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具】搜索到相关结果 262 条
-
凤凰鸣矣,传递正能量:浅析风格独特的紫砂壶“鸣矣”
-
作者:
徐小平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砂茶具
能量
凤凰
工艺美术陶瓷
传递
紫砂壶
风格
传统文化
-
描述:
紫砂是中国陶瓷中的一个特殊品类,它以材料为代称,包括茶具、餐具、花盆、雕塑等诸多品种,但毫无疑问的是,紫砂茶具尤其是紫砂壶,历来被世人所钟爱,是当之无愧的最佳茶器,是工艺美术陶瓷中的一朵奇葩.紫砂壶
-
发展传统工艺 弘扬传统文化
-
作者:
李卫
杨磊
来源:
江苏政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核雕
文化名片
苏裱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产品
红木家具
技艺精湛
吴文化
市场发展情况
品牌发展战略
-
描述:
个。这些既是吴中的文化名片、吴文化的精髓,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禀赋。吴中区传统工艺产业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如玉雕、核雕、佛雕、石雕、红木家具等,市场发展情况较好;二是如刺绣、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裱与修
-
铁笔生画:“属铁”的钢笔画家:江西钢笔画第一人宋铁鳌印象
-
作者:
杨晓茅
邓高正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著名国画家
电化教学
笔生
书写工具
彭友善
工业制造业
杂花生树
雪域高原
唱念
-
描述:
杂花生树,铁笔生画。钢笔,作为主要的书写工具,在江西钢笔画第一人宋铁鳌先生的手里,有着另一番神奇的魔力。但凡欣赏过他一笔一勒刻画的花鸟草虫,山川林木,蓑衣、石磨、古街新镇、雪域高原、藏族少女
-
花魂鸟影照清涟:周振贵的花鸟世界
-
作者:
暂无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著名国画家
电化教学
笔生
书写工具
彭友善
工业制造业
杂花生树
雪域高原
唱念
-
描述:
周振贵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塘洲镇一个普通的农家,但工作学习却与美术结下缘分。他几乎涉足过所有绘画门类:舞台美术、油画、版画、漆画、中国画……近几年又开始探索与创作花鸟画。 周振贵的家乡,面临一泻千里的赣江,而涓涓的珠陵江又从他家门前潺潺而过,江边遍野的花香鸟语所蕴含的深沉、幽远、清纯的意境给他的审美历程铭留了深深印记,也由此成为他选择艺术道路的初衷。随着时光的流逝,步入中年后阅历的丰厚,在花鸟世界里,他已看不到过去的情调,而是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能寄托思想感情的领域:在盛开的紫藤花中,他体味到春天给人带来的希望和无尽的遐想;在焦风竹影的鸟鸣声中,他看到了刚柔结合的和谐以及万物强劲的生命力;晚秋时节梧桐落叶依然能够感到生命的延续;在明净的月色中,他愿与花鸟共享宁静、安详。他体悟到花鸟不仅给人以感观上美的享受,更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
王晓丹:玩收藏是一种悟性
-
作者:
洪波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料
所累
明清家具
丹家
珐琅彩
艺术品鉴
王晓
晓丹
志趣相投
青花釉里红
-
描述: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玩收藏至今,多年来收集的藏品早已占据王晓丹家中的"半壁河山",仅黄花梨及小叶紫檀明清家具就已超过50件。然而,作为摄影师、编导和记者出身的收藏者,王晓丹更像收藏界的另类:非常低调
-
通过人体感受世界:李鹤雕塑的“三个系列”
-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武术动作
鲁迅美术学院
中国当代社会
学院教师
思想束缚
具体指向
青年教师
字舞
艺术教学
-
描述:
一李鹤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后考入清华美院读研究生,现为清华美院雕塑系青年教师。李鹤将他雕塑的"三个系列"即"东方红—忠系列""生存方式系列""原本—元素系列"拿给我,一眼看去,这些作品的"鲁美"特色显而易见。这些年我所接触的从鲁美雕塑系出来的雕塑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们大多数人仍然倾向于采用
-
中国具象油画语言探索中的自觉抽象
-
作者:
张剑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具象
形式语言
社会实践
艺术本体
现实主义
抽象性语言
探索
自觉
后印象主义
-
描述:
具象油画中语言的抽象性是指加工、表现物象的性能。画家根据主题审美心理图式的取向使物象与心象处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客观反映与主观心觉有机地融合成一体,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感受。西方
-
《女娲创业园》具象雕塑的“原始性”:付晓东与梁硕的对话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业园
具象
女娲
观众
理解力
雕塑材料
原始性
对话
-
描述:
路是观众无知觉下参与完成的雕塑,具象雕塑是引诱观众完成雕塑的靶子。没有哪个是更重要的。——付晓东 付晓东(以下简称“付”):2000-2004年你做农工民系列以来。用泥做材料,到今天10年没再用。泥是个比较传统的雕塑材料,但你保持着对泥塑的手头功夫和理解力。
-
杨光集评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
生态环境
当代雕塑
刘开渠
雕塑公园
这一代人
杨光
雕塑艺术
艺术空间
具象雕塑
-
描述:
多年来,杨光雕塑的问题意识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他的作品始终围绕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而展开;其二,他的作品一直关注当代雕塑材料的问题,着力进行新雕塑材料可能性的尝试。基于这两个问题,杨光的雕塑持续而又专注,其结果是我们所看到的两大雕塑系列:新盆景系列和电子废弃物系列。作为一个在深圳长大的雕塑家,杨光这一代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他们亲身经历和感受了这座城市飞速现代化的过程,
-
新塑形:艺术“劳作”中的自我观看与社会观照
-
作者:
韩小囡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性
观看
新塑形
具象塑造
-
描述:
“塑造”是造型艺术的最重要且最基本的命题,艺术发展到今天,对“形”的塑造,尤其是倾向于再现的所谓“具象”塑造,已不是当代艺术的前沿,但我们不应将由再现技术支持的系统与使用该技术所产生的某些作品绑定
<
1
2
3
...
21
22
23
...
25
26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