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李白之“兴”
作者: 贾茜   来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兴象玲珑   兴寄   逸兴  
描述: 盛唐诗歌以“兴象玲珑”著称,唐代诗人所谈及的“兴”已经不同于《诗经》传统中“六义”之一的“兴”,“兴”意的发展演变是一个从侧重于理性地借物托情(志),到侧重于感性地遇物兴情的过程。而李白就是这一转变过程典型的体现者。李白对“兴”的独特发扬在于:其诗歌天才与江山风物相互感召之下那种灵感迸发式的“遇物兴情”,其“情”并非传统儒家家国情怀之典重敦厚,而是飘逸而坎壈的“谪仙人”之情。
《文心雕龙·物色篇》的创作理论与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之美
作者: 崔凤珍   来源: 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盛唐诗歌   物色篇   情景交融   兴象玲珑  
描述: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当中提出了情与景的关系,认为景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强调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即心物交融妄.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之美其实就是追求情与景相互结合的结果.这种美既是<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观点发展的结果,也是对此观点的有力证明.
虚拟景象中的和谐性与直觉性
作者: 暂无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白   虚拟景象   兴象玲珑   直觉性   和谐性  
描述: 虚拟景象较多的诗歌,易于浮滑滞塞,李白运用了和谐性和直觉性的诗学方法,使《行路难》其一真气充溢,气势飞动,浑然天成。 一 古典诗歌的审美时空一般与自然时空相对应,含有真实性、层次性、饱满性等原生态的特点。这样的景象渗透着诗人真实的情感体验。清人宋徵璧的《品词》言:“情景者,文章之辅车也。故情以景幽,单情则露;景以情妍,独景则滞。”情和景是相互依存的,情由于景的表现而变得幽深朴茂,景因含情而变得鲜活。情是灵魂,没有情的景象就没有生命的活力,变得滞塞。后世一再倡导学习唐诗,尤其是对盛唐诗歌的意境美心向往之,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盛唐诗歌中的情景关系处理得特别完美,达到了“兴象玲珑”的高度。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具体来说,盛唐诗歌兴象玲珑意境美的特点,其一,富于整体性特点;其二,情理渗透在景象之中;其三,天然自成,不事雕琢;其四、这样的诗歌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李白《行路难》(其一)这首诗生气充溢,气势飞动,自然天成,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兴象玲珑之美。
“兴象玲珑”的诗境
作者: 廖瑜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兴象玲珑   张九龄   意境  
描述: “兴象”一说自唐人始,张九龄作为影响盛唐一代文人的时哲与文宗,其诗歌善于创设“兴象玲珑”的幽深意境,从融情入景和融景入情两方面达到情志与景物的完美融合。
“兴 象 玲 珑” 的 诗 境——略论张九龄诗歌之意境创造
作者: 廖瑜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兴象玲珑   张九龄   意境  
描述: "兴象"一说自唐人始,张九龄作为影响盛唐一代文人的时哲与文宗,其诗歌善于创设"兴象玲珑"的幽深意境,从融情入景和融景入情两方面达到情志与景物的完美融合.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