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普京 从政治猛男到文艺青年
作者: 桂颖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政治形象   柔道   普京   最高境界   俄罗斯   摄影记者   作品   油画   艺术修养  
描述: "政治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而然地进入艺术。普京绝对是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政治和艺术的政客,他的政治手腕很艺术,他的艺术修养也很政治。"总理普京每次都会引领俄罗斯的最新潮流,从骑马、打猎、钓鱼、柔道、虎口拯救摄影记者到今天的油画作品,猛男已经转型为文艺青年了。
俄罗斯馆的启示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开工仪式   动画形象   《长袜子皮皮》   俄罗斯   《丁丁历险记》   《海的女儿》   文学作家  
描述: 一位在迎世博现场工作的朋友惊喜莫名地告诉我:在比利时馆的开工仪式上,摆了40个我们熟悉的动画形象“蓝精灵”,馆方还一再提到《丁丁历险记》;瑞典的代表将杰出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的童话名著《长袜子皮皮》和诺贝尔并提;丹麦将在开馆时期把哥本哈根的著名雕塑——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搬到中国,作为丹麦馆的镇馆之宝。
普京:从政治猛男到文艺青年
作者: 暂无 来源: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青年   普京   俄罗斯   摄影记者   油画作品   文艺   艺术修养  
描述: “政治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而然地进入艺术。普京绝对是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政治和艺术的政客,他的政治手腕很艺术,他的艺术修养也很政治。”总理普京每次都会引领俄罗斯的最新潮流,从骑马、打猎、钓鱼、柔道、虎口拯救摄影记者到今天的油画作品,猛男已经转型为文艺青年了。
观石齐油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民艺术家   艺术作品   现代美术   俄罗斯艺术   伏尔加河   珍藏   中国美术馆   参展作品  
描述: 观石齐油画
Culture
作者: 尹宝燕   王媛媛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丁美洲   迈阿密   俄罗斯   艺术家   当代艺术   展览   创作   油画   摄影师   世界  
描述: Paris俄国当代艺术与激昂诗意今年是法国的俄罗斯年,所以继春季举行的俄国古典艺术展之后,法国罗浮宫于年末呈献俄国现代和前卫艺术展,作为本年盛事的句号。溯古至今,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受连年革命所影响
叶莲娜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莫斯科   俄罗斯   贵族   建筑   作品   雕塑   油画   艺术学院   师范大学  
描述: 生于1976年,莫斯科市。1991-1994年,莫斯科建筑艺术学院油画雕塑系;1995-1996年,俄罗斯贵族电影艺术学院;1997-2000年,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艺术绘画系;
平常中见哲学思考-逄峰雕塑欣赏
作者: 孙今冬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图片   无名烈士纪念碑   俄罗斯   雕塑  
描述: 平常中见哲学思考-逄峰雕塑欣赏
雪泥鸿爪三百年——漫谈俄苏油画(中)
作者: 晨朋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俄罗斯社会   现实主义   风俗画   艺术家   美术学院   青年学生   巡回展览画派   美术家   油画  
描述: "十四人暴动" 前面说到,油画从西欧引入俄罗斯,得利于沙皇和宫廷的倡导与推动,得利于文化艺术界、特别是青年艺术家的呼应、参与,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文化排异方面的阻力,事情进行顺利.自第一代画家产生,此后
雪泥鸿爪三百年:漫谈俄苏油画(下)
作者: 晨朋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拉姆   莫斯科   俄罗斯   艺术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美术史   艺术创作   巡回展览画派   美术作品   油画  
描述: 好花也需绿叶扶美术事业要蓬勃发展,缺少不了适合的土壤和水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有人识货有人买,好画能卖个好价钱,画家生活无忧,才能潜心创作,画出更好的作品。"巡回展览画派"的幸运,就是碰上了有财产、有眼力、有奉献精神的特列恰科夫兄弟。两者相辅相
雪泥鸿爪三百年:漫谈俄苏油画(上)
作者: 晨鹏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雪泥鸿爪   博物馆   俄苏   莫斯科   俄罗斯油画   美术学院   作品   油画创作   肖像画   中国美术  
描述: 俄苏油画作品,在我国的油画界,多年以来,褒者自褒,贬者自贬.持肯定态度的,在争论者的行列中,可能占据多数.褒贬不一,本属常事,不同的看法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不过,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 1 2 3 ... 6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