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165 条
-
谈美术史教师的“治学态度”
-
作者:
赵东
来源:
艺苑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治学态度
输入
教师
南艺学报
留学生
西洋绘画
美术史教学
中国美术史
刘氏
-
描述:
1981年《南艺学报》第一期发表的一篇《近代西洋绘画的输入与中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兼谈我国早期的油画》,(以下简称《输入》)是论述我国自鸦片战争到大约1930年前后的外国美术的传入和所给予中国美术
-
广东霞山湖光岩
-
作者:
王泽荣
来源:
地球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景点
砖塔
仿木结构
双塔
砖石
宋代
舍利塔
罗汉
苏州
高龄
-
描述:
湖光岩象一座玲珑的盆景座落在雷州湾畔,距湛江市霞山二十公里,是一处景色秀丽的火山口。湖水明澈,古刹傍依,每逢寒冬腊月,湖面霞光普照,辉耀出五颜六色的光彩。湖的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8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四周多火山角砾岩、
-
赤栏桥故址今何在
-
作者:
吴建群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杨万里
姜夔
江西省
派代表
科举考试
白石道人
-
描述: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省)人。他是一个官宦子弟,早年丧父,寄居姐姐家里,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均未及第。当时有人想出钱替他买个官爵,但被他婉言谢绝。他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格律”词派代表,深得南宋大作家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赞誉。他一生始终是个布衣,依赖达
-
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
-
作者:
王志敏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官窑
景德镇
明初
建国后
六十年代
向心倾斜
三十年代
空白点
历史阶段
-
描述:
见民窑款式。这就无怪乎人们对它生疏了! 建国后,田野考古工作中,15世纪30年代至六十年代(1436~1464年)的明代墓
-
对于油画民族化的几点拙见
-
作者:
肖峰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油画家
徐悲鸿先生
油画艺术
油画民族化
现代美术教育
东西方艺术
油画界
林风眠
颜文梁
-
描述:
远涉重洋,奋发研探西画,为在我国传播油画艺术和创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他们为促进东西方艺术的结合,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徐悲鸿先生便是一例,他的艺术能融合中西,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和吸收西洋科学技术的范例。林风眠先生为了调和中西艺术,更
-
关于中国画的发展问题及其他
-
作者:
江丰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道路
赵望云
国画教学
大写意
工笔重彩
中央美术学院
西方现代派
蒋兆和
李可染
水墨山水
-
描述:
一关于中国画的发展问题,没有人敢碰.我对于中国画教学的分科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国画教学一分科,人物画就被吃掉了。山水、花鸟画现在吃得开,有人买这一类的画,领导、首长向画家们讨的也是这一类的画,不少搞雕塑的、搞油画的也改行画中国画了。这样发展下去,是有问题的。解放前,艺专中国画系只上山水、花鸟画课,没有人物画课。有少数几位画人物画,如蒋兆和、赵望云诸先生。连徐悲鸿、李可染的画,都不承认是
-
关于发展广州城市雕塑和园林雕塑的初步意见
-
作者:
尹积昌
来源:
广东园林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奋斗目标
广州起义
旅游事业
现代化城市
装饰雕塑
艺术形象
园林雕塑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描述:
(一)广州是华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近年来贯彻开放政策,国际交往和旅游事业日益发展,广州已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南大门。市七届人代会,对如何把广州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安定
-
五彩缤纷的基本粒子(一)
-
作者:
徐德之
来源:
高能物理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喷涂
墙体
现代高新技术
技术转让费
基质
古典艺术
技术咨询
古朴典雅
新型涂料
外装饰
-
描述:
五彩缤纷的基本粒子(一)
-
说明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版社
青田石
清代
香港
艺术
老人
唐英
读者
石雕
美术家
-
描述:
在本期纪念唐英诞生三百周年的专辑里,我们很想为读者提供一点有关唐英的肖像资料,现有香港博雅艺术公司、美术家出版社主办的《美术家》22期杂志有一篇介绍清代汪木斋石雕的文章中,刊出了一幅唐英的石雕像
-
雕塑欣赏(和舞蹈家们的一次座谈)
-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舞蹈论丛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动感
充满活力
汉代画像砖
汉代社会
建筑石料
陶俑
滑稽可笑
画面表现
视觉感官
美感享受
-
描述:
雕塑欣赏(和舞蹈家们的一次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