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浙江鄞县古瓷窑址調查記要
作者: 朱伯謙   梅福根   来源: 考古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堆积层   窑址   图版   宁波市   宁波地区   匣钵   上林湖   窑具   晚期   瓷器  
描述: 1958年本会进行全省文物普查时,牟永抗同志在鄞县南部的郭家峙发現了古代瓷窑址,这是宁波地区第一次发現窑址(图一)。但由于当时时間紧促,未能詳細地进行調查。
浙江鄞县古瓷窑址调查记要
作者: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来源: 考古 年份: 196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堆积层   窑址   图版   宁波市   宁波地区   匣钵   上林湖   窑具   晚期   瓷器  
描述: 浙江鄞县古瓷窑址调查记要
山东曲阜、泗水隋唐瓷窑址调查
作者: 宋百川   刘凤君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东曲阜   垫圈   隋唐   窑具   古窑址   釉色   采集   瓷器   出土   山东大学  
描述: 近几年来,山东曲阜、泗水两县经常出土古瓷器,引起了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重视。山东大学考古专业为了配合教学,自1979—1982年先后对曲阜、泗水一带作了调查,发现了十几处古代瓷窑址,证明这一带是山东地区古瓷窑址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图一)。这些古瓷窑址都集中在泗河中上游的两岸及其支流附近,包括曲阜县的粉店、息陬、大官庄、宋家村、旧县、徐家村,泗水县的柘沟、楚下寺、尹家城、大泉等。古窑址大都选择在靠河较近的二级台地上,从访问群众和观察窑址上暴露出的窑炉痕迹看,多是较小的圆形窑。我们重点调查了曲阜县的宋家
江西铅山县盏窑调查
作者: 陈定荣   来源: 考古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调查   底径   匣钵   窑变   窑具   黑釉瓷   铅山县   口径   江西  
描述: 江西铅山县新安公社杨箭大队有一处叫盏窑里的地方有古瓷窑址。窑址位于猪头山脉南麓,饶鹰公路(上饶至鹰潭)东侧丁家村后山坡(图一)。进入丁家村,瓷片、窑俯拾皆是。在来龙山和公公山两座小丘陵上,匣钵、废瓷、沙土堆积甚厚,高达5—6米。现尚
广西柳江县里雍乡宋代瓷窑遗址
作者: 谢玲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柳州市   窑具   古窑址   广西柳江   瓷窑遗址   白色乳浊釉   相关问题探讨   青黄釉   北宋   技术扩散  
描述: 较细,也有质粗的,釉多青黄色,个别琢器上有刻划纹,用匣钵装烧,圆器类叠烧用支钉圈。三区在立冲十队北面的坡地上,产品以碗、碟为主,有些碗心印一“利”字作装饰,其余产品及窑与二区同。四区在立冲十队西北面岭上的石榴林中,这里堆积层厚...
丛书集成初编 1504 天水冰山录 附录 3 丛书集成初编 1504 浮梁陶政志
作者: 清 吴允嘉述   来源: 北京:商务印书馆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应用科学类·家具·器物·陶瓷·玉·石  
描述: 丛书集成初编 1504 天水冰山录 附录 3 丛书集成初编 1504 浮梁陶政志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施工中所遇问题的探讨与解决
作者: 于武占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   碳纤维导线   工器具  
描述: 通过对500kV绥中电厂-高岭3号送电线新建工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段施工中所遇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粉煤灰微珠制轻质高强日用陶瓷
作者: 暂无 来源: 广东建材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成工艺   轻质高强   陶瓷餐具   日用陶瓷   体积密度   轻质隔热   粉煤灰微珠   粉煤灰空心微珠  
描述: 在1.2~2.4g/cm^2,平均抗弯强度在30Mpa以上的釉而日用陶瓷餐具。这种日用陶瓷与氧化铝增强日用陶瓷相比,轻质高强,而且隔热,加热后用于触摸不烫手。[第一段]
绥中县灯具厂越办越兴旺
作者: 天志   来源: 新农业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列前茅   生产工序   年产值   高岭   产品种类   办企业   灯具行业   镇政府   紧俏商品   生产厂  
描述: 灯具,是目前建筑、装磺行业中的紧俏商品,尤其是高档、新颖的现代化灯具更是供不应求。绥中县灯具厂是由绥中县高岭镇政府于1978年创办的,如今已发展成为具有全套生产工序、工种齐全、产品种类较多的灯具
反方:向开发商敬一言
作者: 王子严   来源: 企业导报(购房指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居住   上饶县   渔船   移民   生产工具   开发商   儿子   阳江  
描述: 乘三只小渔船,逆江而上,在汉阳江边安顿下来的。那时渔船既是生产工具,也是居住的地方。每天打鱼打到哪里.天黑了就下锚停船歇息,应该是居无定所。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