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农神】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小大国”匈牙利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荟萃·非常关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 说来说去,国大国小是相对而言,小国也同样值得被敬重,世界上有不少这样的“小大国”。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26期)
-
司马懿不逊诸葛亮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荟萃·非常关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文/辛来客 诸葛亮很欣赏司马懿 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司马懿是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的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最后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实际上是死于跟司马懿的对抗当中的。 对这么—个对手,这么—个非常顽强的对手,别人恨他还来不及,但诸葛亮不这样看待他,诸葛亮很欣赏司马懿,对他另眼相看。在司马懿还没有真正出场,没有大显身手的时候,诸葛亮就对他的人品,对他的特点了如指掌。他说:司马懿“乃世之英雄”(卷十九《孔明秋夜祭泸水》),曹操评价刘备是英雄,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识英雄。在司马懿还没有建立赫赫军功的时候,诸葛亮就称他是“世之英雄”,这种眼光是很独特的。 而且,诸葛亮对司马懿还怀有一种恐惧感,一种内在的恐惧感。他坦白地说:“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卷十九《司马懿智擒孟达》) 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孙权,当然更不怕周瑜、夏侯悖之流,这些人全不放在他的眼里,平牛所害怕的唯独是司马懿。他看得很准,将司马懿视作他的真正对手。所以他觉得在战场上最好不要碰上司马懿这样的对手。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没有巨大缺陷的,他不像曹操,不像周瑜,这些人都有非常厉害的性格优势,同时也有非常明显的性格隐患。像司马懿这个人,他有点像下围棋的那个李昌镐,他每一步棋都让人找不出任何的破绽。虽然他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也没有太大的缺点,所以谁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非常难以对付。 软磨硬抗的“牛皮糖”战术 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最后他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 我们看到,诸葛亮一直打胜仗,很热闹,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没有被打败。诸葛亮好像胜了,但从来没有大胜,没有彻底地胜:司马懿好像败了,他却也没有被彻底打败,因为他始终是有实力的。 作为对手,最让诸葛亮头疼的就是司马懿的那股劲儿,一种软磨硬抗的劲儿。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相信自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过程当中一次又一次地输。