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像表】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
作者:
徐瑾群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鉴别诊断
影像表现
子宫肌瘤
多普勒超声
子宫肉瘤
-
描述: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子宫肉瘤患者40例及子宫肌瘤患者42例的超声影像资料,分别为子宫肉瘤组(40例)与子宫肌瘤组(42例)。观察比较两组肿块超声影像边界清晰度、回声类型以及内部结构,总结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的超声影像特点。结果:子宫肉瘤组边界清晰3例,边界模糊37例,清晰率为7.5%;子宫肌瘤组边界清晰32例,边界模糊10例,清晰率为76.2%,子宫肌瘤组肿块边界清晰率明显高于子宫肉瘤组(P<0.05)。子宫肌瘤超声影像大多表现为中强回声,内部多为实性结构,而子宫肉瘤多表现为蜂窝状回声、内部结构呈蜂窝状。子宫肉瘤组血流征象显示肿瘤病灶内及周边可见大量形态不规则血管,血流方向紊乱,可见镶嵌样彩色血流;子宫肌瘤患者影像显示彩色血流多分布于肿瘤周边,血流方向规则。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产品 视觉传达
-
作者:
暂无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有限公司
栏目设置
企业介绍
形式感
中国香港
光学胶
一本
图像表示
出版有限公司
使用形态
-
描述:
中国香港/DYNAMICITY GENTYPE互动墙设计在资讯发达的当下,数位化资讯正急速地驱动社会不断地进步。在如此快速改变的年代,只相距17.15公里的香港和深圳会存在怎样的差异呢?呼应着第一届深港设计相年展的主题-双城/互动,DYNAMICITY GENTYPE互动墙展现的是香港与深圳的城巿动态,从而窥探两城的不同节奏。参考自2012年至2014年中的双城数据,我们运用电脑程式去创作动态的DYNAMICITY字母,反映特定的社会现象。DYNAMICIT Y GENT YPE互动墙犹如一组动态雕塑,带出展览的品牌形象及主题,
-
异在的图式及其延异
-
作者:
岛子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符号
图像表述
视觉图式
意象读解
认识论
维特根斯坦
线型符号
精神结构
期待心理
“延异”
-
描述:
异在的图式及其延异岛子经由漫长的草创之路,穿越遍在的语言牢笼和整体的意义网络,申伟光的油画艺术形成了异在的二重性视觉形态,即由有文化教养的智识者对外部世界审视和有意识的、深刻的内心体验构成的产物。异在的“精神向度”,显示了这位潮流之外的艺术家的语言论...
-
可信之路:论付念屏油画艺术的价值坚守
-
作者:
陈航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艺术家
可信
思考
数字时代
价值
绘画
零距离
图像表达
作品
-
描述:
在当代油画艺术繁杂的视觉追寻中,付念屏坚守着一条我所称的"可信之路",之所以这样说,缘于身处当代绘画发展环境里所触发已久的思考。我以为油画作为一种有着悠久的传承、衍变的艺术,它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参照,诸如从卢浮宫、奥赛到蓬皮杜,积累下了太多的艺术案例。这些案例(参照)已让我们能获取一种充分的思考,对当代油画艺术不无启示。
-
庞茂琨访谈 渗透与游离:当艺术遭遇现实
-
作者:
庞茂琨
何桂彦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观念
图像叙事
展览主题
文化诉求
上下文关系
画中
当代艺术家
图像表达
上海美术馆
荒诞感
-
描述:
何桂彦(以下简称"何"):您近期的创作,从《COSPLAY》系列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从《虚拟时光》以来的图像表达经验,但其中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个是画中人物那些扭曲和不自然的肢体语言所传递出的异化感、荒诞感;另一个是由人物、场景并置所形成的一种错位、非逻辑性的上下文关系。您认为,图像叙事与作品的文化诉求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或者说,在
-
姜吉安推介词 姜吉安的现成品绘画:文人心斋的场域
-
作者:
夏可君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以物观物
西方艺术家
心斋
文人生活
从任
综合材料
本质结构
图像表达
系列作品
现成品
-
描述:
当代艺术已经走向对物性的拓展,现成品之所以取代绘画,就是因为扩展了物性。从绘画描绘之物到绘画的材质中介,从绘画的材质到雕塑的材料,从材质本身到任一物,从任一物到技术影像,绘画丧失了自身的独特性,如果还有着绘画,则必须重新建立与物性的另一种联系,有着对物性的重新理解,但又回到绘画性。姜吉安的现成品绘画,从看似古老的工笔画入手,让我们看到了绘画与物性的新的诗意、新的自然性,并且让物性重新进入新的文人生活场域。
-
政治激情的图像表达——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人美术作品”
-
作者:
陈占彪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尘
政治理想
一幅画
印象主义
画中
图像表达
历史背景
司炉工
美术作品
写实性
-
描述:
掸去时间的微尘,翻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期历史画卷时,我们会在历史的角落里发现一类叫"工人美术作品"的艺术留痕。粗略地看,这些美术作品的取材已不是传统国画常常描画的山水人物、花草虫鱼,而是钢炉天车、机床吊车。它们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有中国画、有油画、有版画……。更特殊的是,创作者看上去又根本不具备艺术家的素质,如"车工",如"漆工",如"司炉工"……然而,他们又不自卑,反而豪情激越地宣称着:"卑贱者最聪明"。
-
叶锦添:一个时空与记忆的镜像表现
-
作者:
刘悠翔
来源:
中国服饰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像表
记忆
时空
-
描述:
如果时间有终点的话,它一定比人的终点长。过去三年里,叶锦添带着他的女性人偶Lili周游世界。Lili第一次与大众见面,在2013年叶锦添的北京展览《梦·渡·间》上,是一个看起来几乎和真人一模一样的女性人形雕塑。她总是戴着墨镜,并穿着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衣服。乍一看,Lili和普通人并无二致,她站立在人群中,既没有什
-
DV,还是低微?
-
作者:
颜桥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媒介
文艺复兴
实验
影像表达
艺术史
图像
传播媒介
数码照片
艺术发展史
本质性
-
描述:
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里认为:一部艺术史,实际上就是图像观发展的历史。从原始山洞里的壁画到文艺复兴的油画,再到今天包裹我们的数码照片、Flash、Video 以及 DV,不但图像观改变了,连艺术所倚赖的传播媒介也有本质性的变革,这正是这套新媒介艺术丛书的由来。
-
摄影式油画创作谈
-
作者:
李宽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影像记录
费舍尔
画面效果
新表现主义
影像特征
影像表达
当代油画
埃里克
油画创作
-
描述:
随着照相机的广泛应用,摄影图像作为当今一种绘画素材,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当今油画创作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由此看来,绘画的样式发生了变化,从只是单纯地描摹所画对象,通过对对象的描绘更好地展现出客观面貌的原有方式,进而转化为利用影像表达对象思想。典型的利用摄影技术的艺术家—埃里克·费舍尔,作为20世纪末美国本土新表现主义油画的代表画家,其代表作为《海滩》系列、《坏男孩》、《梦游者》等,这些作品均极具影像特征,不难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