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价值目标】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论陶瓷艺术装饰的特色
-
作者:
陈茂盛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特意义
造型设计
消费市场
美学特征
欣赏性
陶瓷艺术
装饰艺术
特殊性
图纹装饰
价值目标
-
描述:
对于陶瓷装饰艺术而言,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其外表的装饰都不等同于价值目标的实现以及价值形态的全部。它是生产过程或物化过程产品的附属,这种附属表露出陶瓷装饰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由于陶瓷本体的装饰结果受到功用目的、材料和消费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就形成了陶瓷装饰艺术有别于其它纯欣赏性美术或其它工艺美术的特点,形成自身独有的美学特征。本文试从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几个方面来分析陶瓷艺术具有独特意义的美学特征。一、材料美感的特殊性"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是对景德镇瓷器的评价。既没有对纹饰图案的赞赏,也没有对造型设计的美誉,这种评价就是对陶瓷材质带给人们美的感受的一种最好的审美阐
-
我国执行救助制度的构建
-
作者:
张牧遥
邹玉政
来源: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问题
制度构建
执行救助
理论基础与价值目标
-
描述:
执行救助是在民事执行过程中,确因客观原因,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尚未实现,且其生活又特别困难时,由法院提供一定物质帮助的救济行为。它受到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热切关注。但是,国家层面的统一制度尚未形成。目前的执行救助主要是各地各级地方法院试点实践的产物,可谓五彩缤纷,形态各异。为了切实保障申请执行人生存权,实现社会和谐,长治久安,亟需构建统一、明确的执行救助国家制度。近年以来的司法实践,为该项制度的构建,廓清了理论基础和价值目标。在此基点上,分析目前执行救助存在的问题,归纳共通的救助范围、对象、程序和具体措施,乃是构建我国统一执行救助制度的理想途径。
-
金鳞瓦上的乡愁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科技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问题
制度构建
执行救助
理论基础与价值目标
-
描述:
口冰戈 秋天在江南旅行,沿着新安江或富春江一路走,见得最多的便是鱼鳞瓦和烟雨。雨水一路缠着我,走过徽州大山,走过苏南古镇,淅淅沥沥的雨落在扬州平山堂、落在姑苏寒山寺、落在皖南西递村那鳞鳞干瓣的鱼鳞瓦上,像敲着钢琴黑白的键,马思聪思乡的旋律像窗外湿答答的烟雨一样在心头弥漫。 我喜欢江南山水,喜欢在江南山水间旅行。在一片青山秀水间看到一处处鱼鳞瓦覆盖的黑瓦白墙的古村落,无边的乡愁就在心中涌动。我要寻找的就是这种感觉,它与我心里的一种疼痛相对应。乡愁就是这种生命深处的隐痛,它总在细雨如麻的黄昏折磨着一些无法回归家园的人,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在西递村那座鱼鳞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应天齐的版画艺术再现了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他把生命深处的痛一刀一刀刻在木板上,画面背后那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就是一种思乡的病,这种病传染给了所有参观的人。这就像我在姑苏寒山寺听到的钟声,你想想看,在那一片高低错落的老房子里,钟声突然响起来了,群鸦惊飞而起,枫叶片片凋零,张继的吟咏就传了过来。月落、乌啼、夜半、晚钟,还有那一片寒山寺,这里烘托的是一个宏大的乡愁场景,让我们对古典的故乡久久眺望,望断天涯望穿秋水。 乡愁是中国文化中最动人的章节,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把灵魂皈依在故乡的怀里,一代代文化人就这样在思乡的背景下病着,这是一种无法根治的传染病,他们的诗文书画就是他们的病中吟。张继、温庭筠是这样;李商隐、郑板桥是这样;白先勇、余光中更是这样。