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537 条
-
南京云锦漫话(二)
-
作者:
金文
来源:
江苏纺织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样
代表色
织造工艺
南京云锦
数字程序
创造设计
技术要求
织工艺
花本
制作工艺
-
描述:
五彩斑斓的云锦是怎样制成的?首先要有纹样花本,花本的制作工艺技术要求很高,它实质上是一种以线为材料进行储存纹样程序的创造设计,不仅要把纹样按织物具体规格要求计算“分寸秒忽”,将纹样在每一根线上的细腻变化都表现出来,还要按纹样图的规律,把繁多的色彩进
-
秋水与桑露──赏读何家英的画
-
作者:
徐鲁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现代文明
乡村女性
生命之美
朴素之美
艺术作品
酸葡萄
中国画
女大学生
红苹果
-
描述:
秋水与桑露──赏读何家英的画徐鲁我第一次看到画家何家英的画,是在90年代初当代工笔*画学会举办的二届大展上。何家英参展的那张画题为《秋*冥》(204×151),获得了那*次大展的一等奖。画面上,一*位美丽的少女,独坐在金色的秋草地上,冥想的温情使她沉...
-
检阅20世纪中国工笔画
-
作者:
陈瑞林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中国传统绘画
20世纪
当代中国
西洋绘画
宫廷与民间
写实绘画
艺术营养
中国绘画
绘画创作
-
描述:
检阅20世纪中国工笔画陈瑞林《中国工笔画》(1990─1997)是一部全面地展示20世纪中国工笔绘画艺术风采的大型画册,收入自清代末年、民国初年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工笔画家的代表作品数百帧,篇幅巨大,印刷精美。中国工笔绘画源远流长,在中国美...
-
藏传佛都对元代景德镇瓷器的影响探讨
-
作者:
赵宏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藏传
景德镇瓷
佛教
五方佛
象征意义
元代青花瓷器
釉里红
红釉瓷器
八思巴
-
描述:
元代时,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呈现繁荣兴旺局面。这集中体现在将传统品种的瓷器发扬光大,创造新颖品种的瓷器。如青花、釉里红、蓝釉、红釉、白釉品种瓷器的发展和出现就属实例。元代景德镇何以发展和创造这些瓷器,过去研究者从工艺角度进行了许多探讨,但仍显得不够完备。...
-
元代青花双环象耳瓶和三足鼎式炉
-
作者:
钟治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
菊花
三台县
双环
鉴定委员会
折枝
元代
青花
四川省
文物
-
描述:
四川省三台县文物管理所收藏的元代青花折枝菊花双环象耳瓶和缠枝牡丹三足鼎式炉,是1992年1月城西蟠龙砖厂取土时出土的。1996年5月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确认此瓶和炉为元代景德镇产品,均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
景德镇市召开第五次文代会
-
作者:
景文
来源:
创作评谭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祝贺
陈世旭
文艺工作者
江西省
陶瓷文化
瓷都
景德镇市
联合会
文学艺术
代表大会
-
描述:
景德镇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12月26日在瓷都召开。230余名代表济济一堂,共商繁荣瓷都文艺大计。景德镇市六套班子领导到会祝贺,江西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陈世旭专程到会祝贺并讲话。会议提出了今后景德镇市文艺工作总的要
-
景德镇还能再不设防吗?
-
作者:
郭泽杰
来源:
防汛与抗旱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千年古镇
大水
防洪能力
不设防
景德镇市
江西
特大洪水
代价
防洪保安
城市防洪工程
-
描述:
98.6.26特大洪水终于挟着肆虐的余威遁去了,江西景德镇市又以沉重的代价度过了一段危险的日子。但那已经远去了的滚滚洪流和千军万马抗天战洪的场景,仍在时时催人沉思、警醒、奋起。一、不设防,代价太沉重 世界瓷都景德镇是千年古镇,市区面积424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却无堤可保。不
-
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彩陶文化
-
作者:
孙天健
万媛华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陶瓷文化
彩陶文化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长江流域彩陶文化有系统的发展序列,内涵丰富.大溪文化的筒形彩陶瓶、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杯工艺精良,屈家岭文化彩陶纺轮上的太极图是深含哲理的太极图祖型,崧泽文化的刻划与彩绘结合,良诸文化的彩陶背壶等都集造型、装饰、色彩美于一身,它们与黄河流域彩陶文化一道开创了中国陶瓷乃至整个工艺美术的先河。
-
中国纹样的源流(二)
-
作者:
中野
刘志国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吉祥纹样
彩绘
景德镇
磁州窑
釉上彩
牡丹
图案设计
元代青花瓷器
釉里红
绘画性
-
描述:
3宋代纹样在汉代青铜器及漆器上时见刻有铭纹。“右丞宫铜鼎容二斗并盖重廿四斤甘露二年安长丞福椽禄字令史宣工世造第一”属于右丞宫的青铜鼎。容量二斗,连盖共重24斤。甘露2年(公元54年)工人的杰作,是同时制作几件器物中的第一件,另外也出现监督官类。具有此...
-
中南海用瓷制作始末与辩识
-
作者:
毛晓沪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者
收藏家
景德镇
八十年代
釉上彩
毛泽东
造型
釉下彩
高岭土
瓷器
-
描述:
自《中南海用瓷没有遗憾》一文在第十六期《收藏家》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两年来,由于媒体的宣传,商业的炒作,前几年还鲜为人知的7501毛主席用瓷,至今已几乎家喻户晓。八十年代初,其内部销售价格也只有八角钱一只的茶杯、两元钱一件的和合器,如今的拍卖成交价已陡升为数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