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体语】搜索到相关结果 250 条
-
一群女人一个“家”
-
作者:
黄海霞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彩画
艺术表现
本体语言
技巧
-
描述:
朔州有个微信群,成员94人,是一群从20岁到60岁的清一色女人.有芊芊随风、五月飞虎、干骨柔情、傲雪红梅、松风竹韵、上善若水、冰山雪莲、山芽芽等人,听网名,便知这些娘子军内心的愿望与所具个性.她们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爱好相同.好唱歌,好跳舞,好旅游,好摄影,还极为“好色”,个个喜欢有色彩的服饰,喜欢拍照时的造型如彩蝶飞舞.只要她们聚在一起,日子就像是涂了色彩的油画.
-
水彩画技巧运用探讨
-
作者:
王睿
来源:
神州(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彩画
艺术表现
本体语言
技巧
-
描述:
水彩画在绘画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国画、油画、版画有明显的区别,有鲜明的独特渲染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水彩画的行列中。水彩画的技巧不仅包括绘画材料、手段,还包括本体语言、艺术表现方式等,本文从绘画的本体语言、艺术表现进行了综述,阐述其重要性;还详细探讨了用水、用色两方面技巧。
-
艺术路上的淘金者
-
作者:
阿友
来源:
理财杂志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上海旅游
美术设计
艺术造型
南京路
国庆节
广告公司
艺术魅力
-
描述:
今年23岁的夏雪在合肥一家广告公司做美术设计,2006年国庆节,她到上海旅游,在南京路上刚好碰见一家商场搞人体表演,模特儿们全身现场涂满厚重的雕塑色彩,利用肢体语言展示独特艺术造型。这场表演让出演的商场门前人流涌动生意火旺,也为这个都市增添了无穷艺术魅力与内涵。
-
天价拍品预热新行情
-
作者:
善发
来源:
理财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上海旅游
美术设计
艺术造型
南京路
国庆节
广告公司
艺术魅力
-
描述:
天价并非空穴来风 近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估计仅为800至1200美元的瓷器,最终以1800.25万美元(约合1.18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件名为“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鸟暗刻松石绿釉如意双耳尊”的瓷器,之所以能够以超过亿元的“疯狂”价格成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曾经是戴润斋的旧藏。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他旧藏的一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2.21亿元刷新中国工艺品及瓷器世界拍卖纪录。而此次的这件瓷器,虽然瓶身与底足断开又粘合上,瓶口及耳朵鎏金部分有些磨损。但是由于系出名门,加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也有一件类似的清乾隆•蓝地粉彩开光山水诗意双喜尊,因此对于广大的藏家来说,无疑觉得其中有金可淘,至于最终的1800.25万美元,则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种市场行为。 其实,虽然2011年春季艺术品大拍尚未拉开帷幕,但是在已经举行的小拍中,许多价格已经让人咋舌了。在3月18日举行的北京荣宝第70期四季拍卖会上,一件征集自民间藏家的齐白石创作于1934年的《真长寿》,估价180万至280万元,成交价为448万元。此幅作品由其家人直接得自张秀龄本人。
-
拍价如浮云 识货是王道
-
作者:
方栋巷
来源:
理财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上海旅游
美术设计
艺术造型
南京路
国庆节
广告公司
艺术魅力
-
描述:
虽然2011年春拍即将落下帷幕,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做的功课才刚刚开始。面对着一个个天价,投资者不能仅仅看到价格本身,更应该对于拍品本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果你不能“读懂”艺术品本身,可能会让你陷入更大的陷阱。 天价背后是“勤奋” 在今年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专场,莫过于著名收藏家赵心的“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清道光御瓷(一)”,其中的拍品都是来自于以往的各大拍卖会上,而仔细浏览这些拍品的说明,我们却可以发现,赵心可谓下了一番功夫。就拿其中一件创下道光时期瓷器拍卖纪录的青花缠枝莲纹粉彩十八罗汉图扁方瓶来说,其曾经出现在1997年北京翰海春拍和2006年北京翰海秋拍上,前两次的成交价不过30多万元和300多万元,而此次的成交价则达到了3105万元。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拍品描述上,其中特别提到了其极有可能是一件当时敬献给朝廷的端阳节御贡瓷器。 其实,不仅是这件瓷器,在“慎德明道—五台山人藏清道光御瓷(一)”专场中,赵心对于其他藏品的再次研究,也使这些瓷器的身价大增。如一对松石绿地粉彩缠枝莲寿字葫芦瓶,估价300万至500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725万元。
