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元】搜索到相关结果 460 条
-
新型后装式密肋空心楼盖弹性阶段变形对比试验研究与分析
-
作者:
吴方伯
李钧
周绪红
刘彪
邓利斌
来源:
建筑结构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密肋空心楼盖
后装式
有限元分析
弹性刚度
试验研究
-
描述:
对一种新型后装式密肋空心楼盖的弹性阶段变形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后装式预制底板对新型后装式密肋空心楼盖弹性阶段抗弯刚度的贡献。同时采用查表法和有限元法对新型后装式密肋空心楼盖肋梁的跨中变形进行了
-
有机高岭土在AEO-9/对硝基苯酚二元污染体系中的吸附研究
-
作者:
陈政
王银叶
景龙飞
蒋婷婷
周超
吴一亚
来源:
应用化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硝基苯酚
吸附
有机高岭土
二元污染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
描述:
与溶液pH和对硝基苯酚溶液浓度密切相关;在二元体系中,溶液中共存AEO-9会降低有机高岭土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效果,对硝基苯酚与AEO-9产生竞争吸附,竞争作用的大小与溶液中对硝基苯酚与AEO-9的浓度比以及有机高岭土对污染物的吸附机制有关。
-
中国油画借鉴国画元素的嬗变过程
-
作者:
康海生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画元素
嬗变
借鉴
中国油画
-
描述:
作为西方的一门古老艺术,油画自明朝传入中国以来就与东方的传统文化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的艺术体系,其对国画元素的借鉴是一个显著特征。总的来说,油画艺术对国画元素的借鉴经历了被动借鉴、主动借鉴、自由融合借鉴等过程,本文将以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为例,详述了中国油画借鉴国画元素的嬗变过程。
-
西藏题材油画的多元化表现
-
作者:
高悦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题材油画
多元化表现
研究分析
-
描述:
西藏题材油画是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多位油画家从不同角度入手,对西藏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使西藏的人、景、事、情等得到了多元化展现。鉴于此,本文从油画家们的"西藏情结
-
陈逸飞油画创作的多元化特征
-
作者:
杨金鸥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化特征
研究分析
陈逸飞
油画创作
-
描述:
陈逸飞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其作品在绘画题材、手法和风格上都呈现出了鲜明的多元化特征,彰显出了他扎实的创作功力、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文化视野。本文从陈逸飞的油画创作经历谈起,就其作品中多元化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为更好地欣赏其作品提供有益的借鉴。
-
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
作者:
倪峰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油画
民族化
传统文化元素
-
描述:
油画自传入中国以来就开始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进入当代以来这种融合更趋成熟,有力推动了油画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在油画民族化的进程中,当代画家在创作中从多个层面对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借鉴应用,本文主要以中国画、戏曲艺术、民俗文化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为例,对这种融合进行粗浅分析。
-
“影子”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
作者:
窦蓉蓉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用分析
平面设计
“影子”元素
-
描述:
影子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元素,曾广泛出现于绘画、雕塑、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中。近年来的很多平面设计作品都对该元素予以了有机的运用,使作品在形象刻画、内涵表现和空间扩展等方面都有
-
陶瓷山水画写生与创作探析
-
作者:
吴仰锋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拖泥带水皴
写生作品
材质美
世俗生活
元明清
真山真水
钴蓝
中国画发展
工艺美术大师
戴荣华
-
描述:
陶瓷山水画装饰不仅能使陶瓷造型显示出瓷画山水的美感,而且能充分显示陶瓷的材质美,在陶瓷装饰中,特别是青花,由于钴蓝、坯胎、毛笔和中国画的工具相近,所以自然而然地被青花艺术所吸取,形成元明
-
把民居建筑元素融进瓷艺创作
-
作者:
黄萍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元素
民居
瓷艺创作
-
描述:
在工艺美术创作中,民居雕刻艺术与陶瓷装饰艺术有着重要的联系。民居建筑中的砖雕、木雕图案与陶瓷雕塑、绘画融为一体,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将民居建筑元素融入瓷艺创作之中,有利于拓宽瓷艺创作视野,为陶瓷园地增添奇葩。
-
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艺术价值探究
-
作者:
刘海英
陈丽萍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代“釉里红”瓷器
艺术特点
造型和烧制工艺
-
描述:
“釉里红”瓷器诞生于宋末元初,其造型古朴庄重、色彩艳丽独特,有极强的元朝文化特征。这种瓷器烧制无定,烧制过程难度极大,少有不慎前功尽弃,因此烧制成功数量稀少,流传至今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