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搜索到相关结果 649 条
-
不羁的心像:读张连生教授的油画作品
-
作者:
潘鲁生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活动
艺术家
当代艺术
油画作品
美术史
中国当代
艺术样式
-
描述:
上世纪的’85美术新潮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给了我们不少的激荡与困惑,大家一时间曾经不知所措,似乎当代艺术大潮一夜之间就要摧毁已生存的传统艺术与古典艺术样式,当然,也唤醒了当时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反叛与
-
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成因初探
-
作者:
李福明
来源:
南腔北调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造型
写意性
传统工笔人物
-
描述:
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思想,当“写意精神”逐渐成为时代的审美追求时,我不禁想起常被隔离于“写意”之外的工笔人物画。“艺游于心”,其实由古至今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也存在着“写实”与“非写实”的不同追求境界,本文旨在探究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的成因。
-
大雅瓷语
-
作者:
戴雨享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心
传统艺术
人生哲学
历史文化
孔子
陶瓷文化
心游
陶瓷艺术
旷放
古彩
-
描述:
的长河中感悟传统艺术的博大,传承陶瓷文化,自有所感怀、深情愫在、当嘱宿愿、倾俯毕生、寻心智之果。叹中国之陶
-
传统青花的文化内涵与现代青花创作者的心理背景
-
作者:
车华忠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青花
文脉
-
描述:
传统青花艺术要放置在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下宏观性把握,因为大环境大气候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属性和方向。现代青花的创作与传统青花有一种血液性的联系,是一种文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
当今时尚:陶瓷U盘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U盘
中国传统
吉祥物
时尚
釉里红
陶瓷艺术
现代科技
-
描述:
世界首款陶瓷U盘将中国的传统陶瓷艺术和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达到炉火纯青的效果。U盘采用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瓷与素有(瓷器中真正的贵族)之称的一釉里红为基调,将中国传统吉祥物(四灵)图像:青龙、朱雀溶入创作主题,绚丽多姿、韵致精微。
-
巴尔扎克的手
-
作者:
张录辰
来源:
哲理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神
巴尔扎克
工作室
雕像
创作
雕塑家
罗丹
-
描述: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为大文豪巴尔扎克制作过一尊雕像。为了让这尊雕像尽可能传神,罗丹用了整整7年的时间进行创作.光是打听巴尔扎克的裁缝的住址就用了3年。终于有一天。当通宵创作的罗丹刻完最后一刀时,天
-
景观园林中的雕塑艺术
-
作者:
王培良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景观
帝王宫苑
神话传说
中国传统园林
园林建筑
精神内涵
艺术家
景观雕塑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
描述: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夫子以山水的话语阐述着人对自然生态、美好环境的向往与追求。构成人类精神寄托和文化审美的雕塑艺术,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只有在雕塑的形态及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上进行变革的思考,才能创造出更多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融合共生的雕塑形态。雕塑的力量是最强的,同时对空间有很大的改变作用,园林小品改变并丰富着环境,雕塑改变
-
从梁祝故事到《化蝶》创作 兼论雕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作者:
林绍灵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祝故事
文化公园
创作
民间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
传统文化
雕塑
《化蝶》
-
描述:
一.梁祝故事的核心是化蝶《化蝶》雕塑是应宁波市梁祝文化公园的邀请,根据流传已久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而创作的。聪明多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城求学
-
略谈我国传统佛像风格的演变
-
作者:
王笃生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格特点
传统
魏晋南北朝
演变
中国早期
佛教雕塑
佛像
宗教雕塑
-
描述:
我国的宗教雕塑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而来到中国,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特点的雕塑形式。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佛教雕塑全面发展的兴旺时期。北魏云冈石窟是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的代表。这时期的主尊佛像形体非常雄大,风格强悍,体态健硕,面部方圆,宽肩细腰,衣衫透体;用阴线刻表示衣
-
传统的力量
-
作者:
竺娜亚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青釉
烧成
竹子
柔韧
力量
-
描述:
龙泉当地山上采集的瓷土,因为含铁量大,所以烧成后有着朱砂的颜色。青釉里也含着大量的铁,在还原烧成后就拥有了纯净温和的青色。泥土通常在辘轳上拉坯成型制成坯体。匠人们使用的黄杨木枝条的小木签,随形的弧度正好可以灵巧地翻转在各个细枝末节,是粘接陶瓷坯体上的各个细节部位的重要工具。小竹刀既温和又不失锋利,无论拉坯还是修坯,都能够恰到好处地发挥
<
1
2
3
...
10
11
12
...
63
64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