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农神】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理发师拒绝替我理发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到了比利时布鲁塞尔,我见到早就在机场等候的姑妈。布鲁塞尔意为“沼泽上的住所”,素有“欧洲首都”之称,市区呈五角形,名胜古迹甚多,是欧洲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高楼林立,一片繁华,到处是树林、小湖和草地。 第二天,姑妈当起了我的导游,带我四处游玩。转过几条街后,我眼前出现了几个球状建筑,姑妈告诉我那是原子塔,是布鲁塞尔的标志性建筑,乘坐电梯可以鸟瞰整个城市的风景。栩栩如生的雕塑和漫画,遍布布鲁塞尔街头巷尾,我仿佛走进了艺术的殿堂。 游玩了大半天后,我回到姑妈家休息,忽然想起明天要出席婚宴。来得匆忙,我在国内来不及理发,于是决定到布鲁塞尔街上找家理发店。 走进理发店,看见师傅们都忙着,我只好坐在一旁等候。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走进店来,在我身旁坐下。此时,恰好一个老人理发完毕,站起身正想离开。那个中年男子立刻坐上了空出来的理发椅,全没半点不好意思。 我异常惊讶,没想到在以文明著称的欧洲居然有人插队。我很生气,但由于只会讲零星英语,只能默默忍受。 不久,这个中年男子理发完毕。我有点儿紧张,因为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个带着小孩的女性,看样子是带儿子来理发的。可恶的一幕再次上演,那女人竟然带着小孩肆无忌惮地插队,简直让我无法接受。 受了两次“委屈”后,我学会了抢座。当我终于坐在理发椅上时,却被理发师无情地“请”了下来。 我气冲冲地离开理发店,回家后跟姑妈诉委屈。奇怪的是,她听了反而哈哈大笑,问我:“你预约了吗?” 我被问住了,赶紧问:“难道理发也要预约吗?” 姑妈告诉我,比利时人喜欢做什么事情都有计划,约会要预约,去餐馆吃饭要预约,就连理发也要预约。如果没有预约,去餐馆吃饭可能找不到位置,排队理发也只有空等。(摘自《青年参考》)
-
孩子们一定比我们强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马云 一个多月前我去台湾,在一个餐桌上,有一批年纪很大的企业家,头发都很白了,每个人都大谈创新。后来我说台湾没希望了。假如八十岁的人还在创新,我们问题就大了,他们不相信年轻人比他们更会创新,其实他们应该是尽全力去努力帮助年轻人,建个平台扶持他们创新、帮助他们创新。如果他们认为比年轻人更聪明,那灾难就出现了。 我父亲认为我不如他,争论了将近20年,每次吃饭就吵架,直到前几年我说,我把儿子十六七岁养到了一米八,你把我养成这个样子,我对父亲说你看你本事大,还是我本事大。 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的父亲超越了我爷爷,我超越了我父亲,我也坚信我的孩子会超越我。 假如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我不知道我们对未来还会有信心吗?孩子是我们的产品,一个老板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的时候,你怎么相信这个产品会走出去?你说孩子们不承担责任,你问问看,汶川大地震冲在第一线的是80后,玉树地震冲在第一线的也是80后。 我爷爷相信报纸,我父亲相信收音机,我们这代人相信看电视,孩子们谁都不相信,他们相信自己的观点。他们只不过以不同方式向我们表达而已。我们总说孩子不听话,请问我们听了孩子的话没有?我父亲说了我20年不听话,他从来没听过我说话。孩子们在想什么,事实上我认为,有时候跟孩子谈抗口战争、解放战争,他会说:“瞎扯什么呢?这些东西都过去了,看看未来吧。” 我的孩子17岁了,跑过来跟我说:爸爸,我要找女朋友了。我说好事儿啊,为什么?他说97%我这个年龄的人都有女朋友了。我说好,第一告诉我这97%的数据从哪里来,他就说不清楚;第二,我个人认为,应该讲我觉得,假如你爱上一个姑娘,那个姑娘也爱上你,我坚决支持。如果97%的人都找对象了,你不找对象,我觉得不太靠谱。其实我们只要学会跟他们沟通,去倾听他们,最后他就会慢慢思考。 我觉得80后、90后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公司90%以上的员工是80后,他们创造的公司连父母想都不敢想,创造出几千亿的市场、几千亿的创新。80后、90后既然承担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就要支持他们,没有人给过我们机会,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机会?我们懂得开放,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未来,他们更懂得承担这个责任,只不过我们不愿意倾听而已。 我在北京买了一个大雕塑,3.6米高的光屁股大汉,全身裸体,我觉得特有意思,我就买回来放在大楼里,公司一片争论声,这个东西太黄了。为什么马云把它搬回来,一定有目的的。各种各样的猜测、各种各样的说法、各种各样的人都很多。参观的人很多,都想知道为何阿里巴巴大楼里搞一个光屁股男人放在那儿,甚至我们的员工要做条短裤给他穿上,太难看了。一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说法,他们问我有没有标准说法,我就觉得这个挺美。我问一个人,你喜欢吗?这个人说喜欢。我说很好。另一个人说不喜欢,我说也很好。 我们就需要这种思想,让每个人发表不同的观点,但是最终做出决定,还得往前走。所以我看到的80后、90后,他们为全人类承担责任,为这代人争光,不是为某一个群体。给他们一些信任、给他们~些支持。鲁迅说“关心我们自己的孩子,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这样我们的盛宴才会起来,否则今后都是悲剧。 (摘自《人物画报》)
