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137 条
-
真与美的诗化--读高占祥的诗集《微笑》
-
作者:
礼琳
来源:
诗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之美
传统道德
诗美
梅兰芳
人生
作品
周信芳
诗化
叩问
微笑
-
描述:
诗集《微笑》是高占祥诗作的荟萃。这里有对传统道德深沉的思索,有对五彩人生深情的咏赞,有对世界、生命睿智的叩问,有对艺术之美热切的呼唤。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奇巧的构思、本真的情态,锻造了与生活与艺术与自然与情感相融的诗美的境界。"舞台流霞"一辑,是对梅兰芳、周信芳
-
尹光中和他的“脸”
-
作者:
潘年英
来源:
天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宣传队
《长城》
贵阳市
中和
面具
“脸”
华夏
作品
油画
延边
-
描述:
十多年前,尹光中在北京展出了他的一幅题为《长城》的油画作品,这幅画震撼了很多人;尹光中从此活跃于中国画坛。 尹光中生于1944年,祖籍延边。但从小在贵阳长大,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就读于贵阳市第六中学。62年到64年,尹光中在广州军区某部队服役并担任绘画宣传队员。65
-
雕塑随感
-
作者:
李象群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环境
艺术教育
可能存在的世界
民族传统
创作个性
雕塑家
雕塑公园
雕塑艺术
艺术个性
审美能力
-
描述:
雕塑随感李象群作品《春天的微笑》无论怎样看,都是在微笑,这只能永远看到它的表面。她没有眼睛的头部形体,被青铜表层包住,有人说在整个造型的基础上吸收了民族传统。不错,我不反传统,但我不会去求其表层。这种民族传统不是教你如何去学,民族之精神本来就在你自己...
-
江文湛墨彩花鸟画三题
-
作者:
程征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非常态
审美品性
情感个性
审美特质
网状结构
贾平凹
文人传统
半醒状态
-
描述:
心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江文湛信奉的人生哲言。 文友贾平凹也在交往中窥知了什么,他记道:我们在野游的山巅之上……朗读鲁迅的《鲜花与墓地》:在开满鲜花的墓地中,一位老人问一位少女:“你看到了甚么?”少女说:“鲜花。你看到了甚么?”老人说:“墓地。”江文湛站起来了,说:“我看到的是墓地上长
-
墨彩交响的山水乐诗——看王潮安画印象
-
作者:
鲁慕迅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西方绘画
《秋韵》
内在生命力
生命信息
取景构图
中国画
生命形式
内在的生命力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我一向把绘画作品乃至一切艺术作品视为一种有机的生命形式。或者说它是一种特殊的生命信息的载体。因此,当我观赏一幅作品时,首先就看它是不是蕴含着内在的生命。一幅具有内在生命力的作品,不用说,它的形式和内涵也一定是和谐、完美、耐人品味的。
-
佛光塔影——妙峰山十二景之三
-
作者:
赵礼忱
来源:
历史教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妙峰山
民国初年
正方形
须弥座
碧霞元君
十二景
吉祥物
藏传佛教
塔身
金刚力士
-
描述:
妙峰山白塔在主庙惠济祠山门前广场(“塔院”)正中。塔高7.77米,全部用精细白石雕砌,为喇嘛式佛塔。塔基为正方形须弥座,每面4.20米。座身四角各有一金刚力士,四壁共有神人、罗汉立像16尊,及其他吉祥物如聚宝盆之类。座的上下都有突檐,檐的上下饰以莲瓣浮雕。须弥座之上为五级梯形台阶,承托覆钵形(又称覆缸形)塔身,塔身周围共有佛像四尊,均盘膝坐于仰覆莲
-
凝固的生命:雕塑 中国雕塑 上
-
作者:
祝重寿著
来源:
大连:大连出版社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1827)
贝多芬(1770
传记
-
描述:
凝固的生命:雕塑 中国雕塑 上
-
雕塑 文房四宝
-
作者:
齐永红 言正已 赵全编著
来源: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传记
1564)
米开朗琪罗(1475
画册
-
描述:
雕塑 文房四宝
-
施教于美——教学艺术谈片(下)
-
作者:
万国钦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师
小标题
鲁迅
吴荪甫
教学艺术
作品
人物形象
小说
《雷雨》
《阿Q正传》
-
描述:
五、讲解艺术 讲解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它是教师以自己的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手段,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时间也最多。 讲解应以
-
记四幅清宫后妃油画像
-
作者:
聂崇正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郎世宁
欧洲油画
绘画史
传教士
皇后
中国画
清代宫廷
耶稣会
后妃
乾隆皇帝
-
描述:
前人绘画技艺及工具的基础上发明的,以后又经过几代艺术家们不断的努力与实践,而趋于完善和成熟的。就在欧洲油画出现后的约100年左右,它便从西方传到了中国。其传播者是欧洲基督教属下的宗教组织耶稣会的传教士。在公
<
1
2
3
...
5
6
7
...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