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体力劳动者】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探寻油画创作的语境
-
作者:
杨大全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文化
意象之美
油画家
画面效果
中国书法
德库
体力劳动者
油画创作
作画过程
抽象表现
-
描述:
绘画对于画家是一种简单明确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画家以平常人的心态感悟生活而溢于画作。油画家在工作中俨然一个体力劳动者。面对画架上的作品,不分寒暑,长时间地工作,或伫立,或后退,每天往复千百次地踯躅在画前。或喜,或忧,或兴致高涨,或情绪低落,个中辛苦与甘甜,只有画家自己才能够言说得清楚。但作为工作的最佳状态,画家只有沉浸在这种痛苦和愉悦的艺术情绪中,才能"坐进道中"(老子语)。如演员进入角色的过程一样,画家必须要集中精神完全进入创作方可。画家作画的过程无拘无束,在灵感的带领下进行创作。画布上常常会出现峰回路转、
-
那些悖论与倒退
-
作者:
徐百柯
来源:
杂文选刊·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财富
脑力劳动者
莫名其妙
拍卖
体力劳动者
古瓷
表现形式
中国改革
古画
写文章
-
描述:
古瓷与古画 饶是全然不懂艺术、文物与拍卖的人,如今大概也知道了“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瓶子名不好记,五亿五千万大价钱好记吧,莫名其妙啊。 此前见懂行的人写文章,谈西方世界的中国古陶瓷收藏。文中称,西方对中国古瓷的浓厚兴趣和专心致志的态度,着实让中国收藏界感到困惑,甚至是错愕,动辄还会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 原因很简单:中国历代藏家均把目光投向绘画,在他们的认知里,绘画与陶瓷的定位之差,实则是道与器的分野。山水画作为“道”的表现形式被文人学士所接受,欣赏绘画是君子“澄怀观道”之举。相比之下,瓷器的地位就寒酸多了,只是一种手艺的表现形式,充其量不过是匠人们的妙手偶得,属形而下的“器物”,不具备独立的精神内涵。 品鉴绘画远比摆弄陶瓷复杂,所以,作者认定,想让西方人像中国人一样,浸染其中领悟到写意画的妙处,怕是极难。 这是中西之别。然而莫忘了,这个时代更值得关注的恐怕是古今之别。别一:今日中国藏家,有多少能领悟古画或哪怕只是古瓷的妙处?别二:今日拍卖与收藏,有多少是为了品鉴或哪怕只是摆弄?所以,困惑、错愕、不屑一顾—— 那是什么年代的事了! 道与器之间,西人求器,尚无不妥;国人追捧,几亿几亿地砸,则是失道的最好例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