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元】搜索到相关结果 1636 条
-
两种不同的进口钴料:“苏麻离青”与“苏渤泥青”
-
作者:
杜锋
苏宝茹
来源: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技考古
Mn/Fe
译音
苏渤泥青
元代
苏麻离青
进口官窑青花钴料源
明早期
-
描述:
以现代科技分析测试得出的元至明宣德以前(1271~1425年)景德镇官窑青花所用钴料为高铁低锰型,明宣德及以后(1426年以后)的官窑青花钴料为高锰低铁型的结论为依据,与传统的考古学方法相结合,详细
-
亲亲我的祖国(外一首)
-
作者:
陋岩
来源:
先锋队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词元曲
锤头
刀耕火种
陶瓷
景德镇
中国地图
祖国
亲亲
钢铁
粮食
-
描述:
亲亲我的祖国(外一首)
-
景德镇御窑遗址名列十大考古新发现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景德镇御窑遗址
考古
北京
-
描述:
景德镇御窑遗址名列十大考古新发现
-
藏传佛都对元代景德镇瓷器的影响探讨
-
作者:
赵宏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藏传
景德镇瓷
佛教
五方佛
象征意义
元代青花瓷器
釉里红
红釉瓷器
八思巴
-
描述:
元代时,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呈现繁荣兴旺局面。这集中体现在将传统品种的瓷器发扬光大,创造新颖品种的瓷器。如青花、釉里红、蓝釉、红釉、白釉品种瓷器的发展和出现就属实例。元代景德镇何以发展和创造这些瓷器,过去研究者从工艺角度进行了许多探讨,但仍显得不够完备。...
-
蒋祈与唐英
-
作者:
耿宝昌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政和
宣和
道人
汝窑
釉里红
唐英
仿古
青花
正元
-
描述:
蒋祈与唐英同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历史名人。他们为中国的陶瓷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亦为后人留下了研究景德镇瓷都历史的纪实史料。蒋祈的《陶纪》或《陶纪略》,唐英的《陶冶图》、《陶人心语》及《陶成纪事碑》,《瓷务事宜示谕稿》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
“艺希园”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外食品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艺作品
自然元素
火焰
制陶技术
-
描述:
制陶就是因为它是水、土、金、木、火五种伟大的自然元素的结合,最后的成型是在火焰中炼就出来的。瓷器是中国弘扬世界的灿烂文化之一,它给人权力和华贵的印象。而陶器在中国比瓷器的历史更悠久,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化和质朴的。陶艺家田原女士首次将驰名中外的中国景德镇高岭土和当地的陶土按照
-
元代青花双环象耳瓶和三足鼎式炉
-
作者:
钟治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
菊花
三台县
双环
鉴定委员会
折枝
元代
青花
四川省
文物
-
描述:
四川省三台县文物管理所收藏的元代青花折枝菊花双环象耳瓶和缠枝牡丹三足鼎式炉,是1992年1月城西蟠龙砖厂取土时出土的。1996年5月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确认此瓶和炉为元代景德镇产品,均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
元代饮食器具纹纹样艺术的阐析
-
作者:
韩荣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装饰纹样
中国陶瓷
器具
饮食习惯
艺术风格
纹饰
元代
装饰手法
伊斯兰
-
描述:
元代是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新阶段,中期以后,景德镇开始烧制青花瓷,其中很多都是饮食用器皿.青花瓷的出现,被认为是中国陶瓷史匕的划时代事件,其艺术风格如同中国民间蓝印花布-般,简朴而典雅、丰富而统一,明净而素雅,直到今天,它也仍是餐改用瓷的主状的影响.
-
景德镇陶瓷历史名人辑略(三)(清代)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办处
画师
御窑厂
历史名人
内廷
珐琅蓝
康熙六年
公元
景德镇陶瓷
汉军
-
描述:
件,制式巧妙绝伦。雍正四年(公元1726)随年希尧驻厂协理窑务,改进和完善景德镇粉彩工艺。——《陶雅》(清)、《在园杂志》《清史稿》邹一桂 (1685—1772),字元褒,号让,江苏无锡人,雍正五年中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擅长花卉绘画,间作山水,常为内务府御用瓷绘制纹饰,并曾多次赴景德镇御窑厂督办彩画之事。
-
官窖崇拜和创新精神
-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中国拍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艺术陶瓷
景德镇
陶艺家
元明清
北方游牧民族
陶瓷艺术
崇拜
瓷器
制作工艺
-
描述:
提及官窑二字,就搔到了景德镇人的痒处。从1004年宋景德元年皇帝下诏烧造御瓷开始,至元十五年设置“浮梁瓷局”,到明洪武二年正式设置官窑,景德镇为皇家烧了几百年的官窑瓷器。从辽金开始,北方游牧民族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