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八股文】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中观史学与科举制研究
-
作者:
宋元强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股文
研究方法
科举制度
状元
微观研究
中国古代
宏观研究
史学研究
龚自珍
唯物史观
-
描述:
目前的史学研究园地,充满了蓬勃生机和活力.从研究的范围说,传统的以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部分为构架的体系,正继续得到充实和深化,而各种专史和专题研究,特别是那些过去很少有人问津的交叉地带和空白区域,也纷纷提到学者的日程上,涌现出许多可喜的成果。从研究的方法说,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学者们不断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他部门的研究成果,借鉴西方史学有价值的经验,使研究方法更为现代化、科学化,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局面。这当中,历史学研究中的宏观、微观与中观问题,便是值得重视和需要加以深化的课题。“宏观”和“微观”,本出自希腊语(,Mcro),它首先使用于自然科学领域,成为人们认识物质世界所达到的不同时空界限的概念,即所谓“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两个对称的概念又逐渐被引人研究的方法论中,形成了宏观研究方法和微观研究方法。挡之,这种方法又由人们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如在经济学方面,出现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阐述广泛的经济事务,它涉及经济生活的一切方面,微观经济学只阐述局部的经济问题,涉及的是个别企业、个别领域的经济行为.这两种经济学,萌生于本世纪30年代,二次大战以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
-
戏谑背后的深刻——《聊斋志异》中科举图景的还原与阐释
-
作者:
李力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八股文
蒲松龄
《聊斋志异》
科举考试
-
描述:
蒲松龄一生赶考的经历,《聊斋志异》中大量的科举篇章,都为后世展开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科举生活图景。书中形形色色的鬼神、妖狐、女子和士子们通过日常的生活场景呈现出各自对于科举的喜怒哀乐,同时也极为巧妙地折射出了蒲松龄真实的科举心态和观念,其实远非通常所谓的那般绝对和简单。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大众舆论长期以来对于蒲松龄终身从事举业表现出的极大理解和宽容以及对范进中举评价的极为尖刻和不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正是在这种被夸大的"历史之同情"的语境支配和影响下,才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可怕的错觉"式的大众科举观念。我们需要真正抱着一种"不要批判,且去了解"的眼光去看待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