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166 条
-
介绍一首疳证验方——化疳散
-
作者:
王春生
来源:
江西中医药杂志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君子
五谷虫
清代
经验方
脾胃
介绍
土炒
望月砂
白术
姜汁
-
描述:
“化疳散”又名杏云化疳散,是清代末年饶州府名医章穆(世称杏云先生)所制订的一张主治小儿疳证的经验方。在波阳医学界相互传抄,视为家珍,广为传播,现介绍于下: 方剂组成与方解:五谷虫(炒)90克,望月砂
-
创新要以传统为基础
-
作者:
王伯敏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有法
潘天寿
《历代名画记》
中国画家
石涛
墨法
艺术创造
墨彩
黄山图
-
描述:
有人一再地说:“要创新,就要痛痛快快的创,可以撇开传统,另起炉灶。”说这些话的同志,他的根据是石涛的论点。石涛说过,古人未立法之前,不知古人法何法。石涛又说,古人未立法之前,未知有法,故法自我立。因此,“另起炉灶”的说法者,便以为自己的说法可以成立了。我认为“另起炉灶”的说法是脱离实际的,脱离历史实际的。石涛说的意思,提倡创造,要画家不受古人的成法所约束,可以持之成理。
-
略谈工笔人物画的“写意”
-
作者:
马小娟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工笔人物画
古代画家
形式感
《历代名画记》
笔才
张彦远
洛神赋图
写意画
中国绘画
-
描述:
中国绘画自古有疏密体之说。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盼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之妙,笔才一二,象己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
-
刘开渠雕塑文摘——论雕塑创作
-
作者:
林文霞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雕塑作品
装饰性雕塑
刘开渠
雕塑创作
艺术形式
雕塑艺术
霍去病墓
认识作用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一、雕塑的真实性和思想性△雕塑创作首先需要有真实性和思想性,要有认识作用,要能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潜移默化,使人们情操高尚,爱美恶丑,理想远大。△雕塑创作主要是表现人,通过雕塑品,让观者认识人,认识人类。从人类的历史看,人认识人是不易的。雕塑艺术的职能就是发掘人的本质,人的美,概括地、完整地表现在雕塑品上,让人、让人类看到感到自已。人类自己是这样美,这样富有聪明才智。
-
美育之求索——浙江美术学院初创十年
-
作者:
郑朝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新文化运动
巴黎美术学院
国民党
以美育代宗教
一八艺社
蔡元培
西画
林风眠
艺术学院
-
描述:
浙江美术学院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解放前的二十一年,第二阶段为解放后的三十四年。解放前的沿革如下:一九二八年三月一日建校于杭州西湖罗苑,名为国立艺术院,设中画、西画、雕塑、图案四系,及预科和研究部。院长林风眠。一九二九年,中、西画两系合并为绘画系。一九三○年,改称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预科改称艺术高中部。一九三二年,增设音乐系。艺术高中部改称高级艺术职业学校。
-
济宁东大寺记
-
作者:
袁澍
来源:
中国穆斯林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初期
琉璃
老运河
回民
济宁市
浮雕
清真寺
伊斯兰教
街道
-
描述:
来到山东省济宁市的南关,你会听到一个美妙神奇的传说。明代初期,运河西畔盛传要出一位天子。于是,这里的回民,怀着真挚的心愿,将自己的居住地方筑成龙形的结构。既有曲屈生动的龙躯,飘逸洒脱的龙尾,凌空腾舞
-
雕塑在园林中的应用
-
作者:
郦芷若
唐学山
来源:
广东园林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儿童公园
艺术水平
园林建筑
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作品
园林雕塑
我国古代
形象语言
建筑小品
-
描述:
前言园林的组成以山水地形为骨骼,植物为衣饰,而建筑则如眉、眼点缀其间;园林建筑中有餐厅、展览室、小卖亭、厕所等实用性建筑;还有以赏景、点景为主的休息游览性建筑,如亭、榭、廊、塔等,以及建筑小品
-
景德镇历史概述(唐——清前期)
-
作者:
梁森泰
来源:
历史教学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后期
青花瓷器
景德镇
瓷业
民窑
-
描述:
景德镇是我国历史上的名镇,产瓷驰名中外,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山郁水清,风景秀雅.它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自唐迄清,均属浮梁县管辖.浮梁县始置于唐代,唐武德五年,析鄱阳东界置新平县,寻废.开元四年
-
景德镇旧城红塔的创建年代
-
作者:
李文采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砖塔
塔重
佛教
八角形
景德镇市
浮梁县
宋代建筑
大和
北宋
六角形
-
描述:
景德镇市旧城,有座巍然屹立的古塔,因地处原浮梁县城之西隅,清代以前称它西塔,后人视其表层为红色,遂通称作红塔,一九五九年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景德镇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对
-
明代后期景德镇御器厂管理形式的变化
-
作者:
梁淼泰
来源:
中国史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后期
商品
封建
景德镇
生产管理
经济管理
工业组织
劳役
-
描述:
明代后期,随着景德镇御器厂工匠制度从劳役制向雇役制的转变,御器厂的管理形式也相应地有所变化。这一变化既表现于厂内生产管理的改进,也在官民窑关系中有所反映,出现了由劳役经济管理向雇役经济管理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