司马懿不停地在和诸葛亮“磨”,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牛皮糖”战术:打不赢也打不垮,你急我不急,粘你没商量。 当然,这种战术跟司马懿的性格大有关系,司马懿的性格虽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就是他的多疑,特别地多疑,在这点上他很像曹操。正因为他多疑猜忌,所以办事非常谨慎;尤其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极其多疑多虑。 其实,多疑并不一定就是缺点,有时它可以成为一个优点。前提条件足多疑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司马懿输了一场两场无所谓,只要最后我能大胜,来日方长呢!这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到最后,决不服输 有人认为司马懿得了“恐亮症”,一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就头疼,一遇到诸葛亮就吓得胆战心惊,怎么也不敢跟诸葛亮打。实质上并不这样。试猜想,一个得了“恐亮症”的人,能在“六出祁山”长时间的对抗当中,一股劲儿地跟诸葛亮打,坚持抗争到底吗?显然,司马懿内心中并不是害怕诸葛亮,而是非常看重诸葛亮。他只不过是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绝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不和诸葛亮硬碰硬地对着干罢了。 司马懿就跟拳击赛一样,被打趴下了,还要硬挺着站起来,继续跟你打。更重要的是,他不仅身体上不趴下,能继续站起来打,而且在精神上也不趴下,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不到最后,决不服输。 在战场上,司马懿一旦认准了死理,就一点儿也不动摇,坚持既定的战略方针,打不垮诸葛亮,愣是要把他拖垮了事,决不在乎别人是不是把自己看作“缩头乌龟”。 六出祁山时,诸葛亮在上方谷取得胜利,差点儿把司马懿父子烧死。这时候应该是天意,下了一场大雨,司马懿父子安然退出。 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种很特殊的方法,叫作“心理暗示法”,就是古人讲的“攻心为上”。按我个人的理解,司马懿在这儿也采取了这种“心理暗示法”,这种说法也许有点深文周纳,有点揣测,但事实上这种方法最终还是发挥了作用。司马懿让使者把他的话转告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实际上他是在暗示孔明,你吃得这么少,却这么操劳忙碌,你还能活多久呢? 这种“攻心为上”的心理战术果然很奏效,小说写道,诸葛亮自从听了司马懿的话以后,“自觉神思不宁”。诸葛亮果然上当了。 司马懿很有耐心地在等待着,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这么操劳,吃不饱,睡不安,肯定没有几天活头。 果然,诸葛亮像油灯似的耗尽了最后一滴油,不久就发病死在五丈原,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真是“不战而胜”。他的确是笑到了最后。 (摘自《文史月刊》)
-
卢广:用镜头和不人道的污染搏斗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荟萃·非常关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就是关于地球的,大家不保护地球,任意污染,咽下受到恶果的还是人类。” 让别人看到批评中国问题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奖,卢广觉得这本身就是进步。“当时可能感觉不好,但是大家都认可了。环保是一个道德层面的事。” (摘自《人物》2010第02期,有删节)
-
