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传统文化对现代绘画的影响:以“荷”为载体的现代绘画(油画)之我见
作者: 黄海燕   王勃凯   来源: 作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绘画(油画)   意境   荷文化   传统文化  
描述: 文化是创新的基础,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即要研究东西方艺术的精髓,还要从传统文化中悟出道。中国现代绘画必须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国艺术精神中的空灵美、意境美、气韵美等审美特征),它是中国当代油画
王玉清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景德镇   陶艺家   风格   装饰手法  
描述: 江西九江人,1982年生。青年陶艺家,毕业于景德镇学院艺术系。作品格调高雅,引人入画,以传统绘画方式为基础,结合现代装饰手法开;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擅长人物、山水兼花鸟,广泛吸取古人之长而融会贯通。工写兼长,造型清俊、博思横逸、秀拙相蕴,风格别具,格外古朴脱俗耐人寻味。
浅析陶瓷山水画意境的营造
作者: 戴征艺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外之象   景德镇   现代陶瓷   中国古代   中国传统美学   陶瓷绘画   瓷画   营造   哲理性   中国山水画  
描述: 景德镇的山水瓷画源远流长,在各个不同时期均有优秀的代表作品。时至今日山水瓷画的面貌不拘一格,形式、画风多样,但最能代表景德镇山水瓷画艺术的应该是粉彩山水
扇面工笔花鸟画的创作
作者: 刘瑞芬   来源: 当代中国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白石   折扇   求发展   新中国   扇面   艺术创作   工笔花鸟画   继承传统   绘画   明清时期  
描述: 一、继承传统求发展扇面工笔花鸟画在宋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形成了扇面画的第一高峰。明清时期由于折扇的流行,扇面绘画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新中国成立后工笔花鸟画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画家都在扇面上留下了精品,比如齐白石的贝叶草虫;于非、田世光、陈之佛、俞致贞等的花鸟;刘奎龄、曹克家的动物等。
工笔画在当代
作者: 卢辅圣   来源: 当代中国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机遇   八十年代   工笔画   社会语境   二十世纪末   绘画格局   写意画   当代   传统中国画   视觉艺术  
描述: 随着二十世纪社会语境的鼎革,工笔画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八十年代以来,一个被称为现代工笔画的运动悄然兴起,它以广泛而宽容的心态延接数千年的工笔画传统,同时又基于中外交汇、多元并举的当代绘画格局,向各种新旧视觉艺术汲取
热贡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的生活(青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手法   资源优势   文化领域   民间艺术   艺术形式   藏传佛教艺术   热贡艺术   同仁县  
描述: 热贡艺术发祥于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地区,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大体始于元代,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绘画(唐卡、间唐)、堆
无声的震撼:“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侧记
作者: 谭浩   来源: 党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侧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展览   抗震救灾   宣传部   主办   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描述: 一个个刻骨铭心的瞬间,一件件感人至深的实物,一座座气壮山河的雕塑……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主办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于2008年9月20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
高君宇:五四时期的化蝶传奇
作者: 吴志菲   来源: 党史纵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   石评梅   北京城   高君宇   五四时期   传奇   陶然亭  
描述: 在北京城南陶然亭湖畔,有一座带有鲜明的五四时代特色的青年男女拥肩而立的雕塑,石雕后那个林木葱茏的土丘前赫然并立着两块汉白玉石墓碑——这里便是革命先驱高君宇和他的挚爱石评梅死后并葬的坟冢。
观音与中国佛像巡礼
作者: 马元浩着   来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佛教徒   图集   中国   传记  
描述: 本影集基本按时代次序排列,其标准并非以开窟或该寺庙创建年代为准,而是以作品的年份为序列(除个别特例外),影集中的佛像大多是观音菩萨,因为观音所涉及到的石窟和庙宇都有十分精致的佛像雕塑,所以也一并做了介绍,编辑成册。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 第3卷 金铜佛 下
作者: 熊文彬主编   来源: 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P.R.(1881   毕加索   传记   1973)  
描述: 、阿里托林寺、昌都八宿寺、山南敏珠林寺、江孜白居寺等不同地区和流派的金铜佛造像及布达拉宫的珍藏品,充分体现了自吐蕃时期以来不断学习借鉴到融合创新,形成独具藏民族本土文化特色的金铜造像传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是中国藏传佛教雕塑的珍品。
< 1 2 3 ... 17 18 19 ... 59 60 6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