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像】搜索到相关结果 47 条
-
时代观念的历史脚印——小谈城市雕塑
-
作者:
张玉林
来源:
知识与生活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费城
大陆
中学生
清教徒
雕像
大理石
美洲
明信片
雕塑
-
描述:
时代观念的历史脚印——小谈城市雕塑
-
辉煌的大足石刻
-
作者:
周倩萍
来源:
瞭望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宝顶山
创造性
龙门石窟
石刻艺术
刘开渠
摩崖造像
宗教
雕塑家
大足石刻
美术馆
-
描述:
可以与云岗、龙门石窟媲美的大足石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吸引了成千上万中外观众。我国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称之为“辉煌的石刻艺术”。他说:“大足石刻以简练的写实方法,突破了一些宗教雕塑的旧程式,有了创造性的发展;
-
杨虎城将军塑像侧记
-
作者:
张叔瀛
来源:
西部美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浮雕化
塑像
体量
手法
永川
马裤
杨虎城
耳朵
将军
雕塑
-
描述:
雕塑家,邢永川,男,一九三八年生,研究生毕业,现任教于西安美院雕塑系。
-
罗丹和他的巴尔扎克塑像
-
作者:
李娟娟
来源:
世界博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中国作家
塑像
巴尔扎克
草地
激情
作品
机会
罗丹
参观法
-
描述:
今天,举世公认奥古斯特·罗丹是自米开朗琪罗以来最伟大的雕塑家。他的铜塑《巴尔扎克》是脍炙人口的盖世之作。不久前,一位有机会参观法国罗丹博物馆的中国作家曾充满激情地写道: “沿着楼房右侧的那条路走几步,紧邻有一块
-
力和美的赞歌——校园雕塑《光明使者》赏析
-
作者:
陈学新
来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常用材料
教师
社会美
白水泥
英雄形象
塑像
公共建筑
使者
现代雕塑
光明
-
描述:
一座洁白而优雅的雕塑《光明使者》在我们校园里矗立起来了。(注:雕塑见封底4摄影)它吸引着无数参观者。人们——不仅教师和学生,也有校外各阶层的群众来到它的面前,无不怀着敬慕的心情瞻仰它而流连忘返。它分明是用现代雕塑的常用材料之一——冰冷坚硬的白水泥和磁沙塑造的形象,为何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雕塑适合表现崇高的令人敬仰的正面人物和英雄形象,用来装饰重要的公共建筑,或置
-
再谈认识(第六届全国美展雕塑作品观后一夕谈)
-
作者:
王朝闻
来源:
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作者
物质材料
繁荣景象
题材
雕塑家
认识生活
作品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
描述:
同意你对全国美展雕塑部分的估计——和全国城市雕塑展的作品一样,显示了社会主义时代雕塑艺术的繁荣景象。出现了许多新作者,反映了许多从来没有反映过的生活,运用了各种在雕塑上可以运用的物质材料。试图利用作者过去还没有利用过的各种手法,尤其可贵的,是有许多作品不只再现了生活的某一侧
-
史前雕塑与原始宗教
-
作者:
李锦山
来源:
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作者
物质材料
繁荣景象
题材
雕塑家
认识生活
作品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
描述:
史前雕塑与原始宗教
-
城市雕塑与空间意识断想
-
作者:
罗世平
来源:
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作者
物质材料
繁荣景象
题材
雕塑家
认识生活
作品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
描述:
城市雕塑与空间意识断想
-
中国古代陶瓷雕塑艺术简述
-
作者:
高建新
来源:
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作者
物质材料
繁荣景象
题材
雕塑家
认识生活
作品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
描述:
中国古代陶瓷雕塑艺术简述
-
造型艺术中的诗(城市雕塑纵横谈)
-
作者:
王克庆
来源:
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像雕塑
作者
物质材料
繁荣景象
题材
雕塑家
认识生活
作品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
描述:
造型艺术中的诗(城市雕塑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