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胡振宇油画作品选
作者: 胡振宇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西方绘画   工具材料   艺术作品   色彩   抽象   视觉感受   背景分析   中国画   中国绘画  
描述: 胡振宇油画作品选
盘中赏好戏 动静两相宜:北京鬃人作品《美猴王》简析
作者: 周佳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玩具   舞台   京剧   传统   猪鬃   馆藏   老北京   作品   小猴   中国美术  
描述: 在中国美术馆日前举办的"大器玩成—中国美术馆藏民间玩具精品展"上,有一件题为《美猴王》的作品(见封三)非常引人注目:神气活现的美猴王身披盔甲,背插靠旗,手持金箍棒,与身边四只小猴一同亮相在铜盘之中
如同油画般绽放华美与静谧
作者: 恽嫣   来源: 建材与装修情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别墅   设计理念   情调   雕刻   古典风格   设计师   起居室   家具   空间设计   油画  
描述: 这是一套典型的欧式古典风格的家居,成熟又迷人的欧式情调,就好像主人硕果累累的人生,正散发着浓郁的芬芳。浓墨重彩的色调、华美沉稳的家具、精艺良工的雕刻、垂坠感极强的厚重窗帘、华美璀璨的水晶灯……勾勒出如同油画般华美的欧式印象。
浅谈油画作品欣赏中的三个视点:以(俄)希施金油画《森林的早晨》为例
作者: 龙生庭   来源: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构图   意境   鉴赏   森林的早晨   油画  
描述: 欣赏品鉴油画作品,必须关注它的构图、具象和意境。油画《森林的早晨》是俄国画家伊凡伊凡诺维希施金的代表作之一。画家运用丰富的绘画语言、浓郁的故乡情结和娴熟的绘画技巧,成功地创作了讴歌俄罗斯森林和大自然的不朽画作。和谐的构图美、生动的具象美、清新的意境美是该画作的最大特点。
景不徙:标题抽象的具象展览
作者: 郝科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展览空间   影子   社会变迁   艺术家   抽象   标题   作品   文化断层   全球化语境  
描述: 2012年2月11日,驻扎草场地的日本三潴画廊带来其龙年的第一次展览《景不徙》,在本次展览中19位80后青年艺术家展出了他们最近两三年来创作的新作品,并用大小不一的绘画和雕塑填满了三潴不算宽绰的展览
应对突发冲击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作者: 徐晓伟   王伟   来源: 上海金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突发冲击   DSGE模型   货币政策工具  
描述: 通过将突发冲击和货币政策工具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借助DSGE模型可以研究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应对突发冲击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抑制经济过热、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时,应该优先选择价格型工具应对来自供给方面和政策变动方面的冲击,而应选择数量型工具应对来自于需求方面的冲击;在应对经济衰退时。
广式家具的木雕装饰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作者: 薛拥军   吴智慧   来源: 包装工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式家具   木雕艺术   装饰  
描述: 对广式家具概念进行界定,分别从木雕的装饰手法特征、题材、装饰形式分析了广式家具的木雕装饰特征,得出广式家具多使用浮雕和圆雕手法,传统和西洋图案题材并用,传统和西方雕刻形式混用的特点,并从地理位置
绝配
作者: 黄时战   来源: 宝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融合创新   中国地图   办公室   不注意   明式家具   装饰性   祖国   董事长   塘沽   森泰  
描述: 一红一绿,两种鲜艳的颜色"南辕北辙";一瘦高一圆润,两个互补的形状似乎是在"取长补短"。这是异。两个平整的石面上,大小不一浮雕似的颗粒密密挨挨,巧如"繁花似锦"。这是同。
具象中的不同语境
作者: 杨飞云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学习   研究院   美术教学   中国艺术   语境   访问学者   作品   视觉艺术   中国油画  
描述: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具象油画的创作与研究,在领悟其精髓的基础上,提倡多元的物象表现形式。在2010届的研究生课程班中,5位访问学者郝米嘉、姚宏儒、范淼、赵宪辛和黎望一同
具象的延异:高小华绘画“去程式化”写实语言的流变与意味
作者: 支宇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语言   艺术家   程式化   当代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   绘画   弗洛伊德   维米尔   传统现实主义  
描述: 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高小华精湛的造型能力与写实才华早在"伤痕美术"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全面的体现。1978年,高小华在创作《为什么》和《我爱油田》时直接受到苏联当代现实主义画家科尔热夫《巴黎街头艺术家》、《母亲》、《前伏后继》组画等的启发与影响。与董希文、靳尚谊等前辈现实主义艺术家在经历油画民族化运动之后明亮平滑的画面不
< 1 2 3 4 ... 22 23 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