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代】搜索到相关结果 2272 条
-
珍罕苏联早期航空证章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航空知识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航空救国运动
飞机楼
捐款筹集
空军建设
-
描述:
苏联早期许多徽章都出自艺术大师之手。这枚1923年著名雕塑家亚历山大罗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设计的Dobrolet(苏联志愿航空联合会,后来苏联航空的前身)证章,表面鍍银,中央有一架红蓝珐琅装饰的飞机,飞机右侧有俄文Добролёт(Dobrolet)字样,机翼上则是该单词的缩写ДЛ。
-
现代油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
作者:
吴文玲
来源:
好家长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
情感表现
现代油画
-
描述:
色彩的丰富内涵给予了世间万物以不同的视觉观感,也给予艺术家们以创作的灵感。现代油画艺术以不同于传统的视角审视画中的对象,主张绘画应该注重表现画家内心的情感。画家的思想情感通过巧妙搭配融合的色彩凝结在作品中感染着观者。
-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写实性研究
-
作者:
付宝凤
来源:
好家长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工笔花鸟画
写实性
-
描述:
工笔画在宋代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写实技术压倒了一定的高度。由于宋代统治者以及当时文化背景的潮流,绘画艺术家对于写实性的追求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使得宋代的工笔画具有“形式俱若自然,意高韵古”的特色。
-
近百年新疆古代佛教雕塑研究成果评述
-
作者:
李云
杨传宇
来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成果
述评
新疆古代
佛教雕塑
近百年
-
描述:
本文将新疆古代佛教雕塑近百年的研究成果首先按时间划分,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外国在新疆的探险热潮为开端,直到二十一世纪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对象,再以西域丝路南北道为界,对新疆各地区的佛教雕塑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梳理并加以评述,为研究佛教艺术在新疆的发展的进一步探讨做准备。
-
张立农的艺术『井喷』
-
作者:
贠冬鸣
缪济临
来源:
河北画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艺术家
当代艺术
艺术探索
中国艺术精神
井喷
-
描述:
张立农1962年生,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及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课程班,现任河北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院课题组成员,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张立农崛起画坛,进而成为河北“地标”性艺术家,时间的确不长。单就油画家成功规律来看,他的崛起个例实属大器晚成。张立农的油画艺术探索如
-
西汉雕塑文化与时代精神
-
作者:
马明涛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马
时代
西汉
-
描述:
马在西汉有重要地位,西汉质朴生动的雕塑马别具特色,通过对霍去病墓前石刻马、杨家湾陶俑马军阵、茂陵鎏金铜马的审美浅析来品味西汉马的时代韵味,从而引发当代雕塑创作思考。
-
当代科技发展影响下的雕塑艺术研究
-
作者:
邵文政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科技
艺术
雕塑
-
描述:
艺术的天马行空与科技的一丝不苟似乎不能让两者有深入结合,更多时候人们把它们分成两个对立的概念,艺术以感性的驾驭为主,而科技必须以严谨理性的逻辑为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已深入影响到社会
-
西汉雕塑文化与时代精神——以雕塑马为例
-
作者:
马明涛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马
时代
西汉
-
描述:
马在西汉有重要地位,西汉质朴生动的雕塑马别具特色,通过对霍去病墓前石刻马、杨家湾陶俑马军阵、茂陵鎏金铜马的审美浅析来品味西汉马的时代韵味,从而引发当代雕塑创作思考。
-
当代中国城市公共雕塑的现状及展望
-
作者:
朱晓雯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雕塑
当代中国
-
描述:
城市雕塑的概念是来自于西方的,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城市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雕塑。从开始的模仿照搬到今天的创新创作,城市雕塑的面貌和形式正变得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融入中国情境的社会之中。本文举例了经过亲自考察的部分城市雕塑,并对未来城市雕塑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展望。
-
西方城市现代雕塑:物感与视觉现代性
-
作者:
余凌斐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感
视觉现代性
现代雕塑
-
描述:
物感是客观化的直感力量,它是富有现代表现力的物感冲击力,是对物的感性力量的直接开启。视觉现代性品质的关键在于物感的呈现,既超越了自然形态,又去除了多余装饰,具有现代简约的物感清晰地表现出来,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