吴冠中五年捐赠之旅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拍卖所得的1275.75万港元全部捐赠给清华大学,设立“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奖励和资助在艺术与科学领域有所创新的青年学生。 2009年1月15日,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
-
青花瓷碗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青花瓷碗
-
友情无须鉴定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他是个收藏爱好者,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喜欢收藏,虽然不专业,可是很用心。到中年时,大大小小的物件已经收藏了上百件。其中他最喜欢的是一个瓷碗,貌似年代久远的青花瓷,小巧精致,是他十几年前出差时在一个老城的古玩市场淘来的。 因为收藏,他也认识了爱好相同的朋友,并因情趣相投,他和一个年纪相仿的男人成为莫逆之交。朋友也收藏了许多物件,有个瓷瓶,也是无意中淘来的。那瓷瓶,形若美貌女子般窈窕,瓷质细腻,清澈通透,深得朋友喜爱。有次,两人无意中聊起心爱的物件,说得兴起,都忍不住想要去观赏对方的爱物。于是他带了心爱的瓷碗去了朋友家。在朋友家里,看到了朋友的漂亮瓷瓶。许是收藏人共同的眼光,对彼此心爱的物件,他和朋友也都爱不释手。后来,朋友忽然半开玩笑地提议:干脆,咱俩把这两样瓷交换一下吧?咱们遇见,它们遇见,都是缘分呢。 他先愣了一下,然后笑起来,因为刚刚,其实他也忽然间生出了和朋友同样的想法,他和朋友的确情趣相投,甚至彼此最心爱的都是瓷器。虽然两样物件款式和瓷质不同,但看上去都那么精致美好,就像他们这十几年的友情。 于是就交换了,各自重新珍藏了对方的心爱之物。 没想到半年后,那年夏天,央视?鉴宝“栏目走进了他们所在的城市,很多收藏爱好者蜂拥到电视台进行藏品的海选。自然,他也得到了这个消息,而家人和朋友更是都劝他去参加鉴宝,至少,应该去鉴定一下和那个朋友交换的瓷瓶。甚至那几天,热心鼓动他的人几乎挤破家门。 他一直沉默,不管别人怎么劝都没有表态。直到过了好几天,海选快结束的时候,他才说了两个字:不去。 他果然就没去,只守在电视机前,等候看当时鉴宝的转播。妻子在旁边嘟哝他:干吗不去找专家鉴定一下呢?没准儿,他会去呢。到底是交换来的,谁知道真的假的…“ 他知道妻子口中的“他”是和他交换藏品的那个朋友。那几天,他和朋友没有见面,打过两个电话,但是谁都没有提鉴宝的事,他不知道朋友是否会去,也没有问。很快,中央二台转播了那期鉴宝实况,因为鉴宝的人众多,节目连续两天晚上才播完。其中也有几个鉴宝人是他认识的藏友,但直到节目结束,他都没有看到朋友出现——和他一样,朋友没有去。 他的心,在那一刻有一种轻松的、温暖的释然。他知道,朋友的想法一定和他一样:事实上,他并非不想去,相反,他真的很想去参加这次难得的鉴宝活动,因为虽然喜欢收藏,可是他知道自己也就是业余水平,所有收藏的东西是真品还是赝品,当然是专家的话更有权威,作为收藏爱好者,他心里很盼望自己收藏的物品能得到专家的肯定,也更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跟专家学习和交流一下。但最后,他还是忍住了,决定不去。因为他最想鉴定的,其实是和朋友换的那个瓷瓶,因为那是他最看重也最喜欢的,可是,如果那个瓷瓶真的是宝贝,那么必定价值连城。但既然两人交换了,再珍贵,朋友也不会索回,可是朋友心里,必定会有不舍和惋惜;而如果那个瓷瓶只是个普通工艺品,他和朋友,都难免会非常失望,甚至,他会觉得当初不该交换,因为自己那件,有可能是真品。如此不管怎样,都会影响他和朋友的感情。藏品的真伪固然重要,可是他觉得,友情同样重要,他不想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友情摆到专家面前去鉴定…… 只是他并不知朋友怎么想又怎么做,现在他知道了,朋友的想法和他一样。他们的友情不需要鉴定,或者,他们的友情已经通过了鉴定。而这友情,才是他所有藏品中最为珍贵、最为难得的真品。(摘自《手机小说报》)
-