如今,我们一见到鱼鳞瓦,就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在中国,任何一处鱼鳞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是我们的家园,你都能找到家的感觉——房梁上的粽叶与艾草、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与线装书、甚至河滩上头插栀子花的二丫和断角的牛。 鱼鳞瓦是江南的家常的,它们鱼鳞一样排列,像弯弯的眉又像弯弯的月,覆盖着茅盾笔下的乌镇,又覆盖着沈从文纸上的凤凰;它是周作人的苦雨斋,丰子恺的缘缘堂;它是戏院,它是宗祠。那些与鱼鳞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建筑上的点缀,有一种文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唯美,指向东方。 雨又下起来了,但这是红尘万丈的商业都会,没有鱼鳞瓦供它敲打。就是在乡村,农民们盖房子也不再用鱼鳞瓦了,就用水泥钢筋浇注。鱼鳞瓦有一天会不会消失呢?这个我说不上,但鱼鳞瓦上的乡愁已一点一滴渗入我们的文化,渗入我们的生命里,成为中国文化人精神生活中最诗意动人的部分。
-
德国小镇的“环保日”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科技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问题
制度构建
执行救助
理论基础与价值目标
-
描述:
口张奉连 前不久我去德国探望大女儿,居住在乌保诺尔,这是巴伐利亚州莱茵河畔的一座小镇。小镇上有个绿色志愿者协会,是以环保为宗旨的绿色民间组织。一天,该协会事先贴出告示:本周六上午举行“环保日”活动。 那天早上,天晴气爽,托儿所的操场上已经聚集了许多人,其中孩子居多,他们头戴绿色凉帽,这是该组织的标志物。这次活动要求大家上街捡烟蒂、广告废纸、饮料瓶等垃圾,有些废品还应该充分利用。一声令下,孩子们纷纷四处寻找,把捡到的垃圾装在小布袋内,然后交到绿色组织的办公室:也有的孩子把易拉罐之类的废品带回家去“充分利用”。 没过几天,小镇的孩子们就玩起了用厚废纸做成的足球,用塑料瓶做成的军舰模型,塑料吸管成了军舰上的烟囱,他们易拉罐做成电动油罐车,还有的把树叶剪贴成五彩缤纷的美丽图案等等。当然,这些孩子的父母也饶有兴味地参与到制作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德国多雨,雨水是德国人生活中的自然资源之一。在德国居民的家园里都备有一套贮存雨水的器具。“环保日”那天,小镇的男男女女也都走出家门,其中以年老的居多,他们把家门口刚倒尽的垃圾桶推到自家花园里,用大木桶里贮存的雨水冲洗垃圾桶,德国人把雨水说成是“天上流下来的自来水”,用它来浇花、洗桶,大大节省了宝贵的水资源。设置在家家户户门口的垃圾桶一下子变得焕然一新,再配上门口、窗台上、屋檐下悬挂着的色彩斑斓的盆花,摇曳着青翠欲滴的藤蔓,像少女飘逸的绿色衣裙,远远望击,街道成了一条鲜花的长廊,令人赞不绝口…… “环保日”活动结束后的两周,协会举行了颁奖仪式。活动组织者宣布:“收到的垃圾不多,有的交来的是易拉罐,广告废纸也是孩子们从家里拿来的。”这时操场上发出了一阵轻松的笑声。因为这个小镇实在是太干净了,哪来那么多的垃圾啊!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收到的烟蒂不少,总共有450克左右。原来,德国卫生条例规定,烟蒂是不准扔入垃圾箱的。所以,尽管小镇的大街小巷十分整洁,地面上无废纸和白色污染,但路边、路角、街心花园的休息木椅下,烟蒂却时有发现。最后,许多孩子都获得了奖品:一块动物造型的彩色橡皮、一支漂亮的水笔或一本装帧精美的笔记本。而把废品制作成电动油罐车和军舰模型的孩子获大奖,各奖励一双银光锃亮的滑轮鞋。 如今,环保成了当代人最为关注的话题,环保理念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德国人在灌输这种环保理念时,从居民区这个社会的最基层做起,从儿童抓起,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为环境保留一片净土,也是为心灵保留一片纯洁。
-
烧煤隧道窑余热利用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科技消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问题
制度构建
执行救助
理论基础与价值目标
-
描述:
烧煤隧道窑余热利用
-
42米小截面煤燃本烧隧道窑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科技消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存在问题
制度构建
执行救助
理论基础与价值目标
-
描述:
42米小截面煤燃本烧隧道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