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刻工】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良渚玉器的工艺特征
-
作者:
陈莺
陈逸民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兽面纹
纹饰
雕刻工艺
雕刻技法
器物
工艺特征
良渚玉器
工艺美术
-
描述:
4.良渚玉器兽面纹的刻制工艺 从现代工艺美术的视角来观察良渚玉器的雕刻工艺,就会发现,良渚先民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雕刻技法,比如线刻、浅浮雕、凸雕和透雕等工艺来表达器物和纹饰,以突出玉器的审美效能。其中最为精彩的就是神人兽面纹的雕刻。
-
安徽省博牛勿院藏雕刻精品笔筒赏析
-
作者:
何立芳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兽面纹
纹饰
雕刻工艺
雕刻技法
器物
工艺特征
良渚玉器
工艺美术
-
描述:
笔筒,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它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的最重要的文房用具。笔筒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多大变化。 明清时期,笔筒传世品极多。虽形制变化不大,但材质却颇为丰富。有竹、瓷、木、铜、象牙、玉、水晶、端石、漆等。从装饰方法上看,有刻、镂、雕、绘等。笔筒为文房用具中器型变化最小,装饰方法最为丰富的品种之一。安徽省博物院藏有明清时期的竹木牙角笔筒数件。现遴选一部分精品以飨读者。 一、朱三松刻松鹤人物图竹笔筒 明代文房用具。竹质,圆筒状,底有矮三足。高10厘米,直径11.9厘米。(图一) 笔筒采用深、浅浮雕和圆雕技法刻图:苍松虬干,一仆登高 翘首,左手扶松枝,右手举盏笑饲枝上松鼠;另一仆双手托饲料盘立于下侧,一老者捋须旁立,笑待结果,身后桌上书籍排列,松下立鹤一只。图旁刻有行草书阴文:“戊午秋日三松制”款。笔筒雕刻技法智巧兼优,所刻人物、景致与动物飞禽细腻逼真。 此竹刻作者朱三松,明代崇祯时期竹刻名手。出生于竹刻世家,祖父朱松邻、父亲朱小松都善竹刻,与其并称“嘉定三朱”。朱三松的作品传世稀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竹雕《渔翁》,国家博物馆藏有其《松阴高士》竹雕笔筒,均极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