撵乡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董维微 下乡收古董,古玩行称为“撵乡”。旧时人们“小难避城,大难逃乡”的警觉性高,富裕人家多半城里有房,乡下有地。民国时期大乱不断,一些人把值钱的宝贝放在乡下的根据地,有的干脆运用典型的农民智慧,埋藏起来。久而久之,广阔而闭塞的乡村也就成了“撵乡”的戏台。 有个故事版本众多,为古玩行许多人所熟知。 大意是说撵乡的看见一个村民卖猫儿,发现那喂猫儿的肮脏食具,竟是明代青花釉里红瓷碗。但他又恐怕直奔主题会引起村民警觉,便心生一计,先将猫儿买了回去。没过几天,杀个回马枪,向这村民谎称买回去的猫儿认生,不吃食,想要讨去那只猫儿惯用的瓷碗,可那村民不干,甚至给钱都高矮不答应。这撵乡的死缠硬磨不肯罢休,惹得村民不耐烦:“凭这个碗,我己经卖了二十几只猫儿了……” 还有一个故事,撵乡的损失就不止是买猫儿的钱了。 说是一个撵乡的在乡下转了好几天,都没遇到件像样的东西,一路又饿又渴,来到一户僻静的农家,却意外地发现了…对明式花梨木的椅子,心想皇天不负有心人,总算逮到发大财的机会了。便对憨厚的主人说,自己是省城卖烧鸭的,前些天因店里来了位官差,说他有权有势的主子想吃花梨木熏鸭,自己一再声称本店并无花梨木,根本没法照办,可对方蛮不讲理,说是七天之后,要是找不到花梨木来熏鸭,就把小店的招牌拆下来代替。自己出来好几天了,哪儿都找不到花梨木,只有这对椅子像是花梨木做的,看能不能卖,以解燃眉之急。 主人听了,觉得一对旧椅子,既能卖钱又能助人解急,何乐而不为,便爽快的答应了。就这样,这对足有一百多斤的椅子,以每块大洋十来斤的价格成了交。 撵乡的欢天喜地,付迄十几块大洋,便转身找车去了……孰不知,等他回来的时候,椅子却不见了。他正要开腔询问,主人平静地用烟杆儿指着地上的两捆柴花儿,对他说:“我怕你路上不方便,顺便帮你劈了。”(摘自《龙门阵>)
-
青花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青花
-
会贸易的狐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沈石溪 我是在缅寺(西双版纳一种杆栏式结构的庙宇)后面的一棵缅桂树下捉住这只小狐狸的。当时,我正在寺庙里滴水赕佛,忽然听到树下传来“嘀叽哩嘀叽哩”鸟惊慌的叫声,扭头望去,哦,一只翅膀还没长硬的翠金鸟,从树冠的鸟巢里掉了下来,摔断了腿,在地上扑棱着翅膀爬行呢。我对受伤的小鸟不感兴趣,刚想把视线收回,忽然,从花坛下的一只洞里,钻出一只小狐狸来,它蹒跚而行,要去捉那只受伤的翠金鸟。我赶紧蹑手蹑脚地跑过去,捡起一块砖头堵死花坛下的洞口,手忙脚乱地扑腾了一阵儿,将小狐狸捉到了手。 这是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狐狸,它背毛艳红,腹毛纯白,琥珀色的眼睛像宝石一样闪闪发亮,出生顶多才十几天,身上还留有一股奶香。我把它捧在手掌里带回了家,然后关在一只用铁丝编织的空鸡笼里,又把鸡笼拴在屋檐下的房柱上。 当天夜里,我被“咔嚓咔嚓”的响声惊醒,悄悄下了床,隔着窗棂往外窥视,月光如水,把院子照得雪亮,我看见一只耳朵上长满黑毛的母狐正趴在鸡笼上,拼命用牙啃咬铁丝:咬了一阵,没能咬开,又去拖鸡笼,鸡笼被铁链子拴在房柱上,没能拖动。小狐狸在笼子里咿咿呀呀地叫,母狐便踮起后肢,前腿勾住笼顶,将肚皮紧贴在笼壁上,透过网眼,给小狐狸喂奶。 凉风习习,从木格窗棂灌进来,我没穿衣服,打了个喷嚏,听到响动,母狐顺着房柱“嗖”地一声蹿上屋顶,不见了。 第二天早晨,我打开房门惊讶地发现,囚禁小狐狸的鸡笼旁躺着一只五彩翎羽的红腹角雉,足足有五六斤重,脖子被咬断了,伤口的齿痕与鸡笼铁丝上留下的齿痕一模一样。毫无疑问,是昨晚那只冒着生命危险前来给小狐狸喂奶的黑耳朵母狐咬死扔在这里的。 红腹角雉肉质鲜嫩,比家鸡好吃多了,是上等山珍,长长的五彩尾翎还可用来做戏台上古代武将的帽饰,在集市上价钱卖得很俏。我不明白黑耳朵母狐干吗要把这只红腹角雉留在鸡笼旁,也许是它来喂奶的途中猎获的,喂奶时,受了我喷嚏的惊吓,仓皇逃跑时忘了带走,就像我经常把雨伞遗忘在别人家里一样。好哇,我捡了个大便宜。 我乐呵呵地把红腹角雉拾起来,刚要进屋,突然,听见屋顶传来“呦欧呦欧”狐狸的叫声。我走到院子中央,抬头望去,正是那只黑耳朵母狐。它坐在屋脊上,姿势怪异得让我忍俊不禁,看见我在看它,它突然双爪合什,弯腰点头,就像佛教徒在鞠躬作揖:“呦欧,呦欧!”它急切地朝我嚣叫,很像路边的小贩在卖劲儿地兜售商品。 我突然间意识到,这只肥大的红腹角雉是黑耳朵母狐有意留在鸡笼旁的,目的是要和我做笔交易,换回它的小宝贝。好聪明的母狐啊!