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欧美人眼中的两家中国精品店
作者: 水水   来源: 北京纪事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中式服装   中国丝绸   欧美人   中国文化   丝绸面料   晚礼服   中国传统   传统样式   精品店  
描述: 据表明,买这些传统工艺的外国人,多数都是日本、韩国等亚洲人。他们与我们有着相似的宗源和传统,对这些老玩意儿很能欣赏,可是欧美人买得就少了。真正的我们中国人认为的好东西,他
西山 追逐五彩蝴蝶的日子
作者: 张超   唐志远   徐健   来源: 博物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候学   气候变化   动植物变化   生物遗传学  
描述: 我国物候创始人竺可桢曾经持续多年测量记录北京的气象变迁,动植物变化,开创物候学研究的先河。生物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也是通过长期对豌豆不同世代的观察、测算才发现遗传的密码。因为自己万物总是在一刻不停地
妙笔丹青新意匠——读王雁工笔画
作者: 陈子辉   来源: 中华魂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工笔画   工笔人物画   历史博物馆   工笔重彩画   文物古迹   悠久传统   敦煌莫高窟   装帧艺术   意匠   历史风貌  
描述: 奔波各地考察文物古迹,并不辞劳苦到敦煌莫高窟临摹隋唐壁画。她从中领悟到,要很好地表现中华民族恢宏壮丽的历史风貌,具有悠久传统的我国工笔重彩画
综艺节目“七十二变”
作者: 张践   刘原   来源: 视听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益智类   七十二变   江苏卫视   《综艺大观》   频道定位   二次大战   电视传播   综艺节目   新兴媒介   中国电视人  
描述: “综艺”一词,顾名思义,具有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含义和特点。世界上最早的综艺节目出现在二次大战后的美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歌舞、智力问答、游戏、访谈、竞猜博彩等节目元素构成了现今综艺节目的板块雏形。1985年由黄阿原主持的《金银场》开创了中国内地综艺节目的先河,拉开了中国内地综艺节目蓬勃发展20年的盛大序幕。20年里,“改版”可谓是综艺节目的主旋律,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七十二变,不断调动着你的视听,玩转着你的神经,其间潮起潮落,出现了很多优秀节目的代表, 也形成了多次电视综艺节目的潮流。
女性手机系列产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通讯世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F6   F60   心语传递功能   快速连拍   画面编辑功能   女性手机   夏新公司  
描述: 闪烁的鲜花、蝴蝶节拍灯,秀美的口红天线令人魅惑难挡,一键钟情、心语传递、女性悄悄话等贴心功能的设计更让健康阳光青春靓丽女孩心动不已。以“茉莉花”为象征物的F8、F80美丽手机,采用流行的粉彩双色搭配
关于超级马力的一些事儿
作者: 猫猫   来源: 同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   不及格   学校   校纪校规   宿舍   男女平等   政教   网吧   游戏   地理  
描述: 马力原来不叫马力,马力原来叫马郦,只因为马郦和马力同音,再加上马郦从小爱玩“超级马力”的游戏,人又长得小巧玲珑,所以大家叫马郦为“超级马力”。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之比较
作者: 冯炳超   来源: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风景油画   审美和谐   庄园经济   中国传统山水画   隐逸  
描述: 由于各自民族历史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在中、西方,同样是描绘自然风景,但结果却是大相径庭,无论从材料技法研究,还是从画面内涵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画风景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审美和谐的不同偏向,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审美和谐是偏向与心理的,而西方的审美和谐是偏向于物理的。
无需解读的解读
作者: 易英   来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文艺史   印象派   现代主义   印象主义   宣传画   木炭笔   工艺美术   油画   苏州  
描述: …… 图像的新闻总是在满足某种期待.某种视觉的需要和意外的事件,使生活中的平庸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得到补充,真正的意识形态读者在电视观众中是少而又少的。对于周啸虎的近作《乌托邦机器》(2002)来说,他抓住的是这样一个实质,录像或电视的实质内容是当你在阅读图像的时候,或者说把图像作为真实的可能性来接受的时候,实际上是在等待自己的预期消费,这种期待又是由前在的图像造成的。周啸虎用虚拟的真实来表达“乌托邦机器”,他用陶制的人来代替现实的人,陶制的机器代替现实的机器。这是一种滑稽、荒诞的反讽,暗喻了文化消费的方式。这个作品与《童谣》是很不一样的,但在《童谣》中悟到的东西在《乌托邦机器》中被强化了。《乌托邦机器》还有一个特点是图像的对象不是真实的场景,而是对“艺术品”本身的拍摄,这样,我们可以假定对象也可以脱离录像而存在或展示。实际上,我们在当下的一些油画和雕塑中也可以看到以“电视”为题材的作品,周啸虎的智慧就在于他不仅用陶塑的故事表达了“乌托邦机器”是一个文化的现实,同时他也用这个“乌托邦机器”本身记录了这个现实,他颠覆的不只是现实,也颠覆了叙事的方式。这种颠覆似乎使我们忘记了录像的存在,就像我们每天打开电视机的时候忘记了我们被异化到一个
特色/创新/硕果——装饰艺术、雕塑艺术学生作品点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性   艺术表现语言   传统山水画   作品创意   审美意义   苏州园林   中西文化   装饰艺术   雕塑艺术   当代设计  
描述: 作品:钥匙扣系列作者:张倩点评:周清 民俗与时尚的结合是当代设计的一大课题,如果能做到完善与统一,就能产生美。作品以苏州园林里的花窗与桃花坞元素相结合,达到了美妙的效果,加之变化多端的彩色木马,构成了最时尚的完美表现。
走进布达拉宫
作者: 黄世桐   来源: 老人天地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西藏   神话传说   佛教徒   灵塔   藏式建筑   五彩缤纷   松赞干布   布达拉宫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描述: 在金秋的一个早晨,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进了布达拉宫。不说那金碧辉煌的佛像、灵塔,不说那依山而建的、巧夺天工的藏式建筑,单说那数不清的精美绝伦的、五彩缤纷的壁画,就让我们目不暇接。无论是走廊还是大殿,凡是有墙的地方都绘有精美的壁画、各类神话传说、佛教故事,以及西藏历史文化的演进、西藏民
< 1 2 3 ... 18 19 20 ... 22 23 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