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微观:大都美术馆馆藏部分早期作品陈列展在京展出
作者: 元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油画家   新式教育   造型观念   油画艺术   留学欧洲   本体语言   早期作品   秦宣夫   空间色彩  
描述: 2015年3月,大都美术馆迎春展"微观——馆藏部分早期作品陈列展"在京展出。展览所选的作品是该馆馆藏的部分20世纪早期留学生以及在民国时期接受国内艺术教育成长起来的油画家的作品29幅,时间跨度从清末到20世纪中期。这些作品虽然尺幅不大,但依然能够显现出中国早期艺术家对油画造型观念与空间色彩较为深入的理解与掌握,能够体现他们在运用油彩过程中加入的许多没有被完全转换成西方造型观念与空间色彩的东方元素,体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通过此展览,从油画本体语言上说,也能够感受到留学欧洲、日本、苏联和在国内接受新式教育的油画家们在对油画艺术
油画写生的表情——李前油画艺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魏运成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记者   画报   报社   油画展   美术批评   本体语言   写生   画风   中国油画  
描述: 9月14日,由中华文化画报社主办的《李前油画展》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开幕,开幕式后紧接着又在国际艺苑艺术沙龙召开了《李前油画艺术研讨会》。在京著名美术批评家、著名艺术家以及多家媒体的记者参观了展览并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本着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结合当前中国油
具象雕塑情感表达的冲突方式
作者: 李晓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型雕塑   男性形象   大路歌   注意结构   平淡如水   钱绍武   味如嚼蜡   本体语言   具象雕塑   令人  
描述: 为什么有的雕塑动人心魄,令人回意味无穷?有的却平淡如水、味如嚼蜡?好的艺术品首先应该是能够打动人的作品。对于具象雕塑的创作而言,作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那么,在雕塑中如何表达情感呢?在以人物为表现对象的具象雕塑创作中,除了可以借助人物的动态和表情等因素表达情感外,还要求作者对雕塑的本体语言进行深入研究。只有深谙雕塑情感表达的规律,传达具体而细微的情感,才有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关于当前雕塑问题的对话
作者: 李秀勤   吕品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规范   生命体验   艺术家   工作室   美术学院   雕塑性   本体语言   雕塑家   作品   传统雕塑  
描述: 李秀勤 被盲文包装的静物—2盲文纸 麻绳 50×110×100厘米 1994年 李秀勤 女,1953年生;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90年获英国曼彻斯特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浙江省美协理事。作品曾参加国内外诸多大型展览,举办多次个展;获浙江省青年美展铜奖、学院优秀创作奖、永芳艺术奖和威海国际雕刻大赛最佳作品提名奖。 吕:有评论家说现在是一个以“泛雕塑”为特征的“后雕塑”时代,你对此任何理解?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