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兴】搜索到相关结果 204 条
-
“兴 象 玲 珑” 的 诗 境——略论张九龄诗歌之意境创造
-
作者:
廖瑜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兴象玲珑
张九龄
意境
-
描述:
"兴象"一说自唐人始,张九龄作为影响盛唐一代文人的时哲与文宗,其诗歌善于创设"兴象玲珑"的幽深意境,从融情入景和融景入情两方面达到情志与景物的完美融合.
-
蝉冠菩萨像
-
作者:
鞠志海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州市
佛教文化
东魏时期
蝉
黄金时期
造像
龙兴寺
菩萨
-
描述:
北朝是中国佛造像的黄金时期。随着佛教的发展和繁盛,佛教文化逐渐融入了许多本土元素,其中佛造像中加入蝉的形象,就是颇具特色的融合与创新。青州市博物馆藏龙兴寺彩绘石雕蝉冠菩萨立像(图1)为其中代
-
文学与书画
-
作者:
王祥夫
来源:
红豆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石老人
朱可
诗书画印
我自己
生下来
给你
气场
老农民
兴趣广泛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我从小学画,第一个教我工笔的老师就是朱可梅,而我后来又喜欢上了文学,但我一直没有丢掉书画,我的习惯是,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写两幅字画一两幅画,多少年一直这样下来。我喜欢齐白石,我总是说白石老人“本色”,其真正意义我认为是他的画风不怎么受别人的影响。但他总是在影响别人,别人的东西一旦到了他那里就变成了他自己的东西。白石老人的气场真是十分了得,
-
中国古典美学“兴象”范畴的生成
-
作者:
杨洋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始宗教
盛唐气象
兴象
美学范畴
-
描述:
"兴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兴象"之"兴"在原始宗教中孕育发展出超越性、现实指向性以及对情感之真和正的要求。至唐代,诗歌艺术的长足发展以及刚健蓬勃的盛唐气象促使作为美学概念的"兴象"产生
-
如愿以偿希腊行
-
作者:
征鸿
来源:
建筑与环境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古罗马
古希腊
柏拉图
《荷马史诗》
建筑史
文化艺术
古典建筑
-
描述:
“文艺复兴”,就是要结束中世纪教会对欧洲的黑暗专制,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哲学、文学、美术等思想文化艺术。
-
传承中华文化 构建人文沙雅
-
作者:
张颖
来源:
围棋天地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人文
传承
浙江绍兴
分站赛
湖南常德
中国围棋
中华文化
-
描述:
10月28日,2017年中国围棋之乡联赛胡杨杯沙雅分站赛在新疆沙雅举行,共七支队伍参加,分别是新疆沙雅、浙江天台、江苏吴江、山东德州、江西景德镇、浙江衢州、湖南常德。比赛共设置四个赛区,前三站分别为西藏拉萨、浙江绍兴、福建厦门。
-
宜兴紫砂工艺厂六十周年庆暨纪念顾景舟百年诞辰紫砂艺术展隆重举办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宜兴
纪念
艺术展
江苏省
紫砂工艺
百年诞辰
-
描述:
2015年10月19日下午,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内外鲜花烂漫、彩旗招展、气球高悬.在万众瞩目声中拉开了“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六十周年庆暨纪念顾景舟百年诞辰紫砂艺术展”的序幕。这场筹办多时的盛大庆典.
-
以创新引领陶瓷行业持续繁荣——张崇和会长出席“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
-
作者:
文/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艺术节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陶瓷行业
国际
宜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关心下一代工作
繁荣
-
描述:
2017年10月26日,以"陶醉中国、筑梦宜兴;以陶为媒、同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于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
-
宜兴五大“非遗”闪亮国际陶艺节
-
作者:
文/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宜兴陶瓷
文化艺术节
国际
文化魅力
制作技艺
陶艺
中国
零距离
-
描述:
在第九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上,宜兴陶瓷艺人以其非遗"拿手绝活",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和世界各地的嘉宾,充分展示了紫砂、均陶、青瓷、彩陶以及阳羡茶的制作技艺,使海内外客人零距离地深切感受
-
画蛋·练功
-
作者:
秦牧
来源:
月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生活
文艺复兴时代
画圣
笔才
《蒙娜丽莎》
画史
中国唐代
千里之行
吴道子
令人
-
描述:
中外美术史上有些事情,可以说是相映成趣的。中国唐代的吴道子有“画圣”之称。他十二岁开始学画,五十多年没有间断过艺术生活。他画的人物,前人形容它有“八面玲珑的妙处”。传说他初学画时画过许多鸡蛋。因此以后画起圆圈来,信笔一挥,就像用圆规画成的一样,“令人看见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