它知道凭它的爪子和牙齿是无法从我的鸡笼里抢走小狐狸的,就别出心裁地提了一只红腹角雉来同我交换,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动物与人开展双边贸易呢。挺有趣的。 我看了看红腹角雉,又看了看笼中的小狐狸,若一起拿到集市上去出售,小狐狸的价格大概要高出三分之一;既然是贸易,就应该价值相当,价格相宜,亏本的买卖我才不干呢!我做了一个不想交换的手势,将红腹角雉抛向屋顶,意思是说:喏,你的东西你拿回去吧。 黑耳朵母狐敏捷地一把搂住红腹角雉,眨巴着那双媚眼,做出…副沉思状,又把红腹角雉从屋顶推下来,“呦欧——”长嚣一声,翻过屋脊不见了。 翌日晨,囚禁小狐狸的鸡笼旁又出现了一只红腹角雉,比昨天的那只还要大还要肥。跟昨天一样,黑耳朵母狐仍坐在屋脊上,急切地朝我“呦欧呦欧”叫着。 两只红腹角雉加起来,价值自然是超过了小狐狸;我准备打开鸡笼把小狐狸放了,可转念一想,这一放,好比释放了“人质”,黑耳朵母狐再也不会捉红腹角雉来孝敬我了。如果我继续扣压小狐狸,黑耳朵母狐救子心切,一天捉一只红腹角雉来,我就好比捡了只聚宝盆,永远取之不尽。照这样计算下去,一个月三十只红腹角雉,一年三百六十五只红腹角雉,坚持教年,我岂不成了大大的富翁?!当然,这样做有点儿卑鄙,且违背了双边贸易公平跟人之间做买卖,需要诚实和信誉。与动物打交道,似乎没必要这么讲究。我把第二只红腹角雉收了起来,不但没放小狐狸,还在鸡笼的门上加了一把锁。聚宝盆更要妥善保管嘛! 黑耳朵母狐在屋脊上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嘲弄地朝它扬了扬手中的红腹角雉,说:“嘿,明天送只更大更肥的来吧!” 黑耳朵母狐长长地哀嚣一声,一纵身,倏地不见了。 第三天早上醒来,我第一件事就是兴冲冲地拉开门到屋檐下去捡红腹角雉。遗憾的是,根本就没什么红腹角雉,囚禁小狐狸的鸡笼旁,只有一只死老鼠,五脏六肺都拖在体外,已高度腐烂,散发着一股恶臭,招来一群绿头苍蝇。 呸,我恶心得直想呕吐。 “呦欧——呦欧——”黑耳朵母狐仍坐在屋脊上,怨恨地朝我嚣叫着。我相信它是在这样骂我:“你不讲信用,贪得无厌,比老鼠更渺小!” 这只母狐,绝对是只狐狸精。我想:它竟然知道红腹角雉的市场价格,知道两只红腹角雉换一只小狐狸已经是绰绰有余了,知道我企图无休无止地在它身上榨取财富,所以才用一只腐烂的死老鼠来向我表明:对我的坑蒙拐骗,它是绝对不会上当受骗的。我有一种被人揭穿了老底儿的愤恨,有点儿恼羞成怒,在我这里,一只小狐狸就要换一万只红腹角雉,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你爱换不换!昨天和前天的两只红腹角雉,算是你交的定金,交易不成,按我们人类的规矩,定金没收啦! 第四天,我的门口屙了一泡稀糊糊的狐狸屎,臭气熏天。 第五天,我犁田回来,发现屋顶的茅草被扒了个洞,一泡腥骚的狐狸尿淋在我的床上。 第六天,我养的四只老母鸡像被理了发似的,脖子上的鸡毛被拔了个干净,火鸡似的裸露着脖子。 我没办法,只好把小狐狸放了。看来,和动物做生意,也要规规矩矩。 (摘自《淦色少年》)
-
我是冤枉的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维克多和珍妮夫妇有两个令他们无比骄傲的女儿,她们实在太美了:宛若丝绸一般的乌黑亮丽的头发;顾盼生辉的晶莹清澈的眼睛;娇小玲珑的樱桃小嘴……无论谁见到她们都为她们的美丽惊讶不已,赞不绝口。 “亲爱的,你快给我生个儿子吧,”维克多对珍妮说道:“我敢断定,咱们的儿子也一定会面如冠玉,帅气十足。” 几个月后,珍妮怀孕了。维克多尽其所能,对珍妮呵护备至,变着花样为她做各种营养丰富而又关味的菜肴和饭食。9个月后,珍妮临产了,当护士抱着新生儿告诉维克多珍妮所生的是一个儿子时,维克多兴奋地跳了起来。但当他细看孩子之后,心一下子沉了下来。这个婴儿,奇丑无比,眉眼中毫无一点他两个姐姐的天生丽质的影子。 “他绝对不是我的孩子,”维克多怒气冲冲地对躺在病床上的珍妮吼道,“这一点,你不用辩解,任何人单从长相上就能判断出来。谁会相信,一个有两个美丽女儿的父亲,会生出这样一个丑陋不堪的儿子?珍妮,你实话告诉我,你是不是做了背叛我的事情?!” “我向你保证,”珍妮底气十足地说道:“这次真没有!” (摘自《讽刺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