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园林设计中如何体现艺术
作者: 王富海   杨洋   王伟   来源: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现代艺术   城市园林  
描述: 现代艺术作为新时代飞速发展的产物,被诸多领域所应用,它以现代社会生活为根基,以建筑学、美学及哲学等意识形态为内容,受人机工程学、社会学等的约束。现代艺术主要包括:现代绘画、现代园林、现代雕塑
电能替代的经济效益及应用
作者: 郑舒慧   徐婷   来源: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能替代   经济效益   应用  
描述: 在工业与民用用电环节中,电能较煤、油等能源具有零排放和便捷的优势。本文重点介绍了电采暖、热泵、电锅炉、电窑炉、新能源发电、电制茶等典型的电能替代应用,结果表明这一应用可以使能源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最后提出了关于电能替代应用的相关对策。
赵丽颖:她有一颗七彩玲珑心
作者: 琦惠   来源: 故事家(三生三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   现代文学   故事  
描述: 处事痛快点儿,心态快乐点儿 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她很是明白:努力拼搏与顺势而为并不冲突,有时候,两者兼备,梦才会成真。最重要的是,“心宽”是神奇的保鲜术,
浅析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表达
作者: 高雨明   吴丹   来源: 广东经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当代   写意性  
描述: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从绘画的形式来看,它具有造型严谨、 用笔工细、 设色典雅的特点,这也是大多数人对工笔人物画的感受.但就其绘画的本质而言,它却蕴含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写意是中国艺术特有的概念,中国绘画历来讲求"以意造形"、"以形写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意"就是中国画的灵魂.
浅谈话剧《思凡》
作者: 李博   来源: 广东经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太奇效果   后现代   摆脱传统  
描述: 艺术的继承是历史的必然的,任何艺术都是不断地继承者前代的艺术,这是艺术发展的历史必然,而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艺术的范围实为广泛,生活中如果缺少了艺术那就是平淡无味的吧.通常人们对于艺术的第一
喜爱巴洛克的理由
作者: 俞子正   来源: 歌唱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明进程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风格   印记   绘画   浮华   雕塑   时代风格  
描述: 喜爱巴洛克音乐,并不是怀旧复古,也不是受浮华的时代风格影响。我们这个时代很多是浮华的,物质繁华和越来越膨胀的欲望诱发的显摆。欧洲当年的巴洛克风格也是显摆,但从建筑到音乐、绘画、雕塑、文学,留给了世界一段辉煌灿烂的具有鲜明印记的文明进程,而我们如今土豪式的极尽奢华会给我们留下什
普通高校油画创作课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 单伟   来源: 各界(下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展   墓碑   现代艺术   展览馆   雕塑家   美术作品   抽象派   赫鲁晓夫  
描述: 普通高校油画创作课教学改革探讨
父亲的飞鸽牌自行车
作者: 胡春华   来源: 工会博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亲   太原市   幼儿园   自行车   70年代   山西省  
描述: 70年代初,我们家拥有了第一辆自行车,是“飞鸽”牌的.那时候,我们家住在山西省太原市,我和弟弟才上幼儿园. 依稀记得那辆自行车个头很大,车把扁平宽阔,上面卧着一只玲珑剔透的小铃铛.每当父亲在暮色中下班归家的时候,我们离着老远就会听到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铃声.
沧海一粟——刘海粟绘画作品选
作者: 冀川   来源: 工会信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刘海粟   美术教育家   南京艺术学院   学校校长   1949年   绘画   中国现代  
描述: 刘海粟(1896-1994),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著名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1949年以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在油画和国画创作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并融汇中西,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境界。特别要说的是,刘海粟对黄山情有独钟,70年间,他十上黄山,黄山的峰
宋代石雕作品欣赏
作者: 南铁英   来源: 工会信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国家博物馆   四川地区   画像   仕女形象   石雕   作品欣赏   石室墓  
描述: 宴饮。她们之中有的托着食盘,有的持着盛酒器,有的持扇……透过这些石雕仕女作品,可以想见墓主人当年的奢华生活。仕女们留着宋代发式、穿着宋代服装,眉目传情,欲语欲动,让当代人窥见了宋代人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人物风貌。本刊所展示的四位侍宴侍女,有的头挽双髻,身着及地长裙,外着窄袖背子,两侧开衩,
< 1 2 3 ... 17 18 19 ... 226 227 228
Rss订阅