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14563 条
-
设计的理念:浅谈设计的思维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作者:
杨洋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能主义
视觉传达
设计
建筑
雕塑
-
描述:
当今的信息社会,计算机基本代替了人手的绘图功能。设计的竞争不再是漂亮的效果图竞争,而是设计思维,设计理念的竞争。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本文将设计的理念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视觉传达、建筑、雕塑、实用功能的表现
-
汉传佛教纹样在版式设计中的应用
-
作者:
南希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样
版式设计
汉传佛教
-
描述:
作为最早的世界性宗教,数千年来佛教以其独特的文化与魅力一直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中更是画下了浓重的一笔。公元前2年,从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揉和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印度佛教思想,慢慢演变成了更
-
“写实”与“写实”
-
作者:
王森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样
版式设计
汉传佛教
-
描述:
东西方的灿烂艺术在其各自发展的道路上,都曾经历过写实造型的审美阶段。雕塑的发展亦如此。西方雕塑写实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古希腊时期。而中国古代的写实雕塑发展的盛期体现在秦代兵马俑的造型表现中。在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写实的雕塑作品同时呈现出追求“写实”的艺术风貌。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古希腊雕塑及中国古代秦兵马俑的对比探究,力求展现东西方古代雕塑写实风格语言的特点。
-
微纳米雕刻技术与微纳米雕塑艺术
-
作者:
沈海军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样
版式设计
汉传佛教
-
描述:
电子显微镜发明以来,特别是80年代初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一种)发明以来,微雕技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首先,微雕的尺寸从传统的毫米级迈入微米和纳米(1纳米等于10-9米)量级.微纳米级的塑像只能
-
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
-
作者:
杨薇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衡
斗拱
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建筑
雕塑
-
描述: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等。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建筑内涵中的韵律之美、结构之美、装饰之美及诗意之美解读其中的蕴含设计美学思想。
-
广告媒介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价值探析
-
作者:
秦臻
王健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设计
传播
广告媒介
-
描述:
子、印刷等手段来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还可以通过其他橱窗、宣传车、公共设施等实物来传递信息。本文从广告媒介新角度的宣传方式出发,以广场环境设计中的绿化地带、建筑群、雕塑、喷泉、建筑小品等公共设施作为创新式广告媒介的宣传工具,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广告媒介在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价值。
-
传情达意:以石膏为主要创作媒介的作品:乔治·西格尔作品材料探析
-
作者:
连文莉
王新钢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材料
传统
现代语境
写实主义
石膏材料
综合开发
-
描述:
在现代雕塑的制作中,新材料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艺术创作者在为发掘新的材料语言或者综合性的材料语言不断实践着,以期获得更多维的表达空间和作品的独特意味。特别是在20世纪30、40年代以来。其中著名的艺术家乔治·西格尔以独特的理解和艺术的方式给传统材料——石膏赋予了以新的语言和新的思维。
-
秦俑与古希腊人物雕像比较
-
作者:
吴荣微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动画
黄梅戏
-
描述:
秦与古希腊大概处在世界范围内的同一时代,而且此时的它们在文艺发展中也是保持着相似的步伐。许多人在各方面对二者辉煌的文艺成果作过横向的对比。秦俑与古希腊雕塑作为人类历史上杰出的写实性雕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已有丰厚的研究成果。本文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挑出最能代表当时雕塑艺术的人物塑像进行比较,试图找寻出它们的一些相异之处。
-
坭兴陶全手工制壶成型工艺探析
-
作者:
汪旻
麦伟德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艺
坭兴陶
手工成型
创新
-
描述:
钦州坭兴陶现在主要的成型方法有:拉胚成型法、注浆成型法、压膜成型法。其中拉胚成型包括有拉坯、修坯、阴干、验坯等工艺环节,其特点是拉出的器型工整圆润,能较快速地成型,适宜批量生产;但其缺陷也很明显,由于拉坯是依靠拉坯机转动成型的,所以它只能制作圆形器型。注浆和压膜成型都要依靠石膏模具来完成的,它们成型的速度更快,同样适宜批量生产,但由于它们是由模具翻模翻出来的,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没有变化,只是单纯的复制品,缺少艺术性。由于器型上的局限性,故钦州坭兴陶的重心就往装饰方向偏移,所以就有了现在这样的局面:市场上的器型基本都一致,只是装饰手法和内容有所区别,从而就制约了坭兴陶的发展,本文就宜兴紫砂壶的成型制作工艺手法对坭兴陶工艺进行探索。
-
现代柴烧之美
-
作者:
关涛
孔佳良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过程美
传统与创新
现代柴烧
-
描述:
当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压得人们喘不过气的时候,人们开始探寻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回归到自然、质朴的生活状态,而柴烧恰恰是一种回归心灵的艺术。柴烧是一种古法陶瓷烧成技术,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了几千年,直到21世纪烧成方式的改变,柴烧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随着现代的审美方式发生转变以及在新的艺术思潮的冲击下,柴烧已经不是单一的烧成工艺,经过去芜存菁的透彻洗礼,现代柴烧重新定义了人们的美学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