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关于雕塑与装置的界标划分
作者: 马钦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状态   形态学研究   生命体验   装置艺术   界标   文学批评理论   艺术家   现代艺术   造型艺术   雕塑  
描述: Journal of Aesthtics.Vol 24.NO.1.Wnter 1984)一文中,相对于现代造型艺术的特征,提出了三条标准:1、理解的升华(The promotion
世纪末中国雕塑走势
作者: 徐恩存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回归   世纪末   新的美学原则   雕塑作品   生存状态   雕塑家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传统人文精神   意义和价值  
描述: 极为复杂,并带有很大实验性质的艺术现象。它们不象过去时代的艺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受着一个正面美学原则的指导,而是在权威原则失去之后带有各自明显的探索性。如此,存在于艺术结构内部的个人性,便造成了感受
创作雕塑也是创造历史
作者: 王玉良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摩尔   立体主义   艺术家   布朗库西   雕塑家   造型艺术   超现实主义   城市雕塑   艺术魅力   现代雕塑  
描述: 其变化、发展的就是观念,而非某种技巧。不然怎么去理解早期人类可以做到惟妙惟肖,而曾经辉煌一时的古代埃及却又在总体上几千年都一成不变呢?观念是人为的,但有时又是人力所无法驾驭的。人类前进的世奏反映
当代中国雕塑的创作状态
作者: 王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化   公共雕塑   当代中国   当代艺术   现代主义   雕塑家   作品   城市雕塑   传统文化   李大钊  
描述: 8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美术的现代主义时期,基本文化特点是二元对立,反对即进步。雕塑创作由于材料坚固、制作缓慢和建造的公共性,在个体意识急剧批判群体主义的新潮美术中,难以崭露头角。当时的创作精力,大多
《永远的回归》——'97南山雕塑展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七”回归   改革开放精神   秦陵兵马俑   钱绍武   深圳市南山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雕塑理论   社会主义文艺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描述: 的包扎,对环境的大规模的“干预”,等等,这一切均难为传统的雕塑理论所能描述。中国的现代雕塑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历程。经过一个时期的相对平稳发展后,中国的现代雕塑在八、九十年代进入了它的活跃期。综观其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面临?
雕塑创作与现实关怀
作者: 鲁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经济结构   学术问题   雕塑语言   现实关怀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现代主义   艺术史   雕塑家   内在逻辑  
描述: ,对于那些有着明确学术追求的人来说,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从移植西方雕塑语言的背景中解放出来,只可惜由于深受现代派美学观点的影响,他们一直沉缅于雕塑语言自身的建设中。在这里我不想对前者进行评价,我觉得挣钱
勇攀奥林匹斯山——新中国女雕塑家研究
作者: 张鹏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   艺术作品   古代雕塑   中国妇女   硬质材料   工艺美术行业   艺术创作   雕塑家   妇女社会地位   奥林匹斯山  
描述: 在五十年代流行于中国的苏联造型艺术作品中,有一件作品中国专业美术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认为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成为谈论率极高的一个艺术经典。这就是苏联女雕塑家穆希娜的纪念碑雕塑名作《工人与集体农庄女
从“审美的表象”走向“观念的构造”——'97南山雕塑展作品透视
作者: 饶小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性   当代中国   赫伯特·里德   审美   雕塑家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参展作品   观念艺术   艺术批评  
描述: 激变中的求索 90年代,中国雕塑界正处在令人鼓舞的激变当中:一方面,在长期封闭和压抑的沉寂之后,雕塑家们已开始走出本体内循环式的职业圈限,他对传统的雕塑持理性的批判态度,对各种新的观念性的尝试
钱绍武《永远的回归》——'97南山雕塑展
作者: 孙振华   张爱民   鲁虹   饶小军   严善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性   当代中国   赫伯特·里德   审美   雕塑家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参展作品   观念艺术   艺术批评  
描述: 钱绍武《永远的回归》——'97南山雕塑展
中国民艺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 张道一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民间技艺   民艺   中国艺术   民间工艺   民间美术   民族文化   现代工业设计   民间艺术  
描述: “民艺”这个词,以前中国人不常用,主要是日本人用起来的。现在我国也逐渐使用这个词,但在词义上有所不同。按照汉语的概念,它可以被解释成“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和“民间技艺”。“民间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艺术可泛指民间的美术、音乐、戏曲、舞蹈等的总合,狭义的民间艺术则主要专指民间美术。“民间工艺”(工艺美术)则是民间美术的一部分,一般与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建筑等相并列。“民间技艺”是表现以上艺术的技术和方法。日本人所讲的“民艺”,主要是指我们所称的“民间工艺”。他们在学科分类上,通常把“民俗”、“民艺”、“民具”并列。我们认为民艺与民俗是交叉的,属于民俗的民间艺术也就是“民俗艺术”。至于“民具”一词,我国很少使用,即指民间传统的手工劳动工具(包括生产工具和劳作工具),我们一般归入民间工艺中。
< 1 2 3 ... 37 38 39 ... 42 43 4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