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 】搜索到相关结果 2682 条
平衡·旅程·相遇——布瑞克赛尔的艺术世界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瑞
写实风格
国家大剧院
西方古典
雕塑展
北欧神话
克赛
雕塑公园
青铜雕塑
现代雕塑
描述:
雕塑家理查德·布瑞克赛尔创作的现代 雕塑让观众感受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布瑞克赛尔是欧洲当代 极具影响力的雕塑家。他继承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的写实风格,用简洁明朗的线条,细腻地勾画出人物的形态和表情。同时,他的作品兼具野性动感并充沛活
感怀与感恩——记我的老师郑可先生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类课程
艺术教育
教育模式
现代艺术设计
中国现代文化
艺术设计教育
德国包豪斯
金属工艺
艺术方法
郑可
描述:
、玻璃、金属工艺、家具、室内、染织等设计类课程,他最早接受了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借鉴、汲取了西方现代 艺术设计的先进理念,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观念与教育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现代文 化艺术教育发展、传承与创新的发展之路,成为
教育名家垂范艺术大师风采——郑可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简述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立德树人
现代陶瓷艺术
纪念活动
艺术教育家
包豪斯
现代陶艺
学院美术馆
中国工业设计
精神风范
郑可
描述:
2015 年5月,恰逢中国工业设计奠基人、著名艺术教育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郑可先生诞辰11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追溯其精湛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理念以及高尚的人格与精神
励精图治垂范后学——郑可先生诞辰110周年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包豪斯
教学效果
教育事业
学院美术馆
会议纪要
现代工艺美术
素描课
美术基础
中央美院
郑可
描述:
文化、美术、建筑、科技、教育等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汇聚一堂,共同回顾和缅怀郑可先生走过的艺术生命历程,以及他对中国现代工 艺美术教育事业和中国的艺术
大同下华严寺辽代菩萨头冠的艺术特点
作者:
郭秋英
王丽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释迦牟尼佛
舍那
山西大同
辽代
华冠
佛坛
藏经殿
毗卢遮那佛
佛教艺术
华严
描述:
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自辽代 中叶以来即为华严寺的藏经殿。殿内宽大的凹形佛坛上,依开间塑有三铺像,现存辽代 彩塑29尊,各铺均以结跏趺坐佛为中心,左右配置弟子、菩萨像
国人对罗丹艺术的若干误读
作者:
朱尚熹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活动
文化交流
国家博物馆
曾竹韶
艺术语言
布德尔
加莱义民
中国美术馆
中法建交
旧时代
描述:
继1993年罗丹雕塑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之后,时隔21年,罗丹艺术展再次光临中国,目前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作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从外交与文化交流层面看,它的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但到底对中国的雕塑界有多大的价值,能起多大的作用,笔者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其原因是国人对罗丹艺术持有诸多误读,尤其是中国雕塑界的误读会导致对罗丹艺术展的价值的漠视,最终不会达到真
传统造像中的细节
作者:
宋伟光
段一鸣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艺术研究会
中国传统文化
上乘之作
麦积山石窟
秀骨清像
艺术研究所
当代艺术创作
理论认识
积山
描述:
麦积山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段一鸣,从事中国古代 雕塑研究、修复、复制和当代艺术 创作近30年。积累下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本期就传统造像的细节表现问题以及如何看待传统、如何运用传统等问题,与段一鸣交换了意见。
旅行的意义——参加“丝路扬帆”的中国青年艺术代表
作者:
邓浩然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哈勒
卡拉拉
怀念集
一本
学术期刊
给你
宋庆龄基金会
交流展
当代艺术展
描述:
《雕塑》杂志社举办的全国高校雕塑展不知不觉间已有10个年头了,10年来为全国许许多多的学生提供了他们艺术生涯中的宝贵展示机会,展览中涌现出的优秀创作者已成为当下中国雕塑领域的重要生力军。作为一本学术期刊举办的活动,能见证诸多年轻人的成长成材或许才是全国毕业生展览持续下来最踏实的理由。10年转瞬即逝,人们的生活大大改变,诸多事物都需重新寻求意义,《雕塑》杂志也在对扶持年轻雕塑
我想创造一些恒久的事物……
作者:
Marc Wellmann
宋扶日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质美
艺术史家
七宗罪
后现代
艺术大学
石雕艺术
雕塑创作
金属加工
纪念性雕塑
现成品
描述:
Marc Wellmann(以下简称MW):Bartsch先生,您现在正在搞什么创作?Volker Bartsch(以下简称VB):我现在正在创作《七宗罪》,先是用影印的方式表现过这个主题,之后用过绘画和雕塑的手法表现过它。在我的雕塑创作过程中,我曾把青铜和一些现成品联系在一起,其中包含有一些破旧的铁道铸件的模具,这些东西供我使用和改造,陪伴着我已经有25年了。经过岁月的洗练,这些物体充满了一种鲜明的触感和充足的材质美,我在不断试图将这种美感融入到我的雕塑创作中去。
登陆德国,向西方发声的中国当代艺术——对“中国8——莱茵鲁尔中国当代艺术展”的解读
作者:
徐永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鲁尔区
文化交流
雕塑作品
综合材料
历史时期
西方国家
伙伴关系
交流展
当代艺术展
描述:
2014年3月28日,中德两国在德国柏林发表了《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两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14年9月18日,由《雕塑》杂志社、德国柏林德中文化交流促进会、奥加美术馆联合主办的"聚焦与共鸣——中德艺术交流展"在柏林拉开帷幕,展览以具象、抽象雕塑作品为主,也吸纳少量综合材料及装置类作品,从不同视角、不同形式来解读"聚焦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