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沉淀的力量 洁净的音画
作者: 张丹   来源: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源线   放大器   分离式   沉淀   ONIX   音响展   力量  
描述: ,想玩好ONI×高档的器材,须花费更多的金钱才能获得更高级别的享受,这个机会已经到来了。当然,好马配好鞍,别忘了给这套分离式设计的放大器选择一组优质的平衡讯号线和三条电源线。 技术的力量
琴韵诗 短歌诗 长歌诗
作者: 张丹   来源: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源线   放大器   分离式   沉淀   ONIX   音响展   力量  
描述: 记得曾有人评论贝多芬是“感伤主义”者,的确,此话不无道理。在他早期奏鸣曲( op,2)的慢板,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少年老成贝多芬,而是以生俱来独有的思考气质。这也是我多年来对贝多芬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始终认为他最深刻和富有特质的仍然是慢板,想想他的合唱交响曲的第三乐章,还有“皇帝”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也许慢板才是大师的试金石,那么,能与他并肩的可能只有莫扎特。但我还是喜欢贝多芬多一点,他的慢板更有一种宁静、纯净和高贵的气质。近日,当今古典音乐界炙手可热的演奏家秦立巍为环球唱片录制了一辑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我在上海有幸见到了他,并就相关的话题采访了他本人。 张丹:演奏贝多芬的名家可渭多矣。单声道时代的不用说了,能够赶上音响的黄金时代的,我最喜欢的有大提琴家岁斯特岁伯维奇、杜普蕾,以后的还有我们华人比较熟悉的马友友,他们演奏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录音我都听过,这是一部大师级名家喜欢演奏的作品,以你现在的年龄面对这部巨作,是否意味着一种挑战呢? 秦立巍:这些年来也录制了多张专辑,但都是属于比较精致、活泼带有欣赏性的大提琴小品、改编曲和抒情作品,如乐迷们耳熟能详的圣桑《天鹅》、克莱斯勒《爱的忧伤》、巴赫的《咏叹调》以及华彦君的《二泉映月》等。我也很喜欢在自己的演奏中加入爵士乐这种时尚流行的元素。本次的录音,我希望将有别以往的风格,能够阐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体现出新古典音乐主义风范。就我个人而言,收心敛志,十年磨剑,自然是炉火纯青,加上经历了与伦敦爱乐乐团、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英国皇家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BBC爱乐乐团、BBC苏格兰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俄岁斯国家交响乐团、大阪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澳大利亚室内乐团、中国爱乐等乐团的合作,长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也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想把这些沉淀下来的东西表现出来,因而,我选择了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作为切入点。 张丹:是否可以告诉我,在你的眼里,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秦立巍:从贝多芬为大提琴和钢琴所作的五首奏鸣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意义在某些方而确实超过了他的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在他的十首小提琴奏鸣曲里,除最后一首作于1812年外,其余九首均创作于1797年到1803年之间,也就是所渭的第一个创作期。而他的五首大提琴奏鸣曲虽然在数量上仅相当于前者的一半,但在创作时问上则分布得更加均匀。凶此.这让我们对作曲家个人风格的演变和二重奏鸣曲概念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作为最早大提琴和钢琴所写的作品,贝多芬在其创作过程中针对这个新的领域里遇到的问题作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乐器间的平衡:大提琴中音区浑厚且富有歌唱性;而十八世纪的维也纳钢琴音色偏弱,且很难表现延迟音。如何在这两件乐器问维持平衡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为克服这些难题,贝多芬在作品里避免给大提琴过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且在前四首奏鸣曲里完全排斥了慢板乐章(某些乐章的引子除外)。直到后来钢琴的琴弦逐渐加粗、构架更加坚固、音色越发洪亮有力的时候,贝多芬才在第五号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放宽了对大提琴的约束,此时他已不再担心大提琴的音响会盖过钢琴。时至今日,钢琴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变革,其功能已臻完善,特性被开发到极致,在演奏这些作品时往往轻易的就将大提琴的低音淹没,这是前人始料未及的。所以,今天我在演奏这部作品的时候,对个性的发挥保留了更多的余地。 张丹:在录音现场,你和合作者Albert Tiu是怎样互动的,你刚才多次提到,希望把自身的东西融入到作品中去,更多的体现具体在哪些方面? 秦立巍:首先,我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Albert Tiu与我合作,他是一个很棒的钢琴家,曾经为许多名家伴奏,一直希望有机会与其合作,这次录音终于如愿已尝,是件值得开心的事情。Albert Tiu很严谨,对每个细节要求精益求精,这也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前而已经提到的大提琴和钢琴之间的音量与旋律平衡的问题,能够处理好这些环节,就能够进入了丰富的乐想和成熟的结构处理。所以,我在和Albert Tiu合作的时候,在一些章节上的处理有许多默契地方。而在艺术处理上,举个例子吧,在G小调第二号奏鸣曲的慢板引子上我给予了大提琴更大的发挥空间,结构更紧凑,我在感情上更为热烈一些,这里仅有两个主题,由两件乐器共同分担,发展部以第一主题的一个短小动机为基础,经历了若干次转调。