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508 条
-
简述紫砂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结合
-
作者:
王强
张玲燕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紫砂
文化艺术
-
描述:
紫砂作为一门流传了数百年之久的传统艺术,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融合其他文化共同发展。论及紫砂艺术融合其它艺术,一般可以这样定义:紫砂融诗词、书法、绘画、雕塑、纂刻、造型、装饰
-
油画艺术空间的萎缩
-
作者:
李建荣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腐败
传播空间
艺术作品
艺术品
私有化
艺术空间
市场化过程
-
描述:
艺术品的市场化,并不等于艺术传播空间的扩大。油画正陷入这样一个悖论,越是市场化,油画的公共艺术空间越小。油画市场化过程中,腐败如影随行,市场被腐败了,艺术作品被私有化了。油画艺术行业的腐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中国水彩的民族性
-
作者:
莫锦国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中国水彩
民族性
中国画
-
描述:
自从18世纪西方传教士把油画带进中国,水彩便与中国具有几千年深厚底蕴的民族文化开始了百年的碰撞和融合。在这融合的过程中,水彩画自身神奇的表现力和华夏子孙坚持不懈的求实创新,使中国水彩在世界水彩艺术中脱颖而出。
-
品牌手机中的色彩设计分析
-
作者:
高黎
刘子健
高俊杰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设计
中国传统艺术
色彩文化
消费者
色彩设计
外观设计
色彩表现
映入眼帘
手机消费
针对性
-
描述:
一、手机色彩文化面对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手机柜台,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手机的色彩和款式。有的手机色彩十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人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有时消费者甚至由于偏爱手机的色彩而放弃对性能或其他方面的苛求;有的手机色彩平庸媚俗,粗糙乏味,结果无人问津,即使功能齐全、价格便宜也没有人愿意购买。好色乃人之天
-
浅谈现代雕塑艺术的回归与传承
-
作者:
易乐平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崇尚科学
文化艺术
人文精神
雕塑家
世纪初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模仿自然
社会价值
回归
-
描述:
20世纪初,我国的雕塑艺术先辈们纷纷游学海外,效仿西学,崇尚科学,归去来兮时捎回了追求自我、人文至上、模仿自然的缪斯艺术女神。不可否认的是,缪斯艺术女神,在百废待兴、破旧立新的特定时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20世纪下半叶的雕塑艺术是多样的、朦胧的、不断变化
-
艺术、文化、商业三种价值合而为一——对现代商业雕塑的探索与思考
-
作者:
倪敏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艺术作品
表现形式
表现主义
公共传播
商业品牌
雕塑艺术
媒体广告
现代商业
传播性
-
描述:
一、雕塑的公共传播性当罗丹向世人展示《青铜时代》时,已经把自然界的"美"娴熟地糅进了自己的作品中。现代艺术中的表现主义、立体派、未来主义及不属于任何派系的如不朗库西、亨利·摩尔等雕塑大师,代
-
立体构成漫谈
-
作者:
张明
田勇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成主义
观看方式
艺术家
现代艺术
塔特林
立体构成
造型艺术
作品
传播者
雕塑
-
描述:
构成主义雕塑,其奠基者是俄国艺术家塔特林和罗德琴柯,主要代表人物和传播者是加波和佩夫斯奈。我们知道,传统的造型艺术是"自然的模仿",是视觉的幻象,艺术家通过对解剖、透视等法则的应用,创造出平面的或立体的物象,观者在绘画或雕塑前有身临其境之感。而现代艺术早期的最伟大的革命,大概就在于抛弃
-
长歌当哭——评王江扬的油画
-
作者:
陈孝信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初中毕业
美术宣传
培训教师
油画展
工艺美术厂
四川省
中国美术馆
长歌
-
描述:
王江扬四川省美协会员。1949年生于陕西西安,次年移居四川广元。1965年初中毕业后,因各种原因曾从事过木工、纸工、出纳、保管、钳工、美术宣传、茶农、印染设计、工艺美术厂厂长、私立美术培训教师等工作
-
从价值观角度考察中国传统雕塑
-
作者:
曹静
李佳晔
来源: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中国传统雕塑
价值
-
描述:
相对于占统治地位的西方雕塑体系,中国雕塑虽然塑绘不分,但仍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呈现出实用性、装饰性、绘画性、意向性和民族地域性的特征。
-
刊上面廊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朴素
诗性
视觉传达设计
深层拓展
韵律
精神文化
技巧
雕塑艺术
美感
李花
-
描述:
乔迁的作品带有朴素的美感。朴素中又有种诗性的追求。《张蛋蛋和李花花》系列中人物的微妙情绪有着浓重的诗意,一种怀旧的、抒情的让观众看去还会有些悲婉意味的诗意,如此深沉,我不知是不是乔迁少年时的一番故事?雕塑如果离开包含着韵律诗情的境界是没有太大价值的。但技巧又很重要。技巧要把情感揉进去,确乎很难,再把精神文化的东西加进去就更难了。而乔迁深谙其中道理,飞往雕塑艺术的深层拓展。程大利
<
1
2
3
...
34
35
36
...
49
50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