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东北地区原始雕塑艺术初探
作者: 李宇峰   来源: 史前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年   高原东部   石棚山   红山文化   陶猪   九六   新石器时代遗址   雕塑艺术   广鹿岛   考古发掘  
描述: 近年来,在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高原东部)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经常发现以动物或人物塑像为主要内容的原始雕塑艺术品,其中以红山文化新发现的一批妇女陶塑人像尤其引人瞩目。拙文拟依发现年代顺序
毕加索为什么这样画——玛雅·毕加索谈父亲的作品
作者: 濑木慎一   谢家模   陈玮   来源: 世界博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全部遗产   玛雅   水彩画   青年时代   毕加索   紫丁香   作品   油画   素描肖像  
描述: 1984年12月间,日本东京银座的青年时代画廊举办过一次“毕加索面展”,它的副题是“玛雅秘藏的毕加索作品展”。举办这样的画展,在日本已经是第五次了。1973年毕加索逝世时,他的画室所藏的自己的作品
巴黎漫步(一)巴黎的公墓
作者: 孙海伟   来源: 世界博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派   巴黎   蒙马特   茶花女   名人   人员   代表性   机会   公墓   传说  
描述: 凡是对巴黎比较了解的人,都希望有机会参观拉雪兹公墓和其他几座有代表性的公墓,因为那里长眠着许多流芳百世的名人,记载着出人意料的传说,遍布着各种流派的雕塑杰作。这是神秘而富有浓郁巴黎特色的去处。
洛阳古代的雕塑艺术
作者: 史善刚   来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艺术造型   洛阳   古代   雕塑艺术  
描述: 洛阳古代的雕塑,以其生动优美的艺术造型和精湛超凡的制作技巧,流传后世,冠绝千古;并以独特的民族风貌,成为中华民族高度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历史明证。
创造力的盛衰——新的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情绪有关
作者: 约翰·利奥   张万春   来源: 文化译丛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失常   现代精神病学   创造力   抑郁症   加利福尼亚   发动机   艺术家   情绪   洛威尔   躁郁症  
描述: 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威尔于1977年去世,他曾把自已的躁郁症说成是“发动机出了毛病”。显然,现代精神病学者是同意这种说法的。人们认为由躁郁症和临床抑郁症而引起的那种精神失常是非常苦恼的。但是,洛杉矶
释“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作者: 张剑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经今注   臭椿   高亨   描写   解释   食物   古代汉语   采茶   王力   动词  
描述: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见《诗经·豳风·七月》."薪樗",一般都解释为拿臭椿树当柴烧,说是描写了农夫生活的困苦.如王力《古代汉语》:"薪樗,拿樗当柴.薪,用如动词.樗,臭椿."高亨《诗经今注》:"薪,动词,砍柴.樗,木名,似椿,叶臭,又名臭椿."臭椿树其实是一种上好的烧柴.据...
释“采茶薪樗,食我农夫”
作者: 张剑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经今注   臭椿   高亨   描写   解释   食物   古代汉语   采茶   王力   动词  
描述: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见《诗经·豳风·七月》。“薪樗”,一般都解释为拿臭椿树当柴烧,说是描写了农夫生活的困苦。如王力《古代汉语》:“薪樗,拿樗当柴。薪,用如动词。樗,臭椿。”高亨《诗经今注》:“薪,动词,砍柴。樗,木名,似椿,叶臭,又名臭椿。”臭椿树其实是一种上好的烧柴。据《辞
我和尤素甫的故事
作者: 莫汉   来源: 朔方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十年代   小村庄   工作调动   搬迁   山村   清真寺   困惑   回族   果园   杏树  
描述: 我常常会想起我孩提时的好友尤素甫·黄志明。想起他就想起偏僻的小山村。六十年代中期,因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全家搬迁到了一个足有三百多户回族同胞集聚的小村庄——王家桥。从小在军营里长大的我,起初
为什么古希腊雕塑都是裸体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学大观园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城市   支点   现代雕塑  
描述: 为什么古希腊雕塑都是裸体艺术
论制度文明
作者: 毋耀辉   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文明   人类文明   历史时代   经济制度   物质文明   人类社会   奴隶制   制度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制度  
描述: 、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明。从横的方面看,每个历史时代有不同性质和层次的文明。目前,普遍的看法是把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有一种意见是把文明看成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三维结
< 1 2 3 ... 18 19 20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