-
中国农历从何而来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赵丽宏 最后一抹晚霞在天边消失时,青山和碧水悄然隐匿了白天的倩影,融化在越来越浓的夜色中,直到夜幕为大地披上神秘的面纱。远道而来的嘉陵江,在夜色中蜿蜒奔流,天地间所有的生灵,仿佛全都汇集在一江清波中,虽安谧文静,却万籁有声。此刻,我身在南充,面对被夜幕笼罩的山水浮想联翩。 天上的星星落在江面上,一片璀璨晶莹。 天上的很多星星,是以地上的人杰命名的。我想起了两个四川人,他们的名字已经成为夜空中行星的名字。一个是现代作家巴金,另外一个,就是南充人,古代闽中的天文学家落下闳。 落下闳何许人?这个名字,很多人也许不怎么熟悉,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和他的智慧有关联。 落下闳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他在天文学领域中的创造和发现,在当时奇峰突起,达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落下闳的“浑天说”,是极富想象力的天文理论,他认为整个天体浑圆如一个巨大的蛋,天如同蛋壳,而地就像蛋黄。天上的日月星辰,每天都绕着南北两极不停旋转。他的理论,可贵处在于承认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而且这种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他发明制作了浑天仪,用来证明他的“浑天说”。 那是一架巨大的天文仪器,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天体观测仪,肉眼能看到的星座,都被精确地标刻在他的仪器上,仪器的转动,能演示出它们在天空运行的轨迹。在落下闳提出“浑天说”之后1600年间,世界上一直没有其他理论比他的想象更接近宇宙的本相。 落下闳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并非“浑天说”,而是他主持制定的《太初历》。 西汉之前,中国一直沿用秦以来的轩辕历,这一古老历法并不精确,误差很大,无法准确反映四时交替和天象之变。当时执政的汉武帝决心修法,便昭告天下,征召能人。 落下闳从嘉陵江畔风尘仆仆赶到了长安,推荐他来京城的,是司马迁。 落下闳主持制定新的历法,花了7年时间。新历法颠覆了旧历,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科学方法实行的历法大改革,也是世界上第—部较为精密而完整的历法。 汉武帝对落下闳制定的新历法非常满意,为之定名为“太初历”,并改元“太初”,在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大典,庆贺新历法诞生。这“太初历”,就是沿用至今的中国农历。 在阆中,落下闳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春节老人”,每年过春节时,当地百姓焚香设酒,祭拜这位“春节老人”。 为何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在“太初历”诞生之前,中国人的新年并无统一规定,华夏各地的“元旦”,并不在同一天。“太初历”规定岁首为正月初一,这一天,就成为中国人的新年。假如没有落下闳,没有两千多年前“太初历”的制定,也许就不会有今日全球华人共度同庆的春节。 “太初历”诞生后,落下闳辞官返乡,归隐故里。他心里很明白,与其在官场周旋,在朝廷看人脸色,不如回到嘉陵江边,回到山清水秀的家乡,朝观旭日,夜望星空,自由翱翔在属于他自己的浩瀚宇宙之中。 南充锦屏山顶有一座观星楼,从山坡拾级而上,到山顶平台时,我竟和落下闳不期而遇。这两千多年前的智者,默默伫立在观星楼前,迎接上山的每一个人。 这是一尊青铜雕塑,是现代人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想象。他站在山顶上,抬头望着天空,身形瘦削,面容清癯,目光深邃。 月亮从远山背后升起来,柔和的银辉泻在江面上,嘉陵江成了一条流动的月光之河,从我脚下,一直流向遥远的天边。天和地,在月光里融化成一个整体。眼前的奇妙景象,两千多年前的落下闳一定也见过吧,而他抬头望见的星空,和我今日抬头所见,应该是一样的情景。 (摘自《人民政协报》)
-
