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动产】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论我国物权的善意取得制度
-
作者:
王春梅
郑建峰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占有
不动产
动产
善意取得
-
描述:
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在于占有为权利外像,价值基础在于保护交易安全,提高交易效率,法律后果在于原有权利的消灭。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为:(1)受让人取得财产时须为善意。(2)受让人通过有偿的交易并完成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法定要件。(3)让与人须为无处分权人。几类特殊财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值得探讨。
-
准不动产物权变动与对抗
-
作者:
汪志刚
来源:
中外法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登记对抗
善意取得
善意第三人
物权变动
准不动产
-
描述:
依据对《物权法》的解释,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准不动产所有权转让应适用第24条的交付生效加登记对抗主义,抵押权设立应适用第188条的合同生效加登记对抗主义,质权设立应适用第212条的交付成立主义。未经
-
不动产所有权保留登记探析
-
作者:
谢九华
陈天助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动产
客体
登记
所有权保留
-
描述:
不动产可以适用于所有权保留担保。其公示应采登记成立主义的立法模式,在房屋管理部门履行登记手续。
-
浅论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与效力
-
作者:
潘璐璐
来源:
城市建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权变动
公示方法
准不动产
效力
-
描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准不动产的交易愈加频繁,其物权变动制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准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是其物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明确其方法与效力,协调变动中登记与交付的关系,对维护物权法内部法理
-
认识商品拜物教——重读马克思《资本论》随感
-
作者:
金晓虹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拜物教
商品化
社会生产关系
意识形态领域
马克思
私人劳动
社会关系
劳动产品
资本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描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商品货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商品拜物教倾向亦不可低估。从人们的贺词“恭喜发财”到人们的顺口溜:“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以及渗透在人们社会交往中的物质利益、金钱意识的浓厚,文化价值的弱化和商品化倾向。这些在价值判断上是好是坏?为什么在私有制经济中充斥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仍然存在,这是必然的还是可以避免的等等。这些问题都重又让我们困惑。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从理论上来认识商品拜物教,认识其性质及产生的客观基础,还是有其理论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
论不动产善意取得
-
作者:
余燕
黄胜开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我国
不动产
善意取得
-
描述:
本文从分析不动产善意取得“否定说”代表观点入手,指出其逻辑和理论矛盾,进而从逻辑和物权取得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在我国构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我国目前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创立基础。
-
动产善意取得的法理基础
-
作者:
汪志刚
来源:
法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占有
公示
动产善意取得
交付
公信力
-
描述:
在关于动产善意取得法理基础的诸说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占有公信力说。该说不仅有悖于法理和民法体系逻辑,而且在实践中也会遭遇许多困难,不足为采。善意取得的本质是保证本着诚信而行为的交易主体能在社会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