手法运用到茶叶包装设计中,可以有效地提升茶叶包装的现代造型设计
-
2017海峡两岸艺术交流展暨雕塑原创研讨会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性
几何雕塑造型
茶叶包装
-
描述:
2017年2月11日,由“紫玉金砂”创始人潘霞萍、执行董事鲁娜、总经理唐磊参加了中国《雕塑》杂志社、台中雕塑学会联合主办的“2017海峡两岸艺术交流展暨雕塑原创研讨会”.来自大陆北京、南京、杭州、沈阳等地三十多位艺术家赴台参展,与当地艺术家进行了友好交流.
-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材料
包装膜
玻璃
导师
美术学院
硅橡胶
病态人生
湖北
混凝土
雕塑
-
描述: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
-
建筑师的建筑之外
-
作者:
覃力
仲德崑
邹明
吴洪
王国光
来源:
世界建筑导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装设计
安藤忠雄
达芬奇
包豪斯
家具设计
建筑作品
艺术设计教育
设计创意
多元化转变
设计生活
-
描述:
我们常说的建筑之外,指的是建筑师在建筑主业以外所从事的其他创作。这在西方好像是很有传统了,从达芬奇、米盖朗奇罗到包豪斯,再到当代的很多建筑师,他们不仅设计了许多留名后世的优秀建筑作品,而且,在建
-
美丽与失败共舞——对话米歇尔·塞格雷
-
作者:
迈克尔·艾米
牟健梅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序
塞格雷
彩绘
草图
美术学校
面包干
超现实主义
金属丝
作品形式
形状
-
描述:
米歇尔·塞格雷(Michelle Segre)的作品形式极其不拘一格,糅合了不同的形状、工序、材料、质地、色彩和想法,呈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从我个人经验出发,她的作品略显艰涩,需要慢慢细品,因为她的作品会颠覆人们对雕塑的惯常理解。通过塞格雷,你会发现是时候革故鼎新了。她那些离经叛道的手工雕塑通常以新颖、有趣的方式体现出空间感,开头通常会用彩绘——这是塞格雷1980年代的时候在美术学校学的。她采
-
历久弥新
-
作者:
乔纳斯·沃夫德累克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包融
卡斯滕
文化学者
雕塑作品
混凝土建筑
郭健
建筑家
设计交流
德中
二元思维
-
描述:
2009年在北京逗留期间,我目睹了如何用传统的竹制脚手架来建造现代化钢筋玻璃混凝土建筑的立面。这一脆弱而又稳定的脚手架令我如此震惊、着迷和印象深刻,从而启发了这一项目,并能于五年后在杜塞尔多夫庆祝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德国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第一秘书长郭健教授的介绍,激发了来自北京的雕塑家董书兵教授的一个创意,用竹子为德国马尔卡斯滕美术家协会的雕塑论坛创作一件新的雕塑作品。
-
贴近生活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潮电子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恤
夏天
生活
娱乐
贝壳
时尚
凉鞋
笔记本电脑包
-
描述:
夏的魅力,在于它的热情、五彩斑斓以及无拘无束,同时,夏天也是最适合展现自己的季节,我可以把所有时尚的色彩、个性都集于身体之上——T恤、凉鞋、短裤、挎包……都将成为表现自我的元素。不过在这
-
瞬间的手饰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潮电子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T&F皮套
掌上电脑包
InnoPocker金属包
iPDA皮套
-
描述:
比随身听包包更贵,比相机包包更小巧,对于掌上电脑包,我们只在乎手中的一份把握感。当然,别企图在如此小巧而玲珑的包包面前大谈“人体工学”,在生意人,时尚族的口袋中拿出PDA,更需要的是一种对口味,对时髦的尝试。和皮夹子明显不同,掏出它只在那一瞬间。有口味的话,常可以博得周遭一瞥。
-
写到人的心里头
-
作者:
黄永玉
来源:
新读写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设计
剧本创作
黄永玉
文学创作
杂文
艺术创作
艺术门类
酒包装
-
描述:
他自学美术。以木刻开始艺术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被称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他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创作的大家。诗歌、散文、杂文、小说
-
留给自己的设计
-
作者:
曹晓昕
来源:
新建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包
艺术创作与建筑设计
艺术与设计
家具
雕塑
-
描述:
结合具体设计实例,探讨艺术与设计、艺术与建筑的关系。建筑好像永远时尚不起来,但建筑又没法摆脱时尚,这种关系也不像密不可分的夫妻,它更像是两情相悦的情人,就这么纠缠不清,就这么不三不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