“外婆的澎湖湾”在哪里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台湾民歌《外婆的澎湖湾>,点燃我前往澎湖的欲望。从台北飞到澎湖,我的第一游览目标当然是“外婆的澎湖湾”。令我惊讶的是,我手头的几份不同的澎湖旅游地图上,居然都没有标明“外婆的澎湖湾”! 向澎湖朋友一打听,才知道“外婆的澎湖湾”众说纷纭,各说各话。原因是澎湖并无“澎湖湾”这一地名,1979年台湾音乐人叶佳修为澎湖歌手潘安邦写了歌曲《外婆的澎湖湾>,那“澎湖湾”一词是叶佳修“创作”的。随着《外婆的澎湖湾》在台湾唱红,特别是1989年潘安邦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这首台湾民歌,从此红遍海峡两岸。很多人冲着《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前往澎湖,可是到了澎湖却找不到“外婆的澎湖湾”。 澎湖是群岛,总共有90个岛屿,大大小小的海湾不计其数,究竟哪里算是“澎湖湾”呢?虽说答案五花八门,不过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澎湖人以为,“澎湖湾”应是澎湖风景最美的海湾。这么一来,确定哪里是“澎湖湾”,变成了澎湖海湾的一场“选美秀”。有人以为连接西屿岛和白沙岛之间的跨海大桥那一带海湾最漂亮,应是“澎湖湾”;还有人以为澎湖群岛最南端的七美岛的“双心石沪”海湾最美,那里才是“澎湖湾”;不过,大多数人以为,“澎湖湾”应当在澎湖群岛的最大的岛——澎湖本岛周边。不过,澎湖本岛四周的海湾也很多,所以澎湖的朋友对我说,往往每一个旅游团的导游带游客所去的“外婆的澎湖湾”都不一样!可是,我和妻属于“自由行”,没有导游,而地图上又没有标明,到哪里去找“外婆的澎湖湾”呢? 终于一位澎湖朋友告诉我,最被认可的“外婆的澎湖湾”,在“将校眷村”那里。 我在台湾访问过各种各样的眷村,那是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时,为了安置大批来自大陆的国民党军将士及其眷属,在台湾各地兴建了一批简陋的房舍,形成了一个个眷村。 我在澎湖本岛西南的顺承门走向新复路、介寿路,看到一大片眷村。这里的眷村不像台北的眷村那么拥挤,特别是住国民党将官和校官的将校眷村,相当宽敞。歌手潘安邦1961年就出生在这里,因为他的父亲潘时骅是国民党少将。潘安邦的姑妈潘希真是台湾名作家,笔名琦君,她的代表作《橘子红了》。受姑妈影响,潘安邦从小喜爱文艺。给潘安邦的童年最大温暖的是慈祥的外婆,常常带着他到眷村前的海滩散步,抓鱼,挖海螺。潘安邦长大了,离开外婆到台北去打拼,外婆恋恋不舍。他跟叶佳修说起外婆的故事,使叶佳修深受感动,为他“量身定做”写了《外婆的澎湖湾》。 我从将校眷村走向海滨,那里有一大片翠色可餐的草地,令人赏心悦目。绿草包围着一座铜雕,这一头是慈祥可亲的外婆,那一头是正在沙滩上玩耍的小孙子,他的下方有蟹、有鱼、有虾。这座铜雕生动地再现了外婆与孙子的浓浓的亲情,是为了纪念《外婆的澎湖湾》而雕塑的。沿着草地上的石径向前走去,前面是一片辽阔的海湾。正值黄昏,一抹金色的夕阳染红了整个海湾,波光粼粼,浪尖上仿佛有万千金珠在滚动,美不胜收。这不正是“外婆的澎湖湾”? 后来,我乘长途汽车去了跨海大桥,也乘海轮去了七美岛的“双心石沪”,那里的海湾确实楚楚动人,甚至超过了将校眷村前的海湾。但是在我看来,“澎湖湾”不应等同于“澎湖最美的海湾”,而应当是“外婆的澎湖湾”。远离潘安邦和外婆生活的地方,那海湾再美,也不是“外婆的澎湖湾”。将校眷村前的海湾呈弯月形向北延伸。我沿着海湾向北走去,那里有一大片银色的沙滩,那里有“阳光、沙滩、海浪”,还有“仙人掌”。哦,我终于找到真正的“外婆的澎湖湾”! (紫云英摘自《新快报》)
-
赵先义雪中送炭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佚名 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西北风挟着大雪,下个没完。宋太宗赵光义在宫内用火盆取暖,自斟自饮品尝着美酒。想想外面寒冷的情景,他突然想到一些缺柴少米的人家。 宋太宗立刻召了开封府尹进宫,对他说:“如今天寒地冻,我们有吃有穿有柴用的人都感到寒冷难当,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如何受得了。我让你马上带上衣食和木炭去汴粱城中走走看看,帮助那些衣食无着,没柴烧的人,给他们解解燃眉之急。” 开封府尹领旨,立即率领衙役,备好衣服、粮食和木炭,每家每户去问候,凡有困苦和孤寡老人都留下一定的粮食、衣服和木炭。受到救助的人无不万分感激。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摘自《读史有心计》)
-
故宫砖比金子还贵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要以糠草熏1月,片柴烧1月,棵柴烧1月,松枝柴烧40天,凡130日而出窑。还没结束,出窑后还要在特制的桐油中浸泡百日,这样才能制作完成一批“金砖”。 此砖在铺设过程中,要求更为严格。首先进
-
俗话说
-
作者:
暂无
来源:
报刊精萃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帕提农神庙
建筑
视觉矫正
-
描述:
佚名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俗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俗话又说:交浅勿言深,沉默是金!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可俗话又说:求人不如求己!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俗话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俗话又说:狗改不了吃屎。 俗话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俗话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俗话说:出淤泥而不染;可俗话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俗话说:量小非君子;可俗话又说:无毒不丈夫! (摘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