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分立】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愈清淡愈厚重:钟春琛油画意象
-
作者:
廖薇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咏物
率性而为
圣母玛利亚
歌诗
以书入画
艺术才能
文化专制
二元分立
上苑
-
描述:
冰激凌一般清淡的油彩弹奏出青春的回忆。在钟春琛的画布上,你总能发现那些有关“70”年代的记忆符号——红色五角星、载重的单车、高音喇叭,还有一朵属于中国的祥云。取名为《我们都在默默微笑》的新作洋溢着当代意象风格, 凭借在写实人物油画上的创作成绩,三十出头的钟春琛已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吸纳为会员。但艺境之路并不止步于此。2011年,他开始尝试新的绘画语言,一幅幅“色块印象”应运而生,其轻逸的意象油画在本土创作风格中颇为另类。
-
艺术是件“不太好玩”的事儿
-
作者:
赵晶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咏物
率性而为
圣母玛利亚
歌诗
以书入画
艺术才能
文化专制
二元分立
上苑
-
描述:
“我身体早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液,长的是中国人的面孔,我为什么要加入外国籍呢?”旅法油画家王俊英说。 王俊英很幸运,上世纪90年代初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成为签约世界著名的法国加西亚画廊的第位东方画家。美国《华尔街日报》评价她是“来自世界东方的油画女神”,欧美多个城市都相继授予她“荣誉市民”称号,但她没有放弃中国国籍。 她毫不掩饰东方文化对自己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表示以后会更加走向国学、禅学之中。写实的创作路线会坚持,但画面会有所调整。 王俊英的创作早期,就是用油画表现中国民族主题,采用西洋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空司、光线和油画的厚重感。王俊英将自己的艺术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民间刺绣、民间装饰色彩中汲取灵感,画面走向构成和平面化。 接触王俊英的画作,会认为她是一个女性人物像画家,画中的每一位女性都身着让人迷醉的服装,或美艳动人,或深情妩媚,或薄纱透明。 可对于王俊英来说,女性不是画面的主题,女性的服饰才是她多年来最痴迷的绘画主体。“我对五十六个民族的服装文化,非常有兴趣。小时候,家里就有年画,我很喜欢古装的年画。读完大学,我开始去少数民族地区采风,民族服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渊源,而它又在女性身上发挥得最为丰富。
-
景观时代的象征:谈周伟华的绘画
-
作者:
易英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咏物
率性而为
圣母玛利亚
歌诗
以书入画
艺术才能
文化专制
二元分立
上苑
-
描述:
如果说周伟华表现了一个现代生活的具体景观,似乎有一些牵强,因为他的画没有具体的场景,虽然有具体的形象。在形象的塑造上,周伟华显得有些学院,准确的造型和纯熟的笔触显示出他有很好的油画基础,但是他并没有把他的画画成“油画”,尽管还使用的油画材料。周伟华的画面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画面,不似正规油画的那种和谐灰色的调子,不过也不是完全图像感的波普画法,油画的技术仍然掩盖了图像的直接搬用,也指示着大众文化或特定的人群文化,但图像的方式仍是主要特征。
-
安娜 我的艺术,为爱而生
-
作者:
丁华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咏物
率性而为
圣母玛利亚
歌诗
以书入画
艺术才能
文化专制
二元分立
上苑
-
描述:
2011年11月13日,在落叶层叠、已近初冬的北京,32岁的德国非职业油画创作者Anna Mildner的“春天”画展,意外地为使馆区添了一抹翠绿。 在使馆区一家咖啡厅的艺术展览区,Anna Mildnet的“prlmavera(春天)”的画展引来参观者的驻足和赞叹,她在画展邀请函上对每个参观者说:“我迫不及待地要怀念春天,怀念那些热情似火的颜色、那种生机勃勃的心情,重温缤纷的色彩和多姿的体悟。” 色彩的对撞,amazing 看过安娜画作之后,有参观者说:当你襄着厚厚的冬衣驻足她的画作面前,你真正体会到她说的,能感觉到一袭温柔的春风拂过脸颊、触过指尖并温暖着心房。是什么感觉。 1979年生于乌克兰的安娜,从小在德国长大并接受教育,曾攻读与绘画豪不相干的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国际商业、营销与传播专业。目前,她在北京和德国从事商务工作。 从事绘画多年,安娜说自己不会把绘画艺术当做职业,却对它充满热爱。她自诩:现代艺术;的创作风格,因为现代艺术的原创性和丰富内涵给她创造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她在基辅、法兰克福和北京三地生活,在德国和北京都成功举办过发展。
-
盛葳 线与面的个人叙事:兰一和他的创作
-
作者:
盛葳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咏物
率性而为
圣母玛利亚
歌诗
以书入画
艺术才能
文化专制
二元分立
上苑
-
描述:
兰一绘画中明亮的色调、分明的块面及绚丽的风格使其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当深刻。在形成这种较为稳定的风格前,兰一的艺术经历亦可谓丰富,幼时曾随何多苓学习,后入读四川美院油画系。那时他对早期现代主义艺术情有独钟,尤其是梵高、毕加索,以及达利和马格利特等超现实主义画家对他的影响尤为明显。对于兰一来说,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形式语言”和“想象力”的兴趣上。实际上,早在读中学的时候,兰一就喜欢不断临摹小人书、漫画和各种插图,并自创了很多独特的形象《向妇女致敬》,这些主要以线构型、具有超现实主义趣味的插图布满他的课本和作业本。在一些早期的静物画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很多马蒂斯似的曲线和用色《静物》。 这些自发的艺术趣味在他上大学后,很自然地引导他走向现代主义的形式追求。兰一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他写实和古典的创作并不多,《人体》《月光下的女孩》等很多课堂作业也都以个人化的形式和语言方式创作,罗中立老师将他称为“怪才”。几次旅行对兰一的艺术道路来说很重要,尤其是去青藏高原的那一次。他并没有像四川美院乡土画风那样借用超级写实主义或象征主义的手法去看待和处理边疆与少数民族题材,而是采用了现代艺术形式去理解和创作。
-
罗清:自我意识的越位:罗清作品谈
-
作者:
王春辰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咏物
率性而为
圣母玛利亚
歌诗
以书入画
艺术才能
文化专制
二元分立
上苑
-
描述:
罗青: 1986-1990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90-1994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 1996-1998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0-2007 任教于北京中国戏曲学院 现生活与工作在北京 众所周知,中国的绘画正处于裂变与新生之中,近十多年来浮现出大量从事绘画媒介扩展的艺术家,将绘画语言、绘画观念、绘画方法、绘画体系推向一个新的时代景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