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吴为山:用雕塑镌刻时代 用传统讲述中国精神
作者: 魏妍   徐可芒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传统   雕塑展览   雕塑艺术   吴为山   代用   中国精神   中国美术馆  
描述: 投资导刊》深度专访了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从中国古代传统雕塑到当代雕塑发展脉络,从展览的筹备初衷到布展细节,从雕塑发展的新趋势到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吴为山馆长讲述了他对于本次展览的期待和评价,以及对当下雕塑艺术发展趋势的看法。
杨淞个展“木艮土”和宗宁项目在畅画廊开启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属性   东方传统   艺术家   展览   西方   传统雕塑   美学教育  
描述: 本刊讯2017年3月17日杨淞的个展“木艮土”于杨画廊开启,这是杨画廊与杨淞合作的第二个展览。此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近三年围绕雕塑“永恒”属性的全新创作,作品的媒介以雕塑为主,及相关的视频和绘画。杨淞
首届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展今日美术馆拉开帷幕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播交流   艺术展   艺术家   资助项目   雕塑家   城市   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  
描述: 2017年5月27日,“2017首届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吴为山作为学术主持与总策划,艺术家马得作为执行策划,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南方油画山水绘画创作代际传承
作者: 段湘华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方   油画山水   代际传承   绘画创作  
描述: 梳理中国南方油画发展的历史与创作传承,研究传统山水画艺术家和当代南方油画山水画家,探索其蕴含中国传统山水画思想精髓的代际传承,在创作与传承中,中国的禅宗、老庄美学、笔墨技法、油画的本土化和民族化是南方油画山水绘画创作者们孜孜以求的精神源泉.
中式意境中的当代雕塑
作者: 钱亮   来源: 造型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雕塑语言   水宁寺造像  
描述: 中式意境中的当代雕塑
中国当代雕塑:开启“物”的时代
作者: 李玉仓   来源: 造型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雕塑语言   水宁寺造像  
描述: 中国当代雕塑:开启“物”的时代
詹桂溪:不只是传承
作者: 刘雷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制   点燃   传承   龙窑  
描述: 在贵稀堂第一次见到堂主詹桂溪的时候,他正在为筹备第六窑龙窑烧制的点火仪式紧张忙碌着。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很难想象在窑火点燃前,人们需要给予怎样浓重的仪式,才能寄托手工艺人最虔诚的祷告。窑神是否真实存在,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詹桂溪坚定而满怀期待的眼神里,我们分明读到了一种力量,那是一种源于内心、忠于信仰,锲而不舍的力量。
首届人体油画展
作者: 刘青松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描述: 1988年12月22日,“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据记者卢跃刚回忆,那天下着雪,中国美术馆前买票的队伍蜿蜒一里多长,原定两毛钱的门票暴涨了10倍。 觀众排队进门时非常急切,可看画时,却不敢长久驻足,直视画面。画家杨飞云的作品《十九岁》前,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后排的人踮着脚尖,根本什么都看不清。
中国式艺术
作者: 朱新建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描述: 我们现在说的“中国画”这个词,是比较混乱的一个词,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文化进来以后,为了区别油画或者西方绘画而创造的一个词。当时有国医、国学、国乐等,确定叫“中国画”这个词好像还是周恩来总理的主张。现在“中国画是什么”比较难说,反过来说比较容易。像齐白石画的是中国画,张大千画的是中国画,黄宾虹画的是中国画,宋徽宗赵佶画的是中国画,王蒙、赵孟頫画的也是中国画。
无梦一觉
作者: 喻彬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描述: 应朋友邀请住在温哥华里奇蒙德市的一栋别墅里。别墅和我所见过的当地其他房子一样,没有防盗门、防盗窗,也没有防盗网。我住的房间宽敞明亮,落地的玻璃墙外是一座院子,院子有一道齐人高的院墙作苑囿,院墙上没有装任何障碍物,这对于企图越墙者来说简直是形同虚设。 北美深秋的阳光明净而温馨,院子里的绿草地、葡萄架、花卉圃、木躺椅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绿树,构成一幅惬意宁谧的油画。
< 1 2 3 ... 78 79 80 ... 93 94 9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