-
买进“假古董” 为何输官司
-
作者:
邢力
陈丽
来源:
理财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上海旅游
美术设计
艺术造型
南京路
国庆节
广告公司
艺术魅力
-
描述:
从事酒店生意的李白(化名)原本对古玩不太有兴趣,但随着近年来国内收藏热的不断升温,深受影响的李白认为收藏古董不仅是一种雅好,更是一条绝佳的投资捷径。 买了古董不愿付款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白听说同村老乡田文峰从别处购得“粉彩开光孔雀纹方瓶”、“豆青釉瓷瓶”、“青花灯笼瓶”等23件精美瓷器,据说都是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董。偏好瓷器的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前往田文峰住处赏玩。 来到田文峰家中,对于这些新购得的“宝贝”,李白也是极为喜欢,于是请求田文峰“割爱”,将23件古董悉数转让给他。当然,李白也表示愿意为这些“宝贝”支付高额的买价——两人商量到最后,田文峰答应以200万元的高价将这23件瓷器悉数卖给李白。 2007年12月,李白再次来到田文峰位于上海奉贤的家中,将上述23件瓷器悉数运走,同时向田文峰出具了一份古董购买清单。在这份清单上,李白详细地写明了各种瓷器的名称、件数、年代以及单品价格。在清单的尾部,李白特意注明:“今收到田文峰物件23件,合计价格200万元(大写贰佰万元整)”,随后便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年月。 可是卖家田文峰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李白承诺的货款。
-
端午藏品玩赏投资两相宜
-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财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上海旅游
美术设计
艺术造型
南京路
国庆节
广告公司
艺术魅力
-
描述:
方栋巷 民俗引爆“香”文化 端午熏香是传统民俗,而“香”文化在我国更是拥有历史悠久的传统。薰香的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汉代著名的博山炉就是人们为薰香而设计的。香薰最初采用青铜为材料,起初只是为了薰香衣物、消除疲劳以及驱散蚊虫等。汉代以后,香薰的材质逐渐丰富起来,其用途也从一种实用器物,开始转变成为陈设或者把玩的观赏品。清代香薰的制作和使用进入繁荣时期,故宫内的大殿、书房、内寝都陈设着高达三四尺的巨大薰炉,形如金钟鸟笼,多为掐丝珐琅等精品,也有铸铜、鎏金、錾刻精美的极品,彰显着皇家豪华高贵的气派。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一对粉彩松绿地镂空山水四方螭耳香熏,估价300万至400万港元,成交价则达到了3392万港元,器呈方壶形,折沿口,口沿施矾红彩描金回纹,细长颈,折肩,肩、颈各饰描金矾红彩螭龙耳,肩以下渐敛,方足外撇,足沿施矾红彩描金回纹。底足矾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器腹燃烧香料,香烟缭绕于四面镂空处,仿如人间仙境。此器装饰繁复创新,尽显乾隆帝的风格,甚为珍罕。 在民间,文人雅士的书案上也喜欢陈设造型各异、纹饰典雅的香薰,以营造怡性逸情的高雅意境,其间镂刻精致的纹饰或吉祥图案,方寸之间刻有戏曲人物、楼台亭阁、花鸟景致。雕工精巧,形象逼真。在2002年中国嘉德秋拍的时候,就推出过一件清乾隆·象牙透雕葫芦香薰,这只高仅为8.3厘米的香薰,最终的成交价达到了7.48万元。香薰雕作葫芦形,上腹和下腹中部镂刻回纹,上下相交可活动,其余雕夔纹和蝙蝠纹。葫芦内部有一根活动主链与盖相连,主链下有三根链,分别缀以葫芦、花篮和铃铛。采用圆雕、浮雕和镂空技法雕成,体壁薄透,刻工细腻,活环长链细如蓖丝,环环相套,真可谓鬼斧神工之作。除了象牙之外,拍卖场上玉、竹质的香薰,也都是以雕工来赢得市场的“芳心”。 驱邪避凶有绝招 从古沿袭至今的传统节日中,花卉总是不可缺少的主角:春节时在家中厅堂摆放“岁朝清供”瓶花,选用寓意吉祥的花卉,表现十全十美的主题;清明时除祭礼外,踏青归来,还将郊外的春花春草带回了家:中秋节时则插上各色菊花及用糖腌制桂花等。在端午节时则要插菖蒲和艾草,有驱邪毒、避凶瘟的含义。 之所以要在端午节“驱邪毒、避凶瘟”,是因为五月气候温热,易生病毒瘟疫。因此从农历五月初一起,各家还将菖蒲、艾草插在门的两旁,一日“蒲剑”,一日“艾虎”,也为辟邪驱瘟。像任伯年就曾绘制过一幅《端午图》,上面的主角就是菖蒲和艾草,上面的题跋为“清任伯年先生兼善人物花卉多种画,此写端午节礼俗清供图真迹,晚年墨妙不可多见者”。除了用菖蒲和艾草之外许多人还用天师符和钟馗像来镇宅、驱避“邪祟”。