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像】搜索到相关结果 114 条
-
圆了一个梦
-
作者:
海波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
列宁
妆扮
布拉戈维申斯克
鲜花
前苏联文学
雕像
女中学生
浮雕
胜利广场
-
描述:
50年代,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那天,我就读的北京师大女附中,用鲜花、彩灯妆扮了校园,从初一到高三的全体少先队员,匆匆忙忙,兴致勃勃地擦玻璃、扫操场,浇绿树。我们迎来了最尊贵的客人——苏联英雄卓娅和舒拉的妈妈!妈妈高大、魁梧、慈祥,她参观校园,和我们握手,亲切地和我们讲话。阳光照耀着她金黄的头发,和蔼的面容。人群中有一个扎着双辫的女中学生,她激动极
-
名作欣赏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克里斯蒂
博物馆
尼德兰
绘画语言
画家
蒙娜丽莎
15世纪
林达
肖像画
油画
-
描述:
《少女像》,板面油画,28×21厘米,柏林达勒姆博物馆藏。 这幅肖像画,长期以来一直被人称作《北方的蒙娜丽莎》,它是15世纪尼德兰画家佩特吕斯·克里斯蒂斯(Petrus Christus?-1473
-
老碗平安
-
作者:
西村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碱族
官窑
剪纸
拍卖底价
泫然
反像
细瓷
I帧
粗瓷
里根
-
描述:
见到一幅行将拍卖且完好如新的清代官窖青花瓷碗图片,下面的一行文字说明此碗的拍卖底价达数十万元之巨。恍然觉得如果拿这样一件宝物盛饭喝粥,恐怕会使我感到饮食手段与活着的真面目不够协调一致。 记起一帧民间剪纸来:在两只颇
-
高等学校校园雕塑之我见
-
作者:
王文友
来源:
中国高教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鲁迅先生
小环境
视觉效果
塑像
具体人
文化内涵
校园环境
青年学生
等学校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高等学校校园雕塑之我见王文友过去,我国高等学校校园中,校园雕塑很少。80年代以来,随着校园和校舍建设的发展、提高,许多院校在校园内设置了雕塑。其中有不少的作品选题得当,位置适宜,造型美观,体量适度,挖掘或增添了文化内涵,提高了校园环境的品位,在创造美...
-
伊尔玛利宁:芬兰掠影
-
作者:
滕云
来源:
散文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芬兰人
艺术性
塑像
写实风
历史人物
装饰性
建筑物内
赫尔辛基
城市雕塑
现代雕塑
-
描述:
芬兰的城雕相当发达,大小城市的街头、广场、绿地、园林以及建筑物内外,常能见到各种雕像。有历史人物和当代名人的纪念性塑像,有艺术性人体塑像,有动物和其他造型的装饰性塑像。我在赫尔辛基公园的土坡上、树林
-
巴塞罗那有条步行街
-
作者:
柳明
来源:
散文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行时
步行街
艺术造型
巴塞罗那
雕像
西班牙
气候宜人
著名建筑师
哥伦布
地中海
-
描述:
十月的欧洲,气候宜人,旅行时,少不了的一个节目是逛所到城市的步行街。位于西班牙东北部频临地中海的巴塞罗那,在欧洲与巴黎齐名,是座艺术城。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曾在这里学习绘画,巴塞罗那人很为此自豪。市内有著名雕塑家米勒设计的多座雕像,有著名建筑师高地设计的气势雄伟的圣家族教堂和玲巧
-
雕塑工艺品制造业
-
作者:
暂无
来源:
管理与信息(每周要闻)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景观
雕像
艺术铸造
浮雕
青铜文化
-
描述:
雕塑工艺品制造业
-
当代雕塑家作品 蒋铁骊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上海大学
毕业创作
高等美术院校
毕业研究生
美术学院
上海地区
雕塑家
作品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蒋铁骊 1966年生。198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1995年获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学位,其毕业创作及论文获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研究生作品奖项。现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近几年来,多次参加全国及上海地区美展并设计完成了数座室外纪念性肖像雕塑及大型城雕。
-
安徽文化史──建筑·园林·雕塑部分(一)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艺术蓓蕾
-
作者:
潘国泰
朱永春
方咸达
来源:
安徽建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空心砖墓
虞姬墓
商周时期
墓群
春秋时期
画像石墓
安徽文化史
耳室
九女
-
描述:
编者按:安徽文化史·建筑、园林、雕塑部分是《安徽文化史件的一部分,已由潘国泰、朱永春和方咸达三位先生编撰完成。自先秦至民国时期,共分七章,约5万余字。内容相当丰富,论述十分清晰,并有独到的观点。为了使本刊读者在全书出版前,能够先睹为快,编辑部征得潘国泰等先生的同意,从本期开始,逐期按章节刊登发表。安徽省的古建筑、园林、雕塑与全国文化一脉相承,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在全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徽地处华东腹地,早在王、四十万年以前便有原始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人类的足迹逐渐踏遍了大江南北、孕育了灿烂的原始文化。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是没其缓慢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从很难地造穴和营巢开始,逐步掌握户营建地面房屋的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水架建筑,满足广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要求。雕塑艺术也在原始社会出现.人类在石器使用中.凿五为器.以谋生存一便是雕塑艺术之始。到公元21世纪一随着夏王朝的“禹会诸侯平涂山”(在今怀远)、标志着氏族社会的解体.文明社会的到来。历经夏、商、西周、春秋.在奴隶社会中.大量的奴隶劳动和青铜器的使用.使建筑有了巨大的发展,出现厂宏伟的城市、宫殿、宗庙、陵墓等。商未皇家园林开始出现。雕塑的巨...
-
屏幕影像与精神克隆——王迈油画创作中的理性自觉
-
作者:
岛子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尔·波普尔
西方文化
生命体验
影像
互动关系
现代乌托邦
理性思维
人文理性
油画创作
理性主义
-
描述:
卡尔·波普尔认为,西方文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理性主义传统”,亦即批判的传统。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指出:在那些致力于培育自己感性能力的人中——尤其是艺术家中——有不少人对理性采取不信任态度,认为它是艺术的敌人;另一方面,那些从事理性思维的人又喜欢把理性思维说成是一种完全超越了感知的活动,这种分裂把艺术家封闭在象牙塔内。他们清高孤傲,自成一统,与科学,哲学紊来无关,于是整个社会都把艺术当成生活的点缀品。在’85新潮美术时期,一度出现过“理性绘画”,高名潞先生将其归纳为“人文理性、本体理性和思维理性”三个层面。现在看来,由于“理性绘画’过份依傍于本体论,宇宙论和认识论的现代乌托邦体系,将人性的本质推衍到玄学话语的彼岸.反而削弱了艺术与社会、文化和生活的互动关系,搁置了生命体验的深刻的酒神的激狂,俾使艺术家所充当的“半个哲学家”角色庶乎变成克里特岛上的伊卡洛斯,在虚妄的飞翔中融化了蜡封的羽毛,两手在空中绝望地划动,最后一头栽进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