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谈石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洪立昂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园林   园林景观   石元素   西方园林  
描述: 古今中外,石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在中国园林里,石头的含义是深刻的。在设计中融入合理的石元素能够使观赏者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也就达到了园林景观所具备的现实意义。由于它还处于一个积极
出土元青花平底盘
作者: 杨俊艳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墓葬   景德镇   收藏   底盘   元代   出土  
描述: 元青花平底盘多出土于元代的遗址、窖藏、窑址、墓葬和沉船等,其中以墓葬出土数量最多。除江西景德镇为瓷嚣的烧造产地外,其他均处于元代漕运、海运的航线上或邻近地带。总体而言,元青花平底盘以国内收藏为主。
茶元素融入艺术设计风格初探
作者: 陆小泥   来源: 福建茶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理念   风格创新   茶元素   艺术设计风格   审美内涵  
描述: 事实上,做好艺术设计活动,必须充分注重构建合适、多元化的设计模式,特别是整个茶元素与艺术设计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不仅提升了设计活动的具体效果,同时也为茶元素的具体应用和合理传承,提供了切合实际的发展
也谈清代官窑瓷器
作者: 杨俊艳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清代   技术力量   艺术博物馆   官窑瓷器   珍品   宋元时期   官员监督  
描述: 景德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宋元时期就以烧制精美的瓷器而闻名天下。清代则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官窑,钦命朝廷官员监督,征调国内最杰出的工匠、画师,不惜工本,烧造出供皇室把玩、享用、赏賜的宫廷官窑瓷器。本文遴选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的清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珍品,择要分别介绍。
解析元代青花瓷器
作者: 李发军   李晓林   李发荣   李发勇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基础   青花瓷器   景德镇   清代   磁州窑   道光   元代   解析  
描述: 器无以伦比的历史地位。元代青花瓷器是唐宋青花制瓷经验、磁州窑彩绘方法、景德镇胎釉及工艺的完美结合,它为后期青花瓷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瓷器鉴定那些事—挛窑与窑神
作者: 何国森   殷鹏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中心   民国   烧制   景德镇   瓷器鉴定   元代   历史阶段   形制  
描述:元代晚期开始,历经明、清两朝直至民国,在近七百年的历史阶段中,景德镇始终是全世界瓷器的生产中心,在此地所烧制的瓷器,胎体洁白坚硬,敲击声音清脆,形制丰富多样,多姿多彩,并且几乎能够烧制出中华几千年
元青花与洪武窑随感
作者: 毛晓沪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洪武   随感   景德镇   当代人   元代   御窑   历史根据  
描述: 御窑、官窑和浮梁瓷局有学者提出,景德镇在元代就有"御窑"。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没有任何历史根据,只是当代人的遐想。元代统治者为马上民族,他们崇尚和热爱的是金银器,何曾喜欢过不便于携带且沉重易碎的瓷器?又何来"御窑"之说?御窑始于宋代,止于
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陶瓷茶器用品中的视觉设计应用与推广
作者: 方利民   来源: 福建茶叶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设计   传统艺术元素   陶瓷茶器  
描述: 传统艺术元素汲取了不同时代的人文思想,它深深植根于国人的思想意识中。传统艺术元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现世生活。传统艺术元素在服饰、乐曲、雕刻、陶瓷茶器等方面均有体现。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了传统艺术元素在陶瓷茶器用品中的视觉设计应用与推广。
弘治御瓷娇黄技绝
作者: 长歌   来源: 中国拍卖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景德镇   拍卖   品种   官窑瓷器   港元   釉里红   中国瓷器  
描述: 2017年秋季,拍出2.9亿港元的”汝窑天青釉洗”再创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这难免使人想起此前的拍卖纪录保持者2.8亿港元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化帝对官窑瓷器如痴如迷.在位23年,烧制出五彩、斗彩
法自然 求本真
作者: 朱振洪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子   元素   自由   抽象   自然   作品  
描述: 投射到这面镜子上。所以我总是弱化作品中具体事物,就象人们用面具来隐匿自己姓名和身份一样、而以抽象是唯一表达的媒介、因为抽象是通用的象征符号,是每个人具有的元素、让人感觉如此熟悉。面对作品时,观者同自身的交流以及从中得到
< 1 2 3 ... 25 26 2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