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切石】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弗兰切斯科·波洛米尼:石匠与建筑师
-
作者:
刘晨
江嘉玮
来源:
时代建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切石术
比例
几何学
建构化
-
描述:
在17世纪学院派出现之前,欧洲的建筑师和匠人主要从作坊里学本领,这种传统植根于中世纪。巴洛克文化处于中世纪的传统行会与现代建筑行业的过渡时期,它酝酿出繁盛的艺术和(手)工艺.包括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戏剧。贝尼尼和波洛米尼就是同侪中的佼佼者。其中,波洛米尼的(手)工艺是纯粹的建构化的,这体现在他对几何形体的娴熟运用上。他是一位擅长运用石头的大师.并且画得一手好图。文章呈现了波洛米尼创造的带有完美比例和韵律的建筑,以及扭转流动的时空。
-
粗野建构 当代建筑中的悖论
-
作者:
戈沃克·哈图尼安
周渐佳
来源:
时代建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式建构
切石法
图像
建构的戏剧性
-
描述:
文章通过重拾20世纪50年代的新粗野主义,尤其是粗野主义与图像、材料性的特殊关联,来检视当代建筑师的部分作品,借以说明建构思考在当下境况中存在的悖论。我们会想起戈特弗里德·森佩尔有关戏剧化建构的理论,还有"饰面"面临着从建造形式转变成为文化范畴时所具备的批判性。然而,如果现在建筑批评所面临的紧迫议题恰是奇观的审美对当下文化的渗透,情况又会如何?隐含的悖论突出了"粗野建构学"中对"切割"这个专属于切石术与电影术的概念的寓言式借鉴。对于由切石术以及数字机器中生产出来的、承载图像的图纸而言,几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独有偶,也有一部分当代建筑师的工作是致力于将几何加入到雕塑式建构之中。现在对独石切割般的建筑的取向其实有着更深远的意味;独石切割般建筑的建构切割具备简化后现代交流方式的潜力。其次,当形式自治成为一种趋势,当用奇观图像来矫饰数字化的复制形式成为流行的新潮,整石切割般的建筑中内含的匿名性(它的不可接近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