清代画家黄慎就曾创作过一幅《端午钟馗图》立轴。明代以前民间的钟馗像主要用于岁末,端午挂钟馗像,可能是到明末或清初才有的习俗。明清以来,钟馗逐渐取代张天师开始驱赶五毒,在这幅作品中,不仅有钟馗,旁边还放置了菖蒲和艾草,很好地诠释了“驱邪毒、避凶瘟”的主题。 古代对于皇家来说,过端午节讲究更多。皇帝用膳时,皇帝要喝菖蒲酒,赏众人喝雄黄酒,皇帝使用的是带有“艾叶灵符”纹饰的餐具。过端午节宫中还有许多活动,再有端阳赏赐及各地所进的“端阳贡”也是端午活动的一种,放置这些礼品的器物也非常有特色,如五毒八方盖盒等。在民间,把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统称五毒,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的时间,初五则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是五月这个不吉利之月的不吉利之日。于是,端午这天,要想尽各种办法驱除害虫入侵,像五毒八方盖盒上,就使用仙草、仙桃等“驱除”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等“五毒”。 端午龙舟看点多 提起端午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屈原。其实,这个节日源于我国远古的祭龙日,用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只是到了宋朝,朝臣追封屈原为忠烈公,正式把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传谕全国纪念屈原。在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龙舟竞渡”是最主要的习俗。赛龙舟的主要目的,一是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驱瘟疫。每逢端午,往往村村出动,水推龙舟,岸涌人流,场面颇为壮观。可惜的是,古时竞舟场面,早已成为了历史。 在绘画方面,元代画家吴廷晖曾经绘制过一幅《龙舟夺标》的作品,其中展现了三艘龙舟在河中竞渡的场面,主龙船装饰华丽,前后两舟则摇旗呐喊,锣鼓喧天。目前这幅作品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由宋到清,比较著名的画还有张择端的《金明争标图》,宋人《龙舟图》,元人王振鹏《龙舟竞渡图》等。在2001年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中,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龙舟夺标图》成扇,估价12万至15万港元,成交价达到了46.575万港元。图绘楼台魏巍,湖水环绕,拱桥横跨,众多龙舟奋力竞渡夺标的生动情景。场面宏大壮观,人、船众多,旌旗招展,鼓乐齐奏,一片观乐紧张气氛。全画用笔工整严谨,楼台、龙舟俯仰曲折,细人毫端,人物虽小,然各尽其态,引人人胜。 在官窑瓷器中,婴戏龙舟图案自乾隆出现后一直延续至晚清,在道光时期最为盛行,而在乾隆瓷器中的“婴戏龙舟”图最为罕见。水面上两只龙舟竞赛,岸上儿童摇旗呐喊,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场面十分热闹。小童们手中分别持有萱草、佛手、寿桃、铜铃、爆竹、铜磬等物,一对“婴戏龙舟”图扁壶在2007年英国的亨利·亚当斯(HenryAdams)拍卖行上,以76万英镑(约合912万元人民币)成交,此次成交无疑将类似的题材的艺术品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到了2008年,这对扁壶的成交价则超过了3000万港元。
-
砂金油画写生展在沪举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财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上海旅游
美术设计
艺术造型
南京路
国庆节
广告公司
艺术魅力
-
描述:
砂金油画写生展在沪举行
-
仰视古典主义油画之辉煌
-
作者:
暂无
来源:
理财周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上海旅游
美术设计
艺术造型
南京路
国庆节
广告公司
艺术魅力
-
描述:
仰视古典主义油画之辉煌
-
艺术品变现有哪些渠道
-
作者:
徐卓航
来源:
理财周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上海旅游
美术设计
艺术造型
南京路
国庆节
广告公司
艺术魅力
-
描述:
李先生是一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原本偏向于“小打小闹”的他,去年年初因为听闻一个朋友的推荐而购买了一幅当代油画作品。可是,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李先生发现该画家的油画作品在拍场的表现并不理想,整个行情都在走下坡路,而自己对于油画其实也着实谈不上喜欢。于是李先生不由地想要赶紧“止损”,将这幅作品快点脱手变现。
<
1
2
3
...
12
13
14
...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