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分期方法】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写作的分期方法研究
-
作者:
曹铁铮
曹铁娃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美术教育
民国时期
现代形态
写作
中国美术史
分期方法
传统形态
品评方法
-
描述:
中国古代的画史编写者多为画家或鉴赏家,著述范围只限于中国美术,自唐宋以后著述的方向主要以文人美术为主,使用的资料多来自文献和见闻,研究方法以品级品评方法为主。民国时期随着西学的引进,国外美术史著作的传人,中国的美术史学也开始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民国时期的美术史学者大都在国内或海外接受过现代美术教育,又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以陈师曾、滕固、郑昶等为代表的美术史家批判地继承古代书画史的传统,自觉探索现代美术史观和方法论,为发展中国现代美术史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美术史写作中的分期问题较为鲜
-
从粬酒到碳酸饮料:小议当代中国画的泛工笔化现象
-
作者:
王伯勋
阴澍雨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美术教育
民国时期
现代形态
写作
中国美术史
分期方法
传统形态
品评方法
-
描述:
1959年,张仃引用黄宾虹的话来表达他对当时中国画创作格局的感受:"唐画如粬,宋画如醇,元以后的画,如酒加水,其味愈淡,今人之画,只有水而无酒矣!"将自己的失望与不满表露无遗. 我们知道,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界正在试图通过"写生"对传统的艺术样式进行深度改造.尽管在此后的一定时期内,"写生"派占据了那场论证的上风,但是张仃仍然认为中国画应该固守自身的图式规律,无需以"写生"对之进行改造,或者说,中国画应该保持固有的"面孔",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叶浅予等人.今天看来,当年张仃侧目以视的那些掺入了"写生"因素的作品却成为了当下中国画的经典.我不禁做出这样的假设:如果让黄宾虹、张仃等人穿过时间的隧道身处当下,他们对今天的中国画创作又会做出怎样的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