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创意秀
作者: 暂无 来源: 看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其不意   老板   西瓜   人行横道   创意  
描述: 1西瓜雕塑老板,这西瓜怎么卖? 2有趣的人行横道你是否已经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白杠杠斑马线呢?看看这些人行横道吧,每当你等待红绿灯的时候,绝对不会感觉无聊,因为在你脚下是各式各样出其不意的图案和创意!
"暴力美学"与权谋文化的盛宴
作者: 吴锡平   来源: 社会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其不意   《夜宴》   暴力美学   中国画   权谋文化   太子   冷兵器时代   歌舞伎  
描述: 剑中毒身亡,婉后出其不意横刺殷隼一剑.将他的脑袋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在这一场接一场的杀戮里.我们甚至能精致地“鉴赏”一枚羽箭的飞行及其穿透人体的过程,能细致入微地看到奔涌的血水。伴随着棍棒、刀剑、箭
玉玲珑
作者: 张策   来源: 中国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其不意   冰雹   写字楼   玻璃   办公室   乒乓球   办公桌  
描述: 雯丽走进表姐雯静的办公室时,这个陌生的城市突然下起了冰雹。大大小小半透明的冰球从乌黑的云层里出其不意地落下来,撞击在写字楼的落地窗上,有的粉身碎骨,在玻璃上留下一摊水迹,有的则像乒乓球似的反弹
现代雕塑的精神力量
作者: 袁予生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其不意   精神实体   精神力量   连续性   雕塑家   语言现象   现实世界   现代雕塑  
描述: 现代雕塑的精神力量
物以神聚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火花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其不意   意境之美   形式语言   思想观念   中国画艺术   表现题材   笔墨语言   深入生活  
描述: 范扬先生在当代中国画坛富有盛名,从1984年创作的大幅主题性作品《支前》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开始,几十年来,他在艺术上激情涌发,以开阔的思想观念不断探索,笔耕不辍。他的画路宽广,山水、花鸟、人物皆长,写意、工笔、书法跨界贯通,喜欢在表现题材和形式语言上多做尝试,从挑战自我出发,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大幅创作与精致小品均追求意境之美和笔墨品质,以高产的积累和鲜明的个性成为当代中国画艺术开拓创新的一位重要代表。
唐风古韵入新诗
作者: 暂无 来源: 火花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其不意   意境之美   形式语言   思想观念   中国画艺术   表现题材   笔墨语言   深入生活  
描述: 今天参加山西文艺全才董耀章全集的研讨会,他博大精深,只能就抒情短诗方面谈谈自己拜读的收获。 董耀章先生在诗歌上做到了如他所说的:“新诗应与旧体诗相融相济,优势互补,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诗歌积淀的基础上,与时俱新,大胆创新。”他深得古诗之奥妙,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之中,真可谓唐风古韵入新诗。他在新诗的继承与发展上做了探索,为新诗走向的争论做了实践的诠释。 董耀章先生在发扬民族古诗传统的出画面、用动词、讲哲理的三大特点上,与新诗做了紧密的结合。 一、出画面 无论我们翻阅或者背诵优秀唐诗,会发现使我们铭刻在大脑中久久不忘,呼之欲出的,都有鲜明生动创意非凡的画面。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一幅泼墨国画。无独有偶,韦应物的绝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真是异曲同工,也是一幅国画,当然可以画成工笔。而李白的绝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不仅仅是一幅静态的画了,而是一幅迷人的动画。 具体形象表现的事物是那样鲜活,那样印象深广,那样隽永。董耀章先生在他的抒情短诗《月下品茶》中就这样勾勒着画面:“后山一壶泉/月里坐品茶/邀些流星光/拉些家常话”,从后山的泉,飞到天上的月,从天上的星光,又回到人间,一幅开阔的画面。随后的“月儿杯中久泡/泡白一头青发”,“辘轳吊一根饥肠”和“搭个凉棚留月亮”都是如此。闭着眼睛遐想吧,董耀章先生不是在写诗,而是在画画,他用文字画出了一幅幅美景。这美景流光溢彩,亲切可爱。 二、用动词 世界是动的,人是动的,表现这活的世界活的人,离开动词怎么可能?好的文章,好的诗歌尤其在动词上要下功夫推敲。在诗歌创作上追求奇巧,雕琢推敲、铸字炼句时常以用好动词取胜。看上面杜甫绝句中的“鸣”字、“上”字、“含”字、“泊”字都如此。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一些诗歌也是这样,请看:“侍儿扶起娇无力”,“云鬓花颜金步摇”,“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从小就敲人我们心灵的曹植的《七步诗》更是因动词深入骨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里的“煮”对“燃”,“泣”对“煎”,用得何等高妙。 看董耀章先生抒情短诗《香港海上夜总会》,像古唐诗人一样精心选用动词。请看:“海浪轻轻地拍击着夜色/霓虹柔柔地闪灿着涟漪/悠悠荡荡荡荡悠悠/似梦似醒云云雨雨//大船摇醉了/醉在彩色的海湾里/大船摇痴了/痴在多情的星月里//人心摇醉了/醉在歌手们的音符里/人心摇痴了,痴在夜生活的蜜意里”,里面许多动词用得很美、很妙,造出了如醉如痴的意境。这首诗还长,后面很多用得好的动词,吝于篇幅,就不一一例举了。日子要有生气,人要动;诗文要有生气,词要动。董耀章先生用动词有独到之处,尽可多次地细细品尝。 三、讲哲理 好的唐诗不仅有情有景,还有令人千古流传、广为引用的哲理,可经反复咀嚼,意味深长。在我们这个诗教之国,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旅加华人诗人洛夫说:“头等的诗应该含有千年之哲理。”看唐诗里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兵荒马乱、世风日下,荒漠般的年代里,君子为人处世要像孤烟一样正直、直率,在人生长河走到尽头的时候要像落日一般画好自己的圆。杜甫《登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大意相同,“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代自有才人出”,而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教我们育才、识才的要径。 董耀章先生的抒情短诗中不乏这样的哲理佳句。他在《塑》中的“经风沐雨之后/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甜/什么是苦∥跋山涉水之后/才真正醒悟出/什么是悲/什么是福”,这是经验之谈,人生感悟,恰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如他的《假山》,里面有这样的哲理佳句:“曲径通幽/给人多少美的启迪/扑朔迷离/给人多少诗的意趣”,这《假山》与贾平凹的《丑石》相呼应,显示辩证的哲理。董耀章先生《香港海上夜总会》里,也有这样的哲句:“生活中不只应该有冷峻的高山大海/还应该有诱人的绿荫花地”。对人生的道理概括得多么精致,高屋建瓴地推开人们的眼前迷雾。董耀章先生的诗中哲理,是他诗中崇尚的筋骨。 像这样承接唐风国韵,出画面、用动词、讲哲理的好诗,董耀章先生文集中俯拾皆是,就不一一展示了。总之,读他的文集我收获多多,得益不少。学写新诗的学子们可以就中多多借鉴,以利于自己的发展。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