诙谐的G大调回旋曲里,两件乐器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追逐,我们这个时候很注意气氛的调配,尽管这里的两个对立主题都由钢琴领奏,但中间引人入胜的插部留给了大提琴来负责。两件乐器在摇摆的伴奏音型的陪衬下,细腻缠绵的对唱,演奏的时候我用了更多的滑音。乐曲不间断的进入末乐章的时候,大提琴和钢琴含蓄地奏出一段温柔的乐思,与之前的赋格对比更强烈一些,但它稍纵即逝,很快又被赋格取代。总之,整个主题基于钢琴和大提琴之间的对话:感悟生命的短暂,而艺术是长存的,向音乐的殿堂追求。在心灵的波涛中,唯有坚强者屹立。在卑微与崇高之间,音乐,歌唱着人类的梦想。这就是我想表达这部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 后记:早年,我曾在图书馆看到一幅十九世纪的油画画册,画而一个人正在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而屋子里的其它人都陷入沉思。这种场景和格调令我想起了一句话: “音乐是比哲学与科学带来更高的启示”,这或许正是贝多芬音乐想要表达的。今天,当我们欣赏到秦立巍演奏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时候,在聆听之余,感受到现代中国音乐家对贝多芬全新的诠释和冲击力,而携带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瓜纳利大提琴演奏的秦立巍,还会带来什么呢,我想,还是听了以后,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感悟……
五彩嘉年华
作者: 名戈咨讯   来源: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源线   放大器   分离式   沉淀   ONIX   音响展   力量  
描述: 2010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也就是在2010年5月30日(周日)下午,广州交响乐团与星海音乐厅携手带来历年来最令人动容的儿童节专场音乐会 五彩嘉年华交响音乐会。曾经获得无数好评、曾在各大知名电视台亮相特别节目、曾被各大媒体工作者和乐评人众口称赞的五彩呼伦贝尔草原儿童合唱团,终于在期盼声中来到了广州。音乐会节目单上与他们的真诚感人比起来毫不逊色的演出,是失明儿童苏永承响彻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优美钢琴,和小提琴神童吴松澳带来的炫技小提琴。 五彩呼伦贝尔草原儿童合唱团源自一个纯净的梦想。来自呼伦贝尔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布里亚特、巴尔虎五个草原部落的孩子组成了合唱团,让古老的草原童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国内第一支全部由少数民族孩子组成的合唱团。本次他们的演唱曲目来自五个不同民族的古老童谣及团内艺术家的创作。 在音乐会上担任钢琴独奏的小男孩苏永承今年11岁,3岁因故失明。他多年来一致坚持用心演奏钢琴。曾在第五届“德艺双馨”艺术展评荣获钢琴少儿B组广东省银奖,在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中荣获钢琴少儿B组全国金奖。担任小提琴独奏的男孩吴松澳是已故教育家林耀基老师所钟爱的学生。他五岁开始登台并担任小提琴独奏,六岁获第八届北京市少年儿童艺术节西洋乐器一等奖、北京市少年儿童小提琴比赛一、二年组一等奖及中国作品演奏奖;七岁获首届中国青少年演艺新人推选活动全国赛区的儿童组小提琴专业金奖;八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小学部,在校期间获得专业优秀奖。 “钢琴名家”系列交响音乐会第三场 “钢琴名家”系列交响音乐会首场“米哈伊·鲁迪演奏柴一”已于2010年4月2日在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举行,钢琴大师米哈伊·鲁迪以及指挥林望杰揭开了该系列音乐会的序幕。系列交响音乐会第二场“陈萨演奏肖一”已于4月l7日举行。而6月5日,年过八旬的加里·格拉夫曼将与青年指挥家林大叶合作,演奏拉威尔的左手钢琴协奏曲。这是格拉夫曼继2006年4月8日的“左手传奇”音乐会中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四左手钢琴协奏曲》之后,又一次与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钢琴协奏曲。这位饮誉世界乐坛的钢琴家是目前世上2位以左手演奏的著名钢琴家之一。 美国犹太裔钢琴大师格拉夫曼是郎朗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的老师,本身自己也是俄国钢琴大师霍洛维兹门下弟子,从17岁开始跟随钢琴大师霍洛维兹学习长达七年之久。格拉夫曼4岁开始演奏,7岁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1946年毕业后,21岁即赢得利文特里特音乐大奖,随后开始长达30年叱咤乐坛的世界巡演之旅,每年平均演出超过100场,在各类独奏或协奏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史上最高难度的作品——至今仍然是唯一与美国六大乐团一同录音的钢琴演奏家。1979年格拉夫曼的右手受伤不能再弹奏,几年的休整之后,以超人的毅力专攻左手演奏的作品。格拉夫曼曾长期担任顶级音乐学院柯蒂斯的院长。钢琴家郎朗、王羽佳、王吴辰都是他的门下弟子。许多的中国老一辈钢琴教育家,都受到过格拉夫曼的教学启发。凶此他被称为中国钢琴教育的启蒙者之一。 高山流水觅知音陈雷激广州古琴音乐会 2008年,古琴演奏家陈雷激在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上,端坐于“画卷”之上,扬手抚琴,衣袖间流淌着中华千年的时光。他以纯熟的琴技、和雅的气质,向世界传递了真正的华夏之声。2010年S月10日,陈雷激将在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与琴友共同分享醉人的千古遗音。出生于上海的音乐世家,陈雷激9岁习琴,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修习古琴专业,师从古琴大师龚一先生。1989年,陈雷激大学毕业后赴法国留学,在法期间,攻读了法国国际州立音乐学院及国际州立音乐学院的指挥专业。他的演奏,被琴家评价为“出音刚劲,徽分精到,音准从不含糊游离;表现上拙朴纯真,屏弃矫柔造作,重功力而轻外表,既豪放跌宕,又清丽委婉,舒展惬意,意味无穷。”此次广州音乐会,陈雷激更带来了有“宋代第一官琴”美誉的千年名琴“复古殿”。经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的鉴定,此琴确为宋开国君主太祖赵匡胤之物,为宋朝最早的官琴之一。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