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1200 条
-
别样田田一样风:胡抗美诗集《志外吟》赏析
-
作者:
薇紫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诗词
青花瓷
传统文人
作者
式微
花岗岩
菊花
格律体
娱乐审美
古典诗词
-
描述:
青黄扉页,凿刻花岗岩的质感,放在书架上绝不起眼;一如当下式微的古典诗词。“式微”,也许并不确切,当周杰伦的《青花瓷》《菊花台》一次次打动娱乐审美的时候,也冥冥中触动了传统血脉的汩汩暗流。传统诗词
-
我见到了鲜活的玳瑁:“上犹石”的联想
-
作者:
李伯勇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玳瑁
中国文化
上犹县
审美
奇石
黑斑点
气场
记载
晏子
传统文化
-
描述:
一"上犹石"因北宋人杜绾编著的《云林石谱》所记而显贵。《云林石谱》是中国一部最早、最具影响的记录各地名石的谱记,它记载了当时全国116种著名奇石。此书记载:"虔州上犹县山土中出石,微质稍粗,多浅黑斑点,三两晕绿色,堪作水斛或栏槛,好事者往往镌礲□地面,全若玳瑁。"此书还记载了上犹青花、上犹彩蜡等上犹石。在体积上,玳瑁石比别的
-
现实的选择:重回民间的现代工笔复兴:从陈白一《闹元宵》形式风格的两个源头说起
-
作者:
易英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中国工笔画
艺术思想
艺术风格
艺术家
形式风格
现实主义传统
民间艺术
中国画
中国工笔人物画
-
描述:
一、《闹元宵》——陈白—工笔画的转型《闹元宵》无疑是陈白一先生璀璨的工笔画生涯中关键性的转型之作。以一件作品作为一个转折点,常常会使我们忽视画家创作探索的过程和语境。然而作品毕竟是艺术家的足迹,从这个足迹出发,我们可以理清画家的艺术道路,以及道路旁的种种风景。由于陈白一先生是新中国工笔画的发展乃至新中国
-
大美无言 我画我线:陈白一的工笔画艺术
-
作者:
陈石虎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
革命现实主义
中国工笔画
传统技法
艺术风格
个人风格
艺术形式
大美
作品
线描
-
描述:
如果说风格是一个艺术家的个性在艺术形式上的显现,那么陈白一的工笔画作品无疑是他纯真心境的真实写照。《小伙伴》、《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闹元宵》、《苗岭欢歌》、《芙蓉花开》等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品里,我们看得到浓烈的生活气息、丰富的艺术语言、崇高的艺术情怀,还有陈白一平和的生活心态。
-
雷宜锌:用孤独雕刻传奇
-
作者:
孙婵
蒋子栋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
雕刻
阿拉伯
雕塑家
锌
核灾难
利比亚
传奇
-
描述:
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平静:甬温事件、日本核灾难、校车失事、利比亚内战、阿拉伯之春,等等。也是这一年,我们却收获了另外的惊喜:在大洋彼岸,来自中国湖南的雕塑家雷宜锌,将他雕刻的高达9.8米的马丁·路德·金巨型石像
-
穿越硝烟的女丘兵
-
作者:
天玉明
来源:
词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哨声
小康
嫦娥
传神写照
龙袍
时空
舞蹈
和谐
隧道
民谣
-
描述:
寂静的山野,鲜花捧出了笑容, 茂密的丛林,迷彩的身影晃动, 枪声阵阵击中敌情, 硝烟迷漫张网预警。 年轻的女兵渴望冲锋, 英姿飒爽潇洒从容。 也有女儿泪,也有五彩梦, 穿上军装才知道,责任有多重。 也有温柔心,也有报国情, 穿过硝烟才敢说,女儿也英雄。 流汗的笑脸最美丽, 青春的呐喊最动听, 迷彩的身影最好看, 铿锵的玫瑰最鲜红。 穿越硝烟杀出威风, 新时代的女兵能文能武打得赢。
-
绿色火焰
-
作者:
家在森林
来源:
北极光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画
传承
影响
发展
漆器工艺
-
描述:
那棵欲腾飞的树也许附着震颤我灵魂的符咒,它奋力向上的枝叶仿佛燃烧的火焰,也牟是岁月的胶片早已凝固在心底的缘故,不然怎么就那么一眼,沉淀在生命里的记忆便将我推回红色海洋的年代。这具魔力的召唤来自一个大学生的雕塑作品——《绿色火焰》。山里长大的我无论何时何地见到树都有
-
风筝的风情
-
作者:
秦昭
来源:
博物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文化传统
中国
风筝
-
描述:
春回大地,随着候鸟一起回到天空的,还有五彩缤纷的风筝。放风筝这项古老的运动,如今在世界各地都非常受欢迎。不但很多国家有自己的风筝节,人们还发明出“斗风筝”、“风筝冲浪”、“室内风筝”等多种玩儿法。
-
散打运动的中国特色
-
作者:
郭玉成
来源:
搏击(武术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辩证法
散打运动
文化个性
新品种
全球化
文化传承
民族文化
中国特色
北京奥运会
中国风
-
描述:
、不是东西的好东西"。可见,民族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特色"问题,这种"特色"既源于文化传承,亦可来自外来文化的融入。
-
雕塑:武术视觉文化传播媒介研究
-
作者:
陈保磊
廖利平
毛逸伦
来源:
搏击(武术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介
中国武术
视觉文化传播
雕塑
-
描述:
传播媒介或者传播手段是在武术的国际化进程中采用何种方式将信息送达受众的行为,在视觉文化传播语境下,择取不同的媒介所达到的传播效果不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图像资料对比解析法,分析武术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