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另一种资源枯竭城市:中国废都?
作者: 金雯   郭丁   来源: 新周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信息   合作精神   分组教学  
描述: “玉都”信宜快没有玉料了,紫砂壶产地宜兴快没有紫砂了,景德镇面临资源枯竭了,——-对更多的中国城市而言,如何在资源用尽后找到新出路,是一个全新的难题。 以前是农民,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来种地的地方发现了矿产,农田变成矿场,农民就成了矿工,再后来矿山挖空了,地也种不成了,就去城市找工作,但是年龄大了,又只会种地和挖矿,工厂都不要他。这是一个资源枯竭城市的矿工的厄运。当然,他们也有过幸运年代,经济火热时,原料价格大涨,他们转身刨点当地矿产就能变钱。 但是他们当年的这种便利发财的模式,为自己的厄运埋下了祸根。造成了加勒特·哈丁所说的“公地悲剧”,一种稀缺资源由许多人共同使用,便会发生过度利用从而导致这种资源枯竭或遭破坏的情形。 2009年,国务院确定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连同2007年第一批公布的12个,总共44个城市被官方确定为“资源枯竭城市”,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全国大概有118个城市不同程度地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这些城市将获得中央财政的专项支付资金支持。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的说法,这些钱主要用来解决矿工的生活问题。 靠山吃山的当地居民养成了某种产业惰性,阜新煤炭工业从业人数占城镇总就业人数的29.9%;鸡西为38.4%;鹤岗为43.3%:七台河为50.1%;伊春木材业就业人数占城镇总就业人数的49%。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