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422 条
-
从青州佛教造像看中国传统雕塑的意韵之美
-
作者:
张宝君
来源:
娘子关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三个时期
北魏
表达方式
宗教信仰
艺术创作
佛像
传统雕塑
青州龙兴寺
佛教石雕
-
描述:
,主要是北魏、东魏、北齐三个时期。观看这批雕像使我对中国传统雕塑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中国传统雕塑与西方传统雕塑的共同点,都是由宗教信仰为起始的,但它们的表达方式却大大不同,与两方传统艺术不同的是中国艺术创作更注重写意。
-
宁波花轿及其传说
-
作者:
魏泉琪
来源:
宁波通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宁波市
工艺史
花轿
传说
-
描述:
花轿,又称彩轿,也叫喜轿。宁波花轿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身份在长达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享有盛誉,如今已成为金漆木雕工艺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宁波花轿肇始于南宋初,传至清末民初,精益求精,善更求善。它做工考究
-
扎染艺术的传统与现代
-
作者:
许为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防染剂
传统与现代
艺术
制作方法
扎染
唐代
技法
生产工艺
服饰
-
描述:
自远古时期以来,人类为了遮羞或辟邪,用动、植、矿物染料施染于纱线布料服饰衣类,这就是染色。染色又分先染和后染。先染是先染后织,指先将纱线染成多种色彩,然后按照预先的设计配制成经纬,织出五彩斑斓的模样的染色过程。后染则相反,是先织后染,指对已经织成的布料进行防染加工,染出各种图案的染色过程。后染又根据使不使用防染剂分为两大类。使用防染剂的便是我们通常知道的蜡染,以及用石灰大
-
留得“鬼工”为后人 《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编后
-
作者:
汤兆基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技术
酥油花
装饰品
全集
传统工艺
出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艺
传统雕塑
制作工艺
-
描述: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雕塑》(下简称《全集·雕塑》),经过七年的编撰,如今终于出版了,这对保护工艺美术雕塑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
艺术首饰作为艺术创作的形式
-
作者:
郭新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工艺术
传统艺术
艺术表现力
艺术家
人与人
反思
艺术创作
作品
首饰设计
纯艺术
-
描述:
“艺术首饰”是目前首饰设计的最前卫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根植于现代艺术,得益于二战后的西方国家兴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对手工艺术的回归运动。而这场手工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中许多人原来是从事“纯艺术”的画家和雕塑家们。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简约主义等现代艺
-
传播石知识 弘扬石文化 提升石艺术 推动石应用 2006首届上海石文化节
-
作者:
茅明舫
来源:
上海建材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材企业
上海
传播
艺术
技术中心
信息中心
从业人员
石文化
知识
应用
-
描述:
中心。在现在的上海市场上,天然石材除传统用于内外墙及台面板之外,还广泛应用于文化墙、造景雕塑、园林工艺等多个方面。从中不难发现,原本在装修中仅仅起到点缀作用的石材,
-
王德舜 魏鸿蕴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美术
传统美术
论述
中国画
民族绘画
版画
文化复兴
-
描述:
王德舜,南京市雕塑壁画研究会副会长,南京颜真卿书画院副院长,南京电子职工大学美术专业顾问、教授。[第一段]
-
目前拍卖市场油画独领风骚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内市场动态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下层社会
道教文化
文化的作用
广泛流传
文学作品
《西游记》
文学艺术
儒家文化
占统治地位
道教思想
-
描述:
目前拍卖市场油画独领风骚
-
沉迷独克宗
-
作者:
李东红
泽仁平措
张有林
李雨霖
胡莹
来源:
云南画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城
龟山
雪山
茶马古道
金沙江
松赞林寺
雪域高原
传说
棕黄色
莲花
-
描述:
这就是传说中的莲花圣地——独克宗。大龟山背上的惊鸿一瞥让这个雪山环抱的小城,随着头顶瞬息万变的云印在了心里。一幅棕黄色为底板的彩色油画,一切绚丽得让人眩晕。镶嵌在藏屋土墙上斑斓的小窗,蓝天下白塔周围
-
韩规自然的歌颂
-
作者:
李敏
胡莹
来源:
云南画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火塘
横断山脉
凉山
普米族
文化传承
老人
经师
天地人
村寨
自然
-
描述:
着普米族的神像,第二层才是供奉自家祖先的。普米族老大妈拖着沉沉的裙摆,为我们张罗着茶水。这家的男主人叫熊云富,有60多岁了,火光映着他红红的脸,他早些年做了20多年的骡马生意,供出了4个儿子,在当地日子还算好过。牛离子村115户人家都是普米族,2000年以后,大家的日子好过了,把普米族人家传统的木楞子房,
<
1
2
3
...
31
32
33
...
41
42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